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硅藻门0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牡蛎、蛤仔的育苗场都有多级硅藻培 育池。
2、常见赤潮硅藻;
海洋环境如果受到富营养污染或其它原 因,常使某些硅藻如骨条藻、菱形藻、盒 形藻、角毛藻、根管藻、海链藻等生殖过 盛,形成赤潮,使水质恶化,对渔业及其 它水产动物带来严重危害。有些硅藻(如 根管藻)生殖太盛并密集在一起,可阻碍 或改变鲱鱼的洄游路线,降低渔获量。
2、形态结构
[1]细胞壁;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底栖种类的 壁较厚,浮游种类的壁较薄。构造像一个盒子,套在外 面的较大,为上壳;套在里面的较小,为下壳。即上, 下壳并非紧密连在一起,而是相互套合。上壳和下壳都 不是整块的,皆由壳面和相连带两部分组成。
(2)细胞方位:按硅藻细胞的方位有三个轴:纵 轴(长轴);横轴(短轴);贯壳轴是上、下壳 面中心点的相连线(壳环轴)。从壳面看,称壳 面观;从带面(壳环面)看,称带面观。壳面和 带面形状截然不同。通常中心硅藻类壳面呈辐射 对称;羽纹硅藻类壳面呈两侧对称,
2、复大孢子,使
细胞恢复原来大小, 增强生命活力。形成 分为两种形式:
(1)有性繁殖,是由 两个细胞接合而后产 生一个或两个复大孢 子。
(2)无性繁殖是直接 由细胞的原生质连同 细胞核脱开细胞壁, 增大后形成新的细胞 壁而形成的。
四、分类及习见种
已确认的种数10000~12000 估计的种数 >100000
分布很广。颗粒直 链藻为湖泊池塘的普 生种,可形成优势种 群。
圆筛–藻属(图3-9):
细胞呈圆盘状,孔纹一般六角形,在壳面正中, 有时特别粗大,似玫瑰花朵排列,称中央玫瑰区。 是最常见的浮游硅藻,为海产仔鱼,毛虾、贝类的 主要饵料。种类繁多,约300多种,但种的鉴定较 难。
小环藻属: 单细胞或2-3个细胞相连。细胞圆盘形,壳面花 纹分外围和中央区,外围有向中心伸入的肋纹。,本 属共有60多种,常见种类有:扭曲小环藻主要淡水产。 条纹小环藻 ,海产。
第三章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一、概 述
1、主要特征: (1)具构造像一个盒子的硅质细胞壁,壳面上常
有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的花纹。
(2)色素有叶绿素、β—胡萝卜素、硅藻黄素、岩 藻黄素等,体呈黄绿色、黄褐色。
(3)同化产物主要为脂肪。 (4)繁殖方式有特殊的复大孢子。 (5) 无鞭毛,很多种类因具壳缝而会运动。 (6)藻体为单细胞,极少数有群体。
海、淡水及半咸水均有分布

菱形藻属:细胞梭形、舟形、菱形等。壳缘具 管壳缝。色素体一般2个。本属种类很多,广泛分 布淡水、海水和半咸水中。
羽纹硅藻纲:5、管壳缝目(p58) 双菱藻属:单细胞。壳面线形、椭圆形
或卵形,有时中部缢缩,。种类多,营浮 游生活。淡水、海水及半咸水均有。
三角褐指藻 ;(p60)细胞卵形、梭形或三角形。 此种硅藻被广泛作为培养对象,是实验生态学良 好材料,也是鱼、虾、贝幼体的良好饵料。
羽纹硅藻纲:3、单壳缝目(p53)
卵形藻属:单细胞、壳面宽卵形、多营附着 生活。以下壳贴附在大型藻类、沉水植物等体上。 如大量贴附在紫菜叶状体上,影响其生长。
羽纹硅藻纲:4、双壳缝目(p54)
羽纹藻属:壳面椭圆形至披针形,两侧平行。本 属种类多,多分布淡水的浅水水体中。
舟形藻属:椭圆形、壳缝发达,本属种类极多
[4]细胞表面突出物;硅 藻细胞表面有向外伸 展的多种多样的突出 物,有突起、刺、毛、 胶质线等。它们有增 加浮力和相互连接的 作用。
毛与刺的区别。
刺一般细而不长,末 端尖,其数目、长短 不一。
毛为较细长的突出物, 长度常为细胞直径的 数倍,
Hale Waihona Puke [5]花纹;硅藻细胞壁上都具排列规则的花纹, 主要有点纹、 线纹、 孔纹、 肋纹:、
[6]壳缝;
羽纹硅 藻壳面, 具纵沟 (壳缝)
三、繁殖
硅藻类的生殖有营养生殖、无性生殖和 有性生殖三种方式。 1、营养生殖 2、复大孢子 复大孢子的形成方式有无性和有性两种。
1、营养生殖 ;以细胞分裂为主。分裂时上、下 壳脱开,每一部分各自再生长一个小壳,形成新 个体。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细胞势必愈分愈小。
