律动课教学创新模式在聋校应用初探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753b40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7.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将探讨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尝试从实践中总结出律动课如何有效地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希望能够发现律动课与传统教育方式的不同之处,并探讨律动课在聋生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1.2 问题提出在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而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聋生在语言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他们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如何在律动课中有效地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关于律动课如何帮助聋生提高创新能力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都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一些人认为律动课可以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激发聋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律动课在培养聋生创新能力方面并没有太大作用,甚至可能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提升聋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律动课在聋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通过对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旨在揭示律动课如何帮助聋生提高创新能力,并探讨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通过对律动课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教育方式的比较,探讨律动课在培养聋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研究的深入,我们希望能够从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启示出发,为未来的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律动课在聋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提升聋生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待能够为推动聋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2. 正文2.1 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律动课对聋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明显的正面影响,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b3083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2.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引言:聋生是指听力受损或完全丧失的人群,他们面临的挑战包括语言交流、教育和社交困难等。
随着辅助技术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聋生得到了全面发展的机会。
律动课是一种以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开展的艺术课程,被广泛应用于聋生教育中。
本文旨在探讨律动课如何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
一、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影响1. 激发想象力律动课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为聋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
舞蹈可以通过身体的灵活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情感,启发聋生的艺术创造力。
2. 提高空间感知能力律动课中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可以帮助聋生培养空间意识和感知能力。
聋生通常依靠视觉来感知周围环境,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舞蹈动作,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空间概念。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律动课通常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的演出或创作任务。
聋生在律动课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团队合作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这种合作经验培养了聋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聋生创新能力的方法1. 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在律动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舞蹈演出、音乐会、戏剧表演等。
通过这些艺术体验,聋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从而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2.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宽松、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聋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
在律动课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情景,引导聋生进行自由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加创作活动在律动课中增加创作活动,例如自由创作舞蹈、编写剧本、创作音乐等,可以促使聋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聋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三、律动课中培养聋生创新能力的挑战及对策1. 语言交流障碍由于听力受损,聋生的语言交流能力通常比较薄弱。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dd4ab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6.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是一门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发展音乐和舞蹈表
达的能力。
在律动课中,聋生面临着与听觉有关的挑战,如何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
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聋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以一种多感官的方式进行。
由于聋生无法通过听觉感知音乐
的节奏和旋律,他们可以通过触觉和视觉来感知和表达音乐的律动。
在律动课中,教师可
以通过创造性的方法,如触摸乐器、通过观察他人的动作来引导聋生感受音乐的律动。
这
种多感官的方式可以激发聋生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表达音乐的独特之处。
在律动课中,教师还可以鼓励聋生进行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聋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创作和表演音乐和舞蹈作品。
在小组活动中,聋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从而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聋生通过表演
和交流来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表达能力。
律动课还应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聋生的个体差异。
聋生在感知和表达
音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能力和兴趣,教师应该根据聋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个性化
的教学计划。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如助听器和视觉辅助工具,来帮助聋生感知和表达
音乐的律动。
教师还可以根据聋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在音乐和舞蹈领域进行深入研
究和创新。
律动课是一门能够帮助聋生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多感官的方式、创造性的
教学方法、合作和交流以及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律动课可以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
