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呃逆患者的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呃逆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呃逆属中医病名,俗称打嗝,相当于西医膈肌痉挛。

因中医治疗呃逆简便有效,故以中医病名列入。

其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征。

二、治疗方法
1.耳穴压豆
【主穴】耳中、胃、神门、口穴、交感、皮质下、肾上腺、脾、膈穴。

【操作】选中耳穴后,用75%乙醇脱脂消毒耳廓皮肤,用8cm×8cm的胶布将王不留行固定在所选的耳穴上,嘱病人每日按压3次,每次按20min以上,每周更换1次。

2.穴位注射
【主穴】双侧足三里。

【操作】患者取端坐位或仰卧位,屈膝,常规消毒皮肤后,用5ml注射器安装7号针头,抽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ml(含胃复安10mg),垂直缓慢进针,得气后,转动针栓,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射药物,每穴注药0.5ml,每天注射1次。

3.推拿疗法
①胸腹部操作:患者仰卧位,推任脉膻中-关元段,环推腹;揉胃,顺时针摩腹(以中脘为中心);揉压天突、膻
中、中脘穴;摩两肋(以章门、期门为主),摩关元。

②背部操作:患者俯卧位,下推背部,拔、滚背部膀胱经内侧线膈俞-大肠俞段;揉压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大肠俞、八醪等;左右分推背部及两肋。

③四肢部操作:揉压双内关,重拿双合谷,拨揉足三里、阳陵泉,揉压三阴交、太冲穴。

4.拔罐疗法
【操作】患者先俯卧位或侧卧位,暴露腰背部皮肤,在两侧腰背部膀胱经路线涂抹润滑油(植物油或凡士林油膏),之后行走罐法。

走罐时速度要均匀,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实证用泻法:力度稍重,时间稍长;虚证用补法:力度稍轻,时间稍短。

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时,将罐取下。

其次,取仰卧位或坐位,在膻中穴、中脘穴上拔罐,视充血时取下。

5.穴位贴敷
【操作】取一片麝香追风膏(其他止痛药亦可),用火或磁疗灯烘热,立即敷贴于神阙穴,再用手掌做顺时针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气机顺畅。

6.刮痧疗法
【操作】病人取舒适体位,把选定要刮的部位暴露出来,颈背部脊柱两侧相当于足太阳经的循环线,用温水洗净皮肤,然后用吕教授牌牛角刮痧板或边缘光滑的铜钱1枚或用小细瓷匙1个,蘸植物油少许,在选定要刮的地方刮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