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架构与方法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架构与方法探析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探索出了围绕“导课引疑、分组合作、精讲点拨、拓展应用”几个主要步骤展开的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实施中,学生收益颇丰。
1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关键的一步。
巧妙的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有的采取情景导入,有的采取实验导入,还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2 自研自探,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梳理本节课学习内容。
(2)教师出示《自学提纲》指明学习方向和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最后形成组内答案,同时组长记录学习中的疑惑,以供全班共同聚焦。
(3)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
环节说明:①此环节要求老师一定要科学合理设置《自学提纲》,提纲中问题要求清晰、明朗,难度适中。
②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室内保持清静、以助于学生静心深入思考,达到一种自主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学习及时记录自主学习中的困惑点,以便在组内讨论交流中共同来解决;当自主独学完成后,组长采集汇总组内成员存在共性问题及信息,及时反馈给老师。
③涉及“实验探究”环节,在自主学习环节不要求动手操作,而是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的原理及目的,整体感知实验步骤、方法,对欲探究的实验有一个基本的领会与了解。
④老师要切身参与同学的自研自探环节,实时掌握学生存在问题,随机调整教学情况。
3 问题聚焦、探究合作
教师根据以上环节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机调整安排本环节,请各小组代表展示其组内学习成果,老师及时点拨与总结,灵活掌控课堂时间。
也可选取典型小组展示成果,并引导其他组聚焦设疑,旨在理清知识脉络。
肯定小组成果,但一定要做到各小组面对整节课学习任务,老师不可事先将任务分解,提前分发给个别小组,否则会造成学生知识学习的支离、不系统。
(1)各小组要选配精干、组织能力强、且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然后由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明确分工。
自主学习完成后,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针对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确定组内共同问题,等待聚焦。
组内讨论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释疑、探究。
提高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优生差生结对子,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助于组内整体水平的提高。
(2)小组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集中精力倾听,及时修正本组的答案或予纠错、质疑、补充。
同时,老师要及时点评、纠正、指导,并对重难点进行强化与解析。
(3)实施探究实验前,重点要确定、优化实验实施方案,各小组设计实验表格、明确实验步骤,老师要让典型小组进行充分展示,达成共识,形成最佳实验方案。
(4)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及时给予援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同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形成正确结论。
(5)每项任务的实施,老师都要适时总结归纳,形成严谨、科学、规范的实验结论。
说明:①“实验探究课”一般可遵循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几个步骤。
②并非每节课都要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探究,实验的形式根据教材特点教师灵活安排。
通常可采取三种形式:学生难于操作,或简单现象的实验,教师可安排前台演示的形式;对于易于操作、取材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采取课前分配任务,再由小组课上演示;对于难度较大,知识典型的探究实验,则需要小组按照一般实验步骤,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感知,然后聚焦展示。
③保证实验开展的实效性,确保全体成员的深度参与,每一位同学都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每一个同学都要担任一项具体的任务,如实验环节的组织者、操作者、数据现象记录者、资料分析归纳者、小组代表发言者等,角色之间可以随机互换,使每位同学都能从不同角度上得到锻炼、体验和提高。
激励每个组员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的同时,及时修正自己错误的知识。
这样可以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长项,为每个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对于一些不不善表白、性格内向的同学,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与改变。
通过此环节可
以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做到:敢表达、会倾听、能交流,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同时严禁个别同学的“滥竽充数”现象。
4 教师精讲、知识汇总
整个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环节之后,老师要进行整体汇总,修正答案。
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度问题,老师要及时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点,及时精讲,并由个别问题升华到一般规律,以培养学生解决通类问题的能力。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对比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所学的整个知识块梳理和总结,建构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5 知识应用环节
(1)选择有针对性、梯度适中的习题。
(2)各小组长带领全组成员自主完成,形成相对统一的答案。
(3)针对难度稍大、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分析透彻,真正做到弄通、会做。
(4)对简单问题不建议抢答,否则会造成课堂的混乱,同时无益于老师了解学情,较难题可作适当抢答,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积极性。
(5)各学习小组再次反思交流,畅谈学习收获,体验学习的乐趣。
6 归纳总结,精留作业
教师整体概况本节课知识点,精留作业。
小贴士:(1)为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趣味与新意,因此针对探究实验不建议课前布置。
(2)对于二、三环节的实施,教师可据教材内容灵活安排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任务,可以针对整节课,也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分成2~3个阶段,逐一进行。
(3)每节课的聚焦展示任务应严格按照课标规定的重难点进行安排,以保证课堂效果的高效与准确。
(4)此流程并不适合于复习课和讲评课。
(5)教师要充分结合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以构建更科学、更实效的课堂。
以上几个环节是我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当然其间好多细节需要再补充,再完善,再提高,因为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4):22-28.
[2]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