们发现和表达音乐的独特视角。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9647f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c.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聋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律动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创新能力指的是个体在遇到问题或面临挑战时,能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聋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听觉障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可能与常人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挑战性和重要性。
律动课通过提供与音乐和身体动作相关的参与和表达机会,为聋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和多元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独特的创新潜能。
那么,如何在律动课中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呢?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律动课时应充分考虑聋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往往更加注重视觉和触觉的感知和表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动作的形态,激发聋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地引导和鼓励聋生表达自己的思维和创意。
聋生由于语言表达上的困难,往往会更加依赖于视觉、触觉和肢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应提供一种宽松和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聋生敢于尝试和接受失败,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还可以鼓励和组织聋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在小组活动和集体演出中,培养聋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fe06d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f.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能够培养聋生的感知能力和创意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和指导,让聋
生通过观察和感受音乐的节奏,进而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
通过不同的动作和节奏的配合,聋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进而想象出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个过程中,聋生需要将题材
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并运用的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
律动课能够培养聋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律动课通常需要聋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聋生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
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运动的方向和节奏。
这种合作和沟通的过程能够培养聋生的协作能
力和团队精神,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中的合作环境。
律动课能够提高聋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律动课中的任务通常是多样化的,
需要聋生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聋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才智,积极尝试不同的
方法,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通过反复的尝试和实践,聋生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解决问
题的能力,并且获得更多的自信心。
律动课能够培养聋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通过律动课,聋生能
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和艺术形式。
通过观察和感受音乐,聋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修
养和审美能力。
这种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聋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
能够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4cafc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1.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律动课是指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感知能力的一门课程。
在律动课中,聋生的参与和发展往往面临很多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培养聋生创新能力的巨大潜力。
本文将探讨在律动课中如何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律动课中可以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和教学设计来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
组织创作或演出团队,鼓励聋生自主合作,提供一定的创作空间和资源支持。
可以组织聋生参加音乐会或比赛,促使聋生主动参与,锻炼他们主动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律动课中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以满足聋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可以使用各种可视化和触觉辅助工具,如手语、视觉提示和振动反馈等,帮助聋生感知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和动作。
也可以引入智能技术,如手势识别和虚拟现实等,提供更为直观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律动课中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邀请国外的专家学者或艺术家来校开展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与聋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
可以组织聋生参加国际性的音乐舞蹈比赛或交流项目,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
律动课中的教师和教育机构也要重视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教师要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优势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教育机构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和学术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律动课是培养聋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和教学设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教师和教育机构的专业发展,可以有效地促进聋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聋生的特殊需求和潜力,为他们提供平等和全面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在律动课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才华。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0b0b93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5.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律动课是一种运动教学模式,通过音乐节奏和身体动作的配合,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提高协调能力。
然而,在律动课中,聋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无法听到节奏、无法模仿动作等等。
因此,如何通过律动课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律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体验式教学,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对于聋生来说,特别需要注重多种方式的呈现,比如示范、手语等等,让聋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律动课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反应和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律动课的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聋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造性的举措在律动课中,教师可以采取创造性的举措,帮助聋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例如,可以引导聋生制作自己的音乐乐器,通过手语、声音和身体动作演奏出美妙的乐曲,让聋生切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此外,可以引导聋生学习舞蹈、体操等技能,培养其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在表演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通过这些创造性的举措,聋生将在律动课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和发展机会,激发其创新能力的潜力。