3、硅藻的工业价值
硅藻死亡后的硅质外壳,大量沉积在海 底,形成的硅藻土,含有83.2%的氧化硅。 可以作为建筑、磨光等材料,过滤剂、吸 附剂、造纸、橡胶、化妆品和涂料的填充 剂,以及保温材料等。化石硅藻对石油勘 探以及对古地理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
[3]间生带、隔片;有些 种类在壳套与相连带之 间具有间生带,凡贯壳 轴较长的种类都有间生 带,其数目1条或多条, 花纹形状主要有三类:
鱼鳞状;环状;领状。
具间生带的种类,有
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 的结构,称隔片。隔片 通常与壳面平行,隔片 从细胞的一端向内延伸 或从两端向中央延伸。
间生带和隔片都具增 强细胞壁的作用。
五、硅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1、饵料意义
硅藻是海洋有机物的主要生产者之一。 是海洋动物及其幼体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 在我国沿海贝类的饵料中,硅藻占首要地位。
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人工大量培养 硅藻,如中肋骨条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 毛藻、新月菱形藻等,以解决人工育苗幼体 的饵料,这是提高产量的技术关键。
中心硅藻纲:花纹
羽纹硅藻纲:花纹
呈同心的放射状排列, 呈左右对称,呈羽纹
不具壳缝或假壳缝。 状排列,具壳缝或假
1、圆筛藻目
壳缝。
2、根管藻目
1、无壳缝目
3、盒形藻目
2、单壳缝目
3、双壳缝目
4、短壳缝目
5、管壳缝目
中心硅藻纲
1、圆筛藻目 直链藻属(p37):细胞 圆球形或圆柱形,由 壳面相连成链状或念 珠状。壳面圆形,细 胞一般很厚,有细点 纹或孔纹。
不易看清,细胞借助角毛与邻胞交接而成链状 群体或靠壳面连成群体。本属种类很多,分布 很广,尤其河口附近浮游生物群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
盒形藻属: 细胞形状象一袋面粉或近圆柱形。
壳面一般呈椭圆形,两端有突起,突起的末端 常有真孔,能分泌胶质,使细胞连成直链或锯 齿状群体。种类多,常以胶质附着,营固着生 活,仅少数为真正浮游生活,多为海产。
扇形藻:细胞互相连成扇形或螺旋形群体。壳面
棒形或倒卵形,具假壳缝。此属种类在小水沟和半 永久性的池塘中最为丰富。
平板藻属:细胞常连成“Z”形或星形的群体。 壳面棒形或线形,中部常明显膨大,两端略膨大。 为淡水浮游硅藻。
羽纹硅藻纲:2、短壳缝目(p52) 楔形藻属:细胞楔形。壳面楔形或棍状。 具隔片。群体像把扇子,借胶质营附着生 活。色素体多数颗粒状,少数板状。
本属我国只发现一种,中肋骨条藻,分布极广。是缢 蛏和牡蛎等的优良饵料,硅质少易消化。
中心硅藻纲 2、根管藻目(p43) 根管藻属: 单细胞或链状群体,细胞
长圆柱形,其末端具刺,刺常伸入邻胞而 连成链状。细胞壁薄。本属种类多,多数 为暖海性浮游硅藻。
中心硅藻纲 3、盒形藻目 角毛藻属(p44): 细胞壳面构造微细而精致,
羽纹硅藻纲: 1、无壳缝目(p48)
星杆藻属:细胞呈棒状,两端异形,通常一端 扩大。细胞以一端连成星状。海、淡水均有分布。
针杆藻属:细胞长线形。浮游种类单独生活 或形成放射状群体;着生种类为放射状或扇状 群体。分布广泛,淡水、海水皆有。
脆杆藻属;(p49)细胞以壳面相互连 成带状群体,或以每个细胞的一端相连成 “ z ”状群体。主要分布淡水中。
海链藻属: 细胞呈圆盘形,以一条胶质线相连成串,或埋在胶质
块内。群体生活。我国有4种,诺氏海链藻为我国北方 沿岸性种类。细弱海链藻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
骨条藻属: 细胞透镜形、圆柱形、直径6-7µm,壳面 圆而鼓起,细胞间靠细刺组成长链,刺的数目差异较大, 有8-30条,细胞间隙长短不一,但比细胞本身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