三、挖掘个性化在律动课中,教师需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发掘聋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因为每个聋生的身体、语言和认知都有所不同,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专业的教学方法,根据聋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力。
例如,可以引导一些具有音乐天赋的聋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让他们发掘自己的音乐才华,创作和演奏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应用科技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聋生学习的方式也在不断升级。
在律动课中,教师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帮助聋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律动课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可以通过VR技术让聋生沉浸式地体验律动课的教学内容,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5dbfa4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3.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聋人教育一直是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聋人教育的逐渐深入,教育者不断地探索聋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本文将着重讨论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聋人教育方式中,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是,大部分聋人难以利用听觉感知语音信息。
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聋生的学习效果。
律动课就是其中一种特别适合聋人教育的方法。
律动课是通过一定的音乐节奏、动作、舞蹈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音乐感知能力、节奏感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律动课中,教师会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音乐或动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动作的简单易学。
因为聋人对语言的感知有限,对手势的敏感度比较高,因此,律动课中的动作应该简单、清晰、易学。
这样可以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简单的动作也方便学生更快地将重点放在音乐、节奏感等方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要注意音乐的选择。
聋人虽然听不到音乐,但通过视觉等其他感器官也可以感知音乐。
因此,在律动课中,音乐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鲜明、简洁的音乐更容易被接受,从而更容易快速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特点选取全新的,富有创造力的音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要注意互动的方式。
教师在律动课上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如及时指导和鼓励,尤其是对于聋生更需要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教师在律动课上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分享不同的想法和创意,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艺术比赛、文艺演出等,可以引导学生多参加有意义、引导性的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的无限可能,并在过程中迸发出无穷的灵感和热情。
总之,律动课对于聋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实际作用,教师在律动课中要注意动作的简单易学,音乐的选择和互动的方式,同时,学校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聋生的创新能力,让聋生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80529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6.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一、律动课对聋生的意义律动课是一种结合音乐和舞蹈的课程,通过音乐和动作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对于聋生来说,律动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律动课可以帮助聋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虽然聋生无法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美妙,但是通过观察教练或其他学生的动作和表情,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通过律动课的学习,可以帮助聋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认知能力。
律动课可以帮助聋生锻炼身体和感觉。
在律动课中,需要进行各种舞蹈和动作,这些动作需要通过身体的感觉来完成。
对于聋生来说,通过动作的感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感觉能力。
最重要的是,律动课可以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
在律动课中,聋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并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
这其中需要一定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可以帮助聋生提高其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在律动课中,如何更好地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将介绍一些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聋生来说,学习律动课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以及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表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在律动课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给学生一些自由的表达空间,让他们通过动作和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出自己的创新能力。
4、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为了更好地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教练或者舞蹈团队来给学生进行指导和表演。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出自己的创新能力。
律动课中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让聋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99d3c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e.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聋生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往往认为聋生的学习和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在创新能力方面。
但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尝试在律动课中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律动课中如何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聋生教育的启示。
律动课可以培养聋生的观察和模仿能力。
通过观察他人的动作和节奏,聋生可以学会模仿他人的动作并且掌握音乐的韵律。
这种观察和模仿的过程可以激发聋生的创新潜能,让他们在模仿的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自己的动作和节奏。
律动课可以锻炼聋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律动课上,学生们往往需要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一些动作和练习,这就需要他们在沟通和协作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对于聋生来说,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他们可以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律动课还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动作设计和自由的演练,激发聋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欲望。
在律动课中,教师可以鼓励聋生们通过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设计新的动作和节奏,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和展示自己的创作天赋,这对于激发聋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如何在律动课中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在律动课中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需要根据聋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律动课内容。
在课程设计上,教师可以借助视觉、震动和触觉等方式,使得聋生能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也需要根据聋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律动课内容,以满足不同聋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励聋生的创新思维。
在律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创意启发活动,引导聋生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
教师还可以允许聋生们按照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来创作和表演,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还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律动课上,教师可以鼓励聋生们敢于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同时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创新的乐趣和成就感。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8f6eb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2.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聋生的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特殊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而律动课作为特殊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对于聋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律动课在培养聋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作用1. 提高交流能力律动课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教学,能够帮助聋生加强对节奏、音调的感知和掌握,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音乐和舞蹈是一种无需语言的交流方式,通过律动课的学习,聋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高交流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律动课通常是以小组或者整个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聋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动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和其他同学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聋生不仅能够培养创新能力,还可以加强社交能力。
3. 促进身心健康律动课的学习不仅可以让聋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压力,舒缓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在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下,聋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
1. 引导发现问题律动课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引导聋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解决。
以舞蹈为载体,让学生们去发现舞蹈中的问题,如动作不协调、节奏不准等,然后引导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设情境律动课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聋生参与从中获得创新灵感。
让学生们模拟成为音乐家,用手语进行交流,体验音乐创作的过程,激发他们的音乐创新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律动课应该注重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让聋生有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聋生可以在这些体验中发现新的创新方法和思路。
4. 鼓励思维跳跃律动课中应该鼓励聋生进行思维跳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创新性的任务,让学生动脑筋,进行联想和创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9f1e41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1.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律动课是一种以音乐与舞蹈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律动感知和表现能力。
对于聋生来说,参与律动课不仅可以促进他们身体协调和节奏感,还可以改善他们的交流能力和社交技巧。
针对聋生在律动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设计适应他们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为了培养聋生在律动课中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选择适合他们感知和表现的音乐与舞蹈作为教学内容。
聋生对于低音频的感知更敏感,教师可以选择低音强烈的音乐,让聋生能够通过震动感觉到节奏和节拍。
舞蹈动作的设计也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模仿。
通过选择适合感知和表现的音乐与舞蹈,可以有效提升聋生在律动课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为了培养聋生的律动表现能力,教师需要采用一种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融合手语和舞蹈动作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教师可以将舞蹈动作与手语结合,通过手势和表情来传达舞蹈的情感和特点。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模仿和反馈等方式来指导聋生的舞蹈表现。
教师还可以利用画面、图片和视频等视觉辅助手段来帮助聋生理解和模仿舞蹈动作。
为了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应提供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合作、互动和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音乐和舞蹈的录像、图片和书籍等,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和学习音乐与舞蹈。
通过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为了评估聋生在律动课中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组织和评议学生的演出、以及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等方式来评估聋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多种评估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客观和准确地评估聋生的创新能力。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27253a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f.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聋人群体的融入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律动课可以作为聋人群体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
律动课能够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本文就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律动课是一种音乐、舞蹈、健身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对聋生的身体、智力和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发展。
在律动课中,聋生积极参与,可以有效提高其创新能力。
具体表现如下:1. 提高动手能力。
律动课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动手制作的活动,如制作舞蹈道具、DIY 小玩具等。
聋生参与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提高其手部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2.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律动课中需要聋生与其他人沟通交流,参与讨论和表演等,因此可以增强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其更具有说服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
律动课中岂止是一个人的表演,需要众人同心协力完成。
聋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培养出合作意识,习得合作技巧和沟通技巧,从而提高聋生在团队中的胜任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律动课在培养聋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具体方法如下:1. 提供多样化的体验律动课不应该仅仅是音乐、舞蹈、健身三者任何一种的简单组合,而是应该提供一系列多样化的的体验,如音乐演奏、排练、设计、故事创作、编导和编舞等,从而激发聋生的创新能力,让其更容易拥有多重技能,将从不同领域中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格局和创新。
2. 激发自主学习和探究兴趣律动课需要激发聋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地探究并学习感兴趣或觉得需要的知识。
比如,在课程中提供几个简单的问题或观点,让聋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鼓励学生自行搜索资料和进行自主实验,同时也体验自己的创造和发掘的喜悦,自我驱动完成学习和创新。
3. 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律动课既需要丰富的体验和课程设计,也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和鼓励。
当聋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在第一时间给予咨询和帮助,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1903d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d.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聋生群体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聋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所需的重要素质,而聋生在这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欠缺。
本文将探讨律动课在聋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分析律动课的教学方法,探讨提升聋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律动课对聋生的实际影响。
本文将讨论在面对挑战和机遇时,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通过分析律动课在教学中的具体影响和作用机制,探讨如何提升聋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律动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结合案例分析和挑战与机遇的讨论,以期为提高聋生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强调律动课在聋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并展望未来聋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律动课可以促进聋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在律动课的过程中,聋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各种动作和节奏,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最重要的是,律动课可以激发聋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开拓思维,挖掘潜能。
通过与音乐相结合的动作和节奏,聋生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律动课对聋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提升自我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激发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律动课在聋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2.2 律动课的教学方法律动课的教学方法非常关键,直接影响着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律动课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浅谈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价值
![浅谈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df2dd6c6137ee06eef918a2.png)
浅谈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价值作者:何宽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05期近些年,国内经济飞速发展,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残疾人却很难跟上社会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已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其中聋儿占比相当大,如何帮助他们尽可能的恢复健康,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中是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
近些年,国内开始研究音乐教育对聋儿的康复作用,但相关的论文与实践研究较少,本文对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价值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音乐是全人类精神的财富,也是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教学组成,因为不断革新的教育理念与迭代进步的技术手段,音乐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愈发获得重视。
在现实生活中,聋儿并不等同于听不到任何声音,大部分聋儿都有残存的听力,这就为音乐治疗提供了更大的运用价值。
通过音乐训练,可以补偿聋儿的残存听力,还能帮助聋儿在听力残缺的情况下克服语言与心理障碍。
1 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应用科技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着医学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二者的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众多生活辅助器械,让残疾人能够尽可能的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
通过佩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大部分聋儿都能够恢复不同程度的听力,让聋儿能够以更接近正常人的起点进行各项康复训练。
对聋儿进行幼儿音乐律动教学是帮助聋儿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包含音乐、歌唱、灯光、震动、舞蹈等多方面的内容。
通过视觉、触觉与听觉的结合,帮助聋儿感受和体会音乐;通过音乐帮助聋儿进行语言训练,让聋儿的心理能够尽量健康发育成长。
由于自身听力的缺失,聋儿在语言学习、身心发育、融入社会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障碍。
在进行语言练习时,由于听力的缺失,聋儿对自己的发音、音调、语速、音量得不到明确的认知,很容易出现说话语速过快、音量过高、吐字不清等现象。
残疾对于聋儿不仅仅是听力与表达能力两方面的影响,还有心理方面的影响。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77f987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d.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摘要】律动课在聋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探讨了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律动课的教学目标与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通过律动课可以提高聋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律动课对聋生思维方式的影响深远,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律动课还在提升聋生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结论指出,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优化方法。
未来律动课可能成为聋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为聋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关键词】关键词:律动课、聋生、创新能力、教学目标、思维方式、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研究、教学手段、教育。
1. 引言1.1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聋生学生由于听觉上的障碍,往往会面临更多的沟通困难和学习障碍。
如何通过律动课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来培养聋生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律动课的教学目标与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律动课对聋生思维方式的影响、律动课在提升聋生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作用、律动课中如何激发聋生的创造力以及律动课对聋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促进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将成为未来聋生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有望为聋生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和突破。
2. 正文2.1 律动课的教学目标与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律动课通过感官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帮助聋生学生开拓视野,拓展思维,从而促进他们独特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通过参与律动课,聋生学生可以在音乐和动作中感受到不同的节奏和情绪,从而激发出他们在创造过程中的灵感和想法。
律动课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动,这对于聋生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律动课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些动作和节奏,这可以培养聋生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从而提升他们在团队中发挥创新能力的能力。
律动课的教学目标与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关的,通过律动课的参与,聋生学生可以在身体感受和团队合作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聋校低年级律动教学探究
![聋校低年级律动教学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ba5e72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8.png)
教学实务聋校低年级律动教学探究李春光摘要:在现代聋校教育发展中,低年级律动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律动教学是促进聋校学生身体与心智发育的关键教学举措。
但是,聋校学生的生理障碍往往会严重影响聋校低年级律动教学的实际效果。
因此,低年级律动教学的研究已经成为聋校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文章主要对聋校学生的特殊性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提出聋校低年级律动教学的保障措施,以推动聋校律动教学发展。
关键词:聋校 低年级 律动教学 特殊性聋校作为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开展聋人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教学场所。
而在聋校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律动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能够促进聋校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智发育,对于特殊教育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聋校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在聋校低年级律动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律动教学的实施方案与教学保障的研究,以保证聋校低年级律动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
一、聋校学生的特殊性1.语言发展较为缓慢聋校学生受自身听力问题的影响,自身的语言能力发展较为缓慢,尤其是聋校低年级学生,由于手语表达能力以及自身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教学实践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加大了教学难度。
聋校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生活经验之间的差异以及彼此之间语言水平发展的不一性,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经过锻炼后与同龄学生没有明显差异,但有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则远远不足,这就给律动教学开展带来了师生沟通上的难度与困境。
2.自我认识能力不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发育的关键能力之一。
聋校学生受自身生理因素的影响,自我认识能力与正常学生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沟通方面,更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难度,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才能够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领作用,这也给聋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聋校低年级律动教学案例1.研究目标聋校低年级学生(一年级到三年级)。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4272fe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b.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聋生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增加。
聋生孩子在学习上通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包括语言沟通barrier , 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等。
传统的教育方式有时候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寻找新的教育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意义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聋生群体在教育和就业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探讨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竞争压力。
通过律动课的方式,可以激发聋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更具竞争力。
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通过律动课的训练,聋生可以在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有利于其个人全面发展和成长。
研究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推动聋生教育的发展和促进聋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也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律动课中的音乐元素能够激发聋生学生的音乐天赋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聋生们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在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
这种创造性的表现不仅对聋生们的个人发展有积极影响,也为他们未来的艺术和创意职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律动课中的舞蹈和节奏训练能够提高聋生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通过学习舞蹈动作和节奏感知,聋生们能够加强自己的身体感知与控制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意识和协调性。
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在舞蹈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能够促进聋生们在其他领域的创新和表现。
律动课对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律动课,聋生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音乐、舞蹈和节奏感知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bf3fc0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a.png)
律动课中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律动课是一种通过身体律动来提高聋生语言能力、创新意识和沟通能力的课程。
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们通过不同的动作和节奏,加强了听觉和视觉的协同作用,提升了自身的律动感。
同时,律动课也可以帮助聋生培养创新能力,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做到。
首先,律动课可以帮助聋生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鼓励聋生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身体律动,不仅能够提高聋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聋生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聋生可以广泛借鉴其他人的思维创意,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新中。
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不仅提升了聋生的创新能力,还帮助他们发展其他人所没有的独特思维方式。
其次,律动课可以帮助聋生培养观察力和天赋判断能力。
因为聋生无法通过听觉和语言来判断和分辨,所以他们在观察细节和判断能力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通过观察和分析身体律动所呈现的节奏和规律,聋生可以培养出一种独特的观察力和天赋判断能力。
这种能力对聋生的创新思维极为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的分析理解问题。
第三,律动课可以帮助聋生培养交流合作技能。
在律动课中,聋生需要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交流方式不仅需要大家保持一定的默契,还需要各自有期待和要求的协商,从而促进了聋生交流合作技能的提升。
这种技能对聋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合作沟通非常重要。
最后,律动课可以帮助聋生培养专注力和自我效能感。
通过律动课,聋生可以培养出专注于某一目标的能力,能够更好的完成目标并获得成就感。
凭借这种成就感,聋生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更有信心的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种专注力和自我效能感对聋生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律动课除了加强聋生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外,还能够增强聋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律动课,聋生可以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观察力和天赋判断能力,交流合作技能,专注力和自我效能感,这些优势也将帮助聋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动课教学创新模式在聋校应用初探
“律动”两字是希腊语rrhmlds发展而来,英语称rhythmic,是节奏的意思。
从字意上来讲,律动可理解为有韵律节奏的身体动作。
而律动课的教学是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舞蹈,表现出各种不同高低、速度、力度等内心节奏的音乐内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学会合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对律动的兴趣,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因此我在设计每堂课教学内容时,都会从聋童心理特点出发,尽可能不让学生觉得困难,反之,要让学生觉得学习舞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每一节律动课都是和老师的一次愉快合作。
在教学中我把一节新课中复杂的动作,做一些改动,使复杂的动作变得简单,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并且可以增强其对律动这门学科的兴趣,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
由于律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所以我通过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需要、习惯,编排符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题材的时候,我选择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又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内容。
找一些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题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活跃学生的想象思维。
二、根据聋童听力缺陷的生理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聋童除听觉缺陷外,其它器官均健全,他们也有思想、有感情,只是听不到声音,无法体会音乐的内涵,更无法表达出歌曲内容的丰富情感性,只是一味模仿老师,就显得动作特别僵硬,无法融入歌曲内容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小燕子》时,通过播放flash课件展示一群花羽毛的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的飞来飞去,一边播出歌词:“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其中,仿佛自己是一只小燕子,并且有的学生还能根据老师的动作做适当的修改,比如老师教的动作是在原地做的,学生就加上转圈的动作;有的动作课本上规定是面对面跳对应的动作,但是我为了防止部分聋生协调能力差,动作易出错,就全部改成统一的动作,教学的时候播放配套的教学碟片,有些同学居然能够参照碟片,两个人一组,把动作修改成和碟片上一模一样,这不由得不让人称赞这些聋生的智商,同时也体现了多媒体课件的影响力。
律动课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各种动作的组合,表现舞蹈作品的内容,也就是音乐的表现力,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是律动课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慢放动作,让学生看懂动作的先后顺序,手、眼、脚的位置,让学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慢慢模仿,这样就减轻了教学的难度。
其次,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平时的律动课是通过“以手代口”的舞蹈基础训练、“以数代乐”的节奏训练、以及“以形代情”的情感教学,来弥补聋童学习舞蹈的缺陷。
聋童由于听不见老师数拍子,所以节奏很难掌握,那么就通过用手势1、2、3……来表示(一般根据节奏快慢以1/4和1/8拍为单位),弱拍、强拍可以通过踩脚鼓来表示,学生通过教师踩鼓点的强弱震动感受拍子的强弱,这样就可以让聋生边看老师的手势,边通过感受鼓点把握节奏的强弱与快慢。
三.要培养聋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和习惯。
1、开发聋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先让聋生看教师伴乐跳一遍,接着就学律动动作,教师示范,聋生模仿;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还借用“一、二、三、四”口令来练习动作,显然此时聋生的注意力已偏向于动作了。
这样的教学过程有两点不足:第一,没有充分发挥音乐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教学方法是单纯的模仿。
这种教学的结果是动作统一整齐了,可是缺乏乐感,聋生创作动作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却未能得到解决培养。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聋生的律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聋生感受乐曲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想象音乐意境,引导聋生创造即兴动作,从而让聋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各种要素。
还可以开展各种听觉训练,如用踏鼓敲出鼓点,让聋生用耳朵去“听”去感知。
引导聋生走进有声的世界,培养聋生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
体会乐曲快、慢的不同速度,并引导聋生根据乐曲旋
律、节奏、速度的变化来想象音乐的意境。
不同的节奏型便形象具体的出现在聋生面前了。
掌握节奏有利于聋生进一步去感受乐曲。
2、培养聋生肢体语言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由于聋生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所学动作的兴趣又常常能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教聋生动作时更要注意多用形象的比喻,使聋生能体会生动、形象的律动动作的特点和领会其方法,尤其是在学习较枯燥的基本步法和复杂的动作时,采用形象化的方法,才能教得生动有趣,聋生也能乐于接受。
例如:教屈膝动作时,用“拍皮球”来比喻;教踵趾小跑步时,用“脚跟、脚尖、跑跑跑”来比喻;又如用拍手训练时,单调的拍手动作聋生没有兴趣,教师采用拍前、拍后、拍上、拍下、拍右、两人对拍,再加上拍肩、拍腿、拍头、拍胸等方式,这会让聋生兴趣很浓,也有利于节奏的掌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要着重追求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游戏和联想使聋生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
作为特殊学校的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一颗对特殊教育的热心,更要有一颗对学生教育的热心。
培养学生在儿时对舞蹈产生兴趣,调整她们的形体,锻炼她们的身体协调能力是我的工作和责任,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改下的舞蹈素质教育,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的。
但是要真正将它运用得当,真正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提高音乐素质,还需要教师长期的、深入地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地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使这一教育理念在特教律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