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过程控制基础 1 过程控制系统综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过程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
a-发散震荡过程
b-等幅震荡过程
c-衰减震荡过程
d-非周期过程
几种不同的过渡过程
递减比: 积分性能指标:
动态偏差:B1 调整时间:TC 静态偏差 C
1.2 单回路控制系统
f
r
e
u
q
y
调节器 调节阀 被控对象
-
z 检测元件、变送器
r:给 定 值 e:偏 差 u:控 制 量 q:操 纵 量 y: 输 出 f: 扰 动 z: 测 量 值
• 过程扰动通道的放大系数Kf应尽可能小;时间 常数Tf要大;引入系统的位置要远离被控参数;
• 应尽量设法把广义过程的几个时间常数错开, 使其中一个时间常数比其他时间常数大得多;
• 注意工艺操作的合理性、经济性。
1.2.9 控制系统投运(1)
• 投运: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仪表安装 调校就绪后,或者经过停车检修之后, 再将系统投入生产使用的过程。
具有两个以上的检测元件和变送器, 或调节器,或执行器的控制系统
1.3.1 串级控制系统
r 主调节器
- 主回路
副回路
d2
副调节器 -
阀 副对象
副变送器
主变送器
d1
y 主对象
d1:一次扰动 d2:二次扰动
1.3.1.1 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
串级控制系统是改善控制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过程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 一 次 扰动——不包括在副回路内的扰动。 • 二 次 扰动——包括在副回路内的扰动。
1.3.1.3 串级控制系统主要特点
• 1.改善了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 • 2.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 3.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 • 4.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1.2.12 基本调节回路的诊断(1)
• 将控制器置于“手动”方式,人为改变控制器的 输出信号(遥控),检测现场调节阀阀杆是否 上下移动;
• 如果阀杆上下移动自如,检查相关流量/压力等 测量信号是否随之变化。若变化很小,则检查 测量信号是否正常,或者调节阀上游阀和下游 阀是否全开,或者旁路阀是否关闭;
• 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生产的经济性。
1.2.6 过程静态特性对控制品质的影响
• 指过程的静态放大系数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扰动通道的静态放大系统Kf大对控制不利 ; –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K0愈大,表示控制作用
愈灵敏; – 但K0太大,会使控制作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
过强,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 选择控制通道的K0适当大一些,可由Kc来补偿。
1.2.10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举例(5)
1.2.10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举例(6)
• 投运步骤:
– 电子皮带秤标定及投入使用; – 手动调节变频器频率,观察调节灵敏度; – 在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打到自动; – 记录运行数据,整定调节器参数,直至满意。
1.2.11 控制规律
Kc:比例增益 Ti:积分时间 Td:微分时间
1.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一)被控对象的多样性 : 工业生产各不相同,生产过程本身大多比较复杂,
生产规模也可能差异很大,这就使对被控对象的认识 带来困难,不同生产过程要求控制的参数各异,且被 控参数一般不止一个,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不同,引 起参数变化的因素也不止一个,并且往往互相影响, 要正确描绘这样复杂多样的对象特性还不完全可能, 至今也只能对简单的对象特性有明确的认识,对那些 复杂多样的对象特性,还只能采用简化的方法来近似 处理。虽然理论上有适应不同情况的控制方法,由于 对象特性辨识的困难,要设计出适应不同对象的控制 系统至今仍非易事。
• 可以选用间接参数作为被控参数,但它 必须与直接参数有单值一一对应关系;
• 对控制作用的反应具有足够的灵敏度; • 应考虑到工艺生产的合理性; • 仪表的供应情况。
1.2.4 被控参数选择的一般原则
• 代表一定的工艺操作指标或是反映工艺操作状 态的重要变量;
• 应是工艺生产过程中经常变化,因而需要频繁 加以控制的变量;
?) • 测量仪表安装位置:(给矿皮带?) • 执行器:开度控制器(推杆?变频器?)
1.2.10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举例(4)
• 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 • 在给矿皮带上安装电子皮带秤,根据皮
带秤检测的矿量对给矿机进行变频调节; • 控制器选用西门子S7-300PLC; • 控制算法采用PI控制。
1.2.13 PID参数的整定(2)
对象特征参数的获得
• Kp(稳态增益):
其中umax、umin与 ymax、ymin为输入输出的量程上下限; 若巳归一化,则 umax- umin =1, ymax- ymin =1。
• Ts (开环过渡过程时间):
1.2.13 PID参数的整定(3)
PID参数的整定原则
1.2.1 单回路控制系统结构
1.2.2 单回路控制系统特点
• 结构简单、投资少、易于整定和投运; • 可满足一般生产过程的工艺要求; • 占控制回路的85%以上,应用广泛; • 适用于被控过程的纯滞后与惯性不大、
负荷与干扰变化比较平稳或者工艺要求 不太高的场合。
1.2.3 被制参数选择
• 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并且可以测量的直 接参数;
• PID参数初始值的选择: Kc = 1/Kp;Ti = Ts /2; Td = 0
• 将上述PID控制器投入“Auto” (自动) 方式,并适当改变控制回路的设定值, 观察控制系统跟踪性能。若响应过慢, 而且无超调存在,则适当加大KC值, 例如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反之,则减 小KC值。
1.3 复杂控制系统
• 操作人员在系统投运之前,必须对构成 系统的各种仪器仪表、联接管线、供电、 供气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和准备。
1.2.9 控制系统投运(2)
控制系统投运的步骤: • 投运步骤:
–检测系统投入运行; –调节阀手动遥控; –调节器投运。
• 待回路工况稳定后,可投入自动:
– 把调节器PID参数值设置合适位置,当其偏差接近 零时,即将调节器由手动切换到自动;
1.2.10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举例(2)
• 单回路系统?或其它系统? • 干扰量? • 静态和动态指标要求? • 仪表选型?控制器选型? • 控制规律(算法)确定?
1.2.10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举例(3)
• 被控参数:给矿量; • 控制参数:(下矿口开度?给矿机频率?
) • 测量仪表:皮带秤(电子式?放射源式
测量变送
2.比较元件
3.控制元件 4.执行元件 5.被控对象
术语: 参考输入 偏差
主反馈 控制量
扰动
输出
1.1.2 过程控制系统的类别
• 定值控制系统
参考输入不变化,控制的目的是克服扰动。
• 随动控制系统
参考输入随时间变化,控制的目的是使输出跟随参 考输入的变化。
• 程序控制系统
参考输入按事先给定的规律变化。
1.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由于对象的特性不同,其输入与输出量可能不止一 个,控制系统的设计在于适应这些不同的特点,以确 定控制方案和控制器的设计或选型,以及控制器特性 参数的计算与设定,这些都要以对象的特性为依据, 而对象的特性正如上述那样复杂且难于充分认识,要 完全通过理论计算进行系统设计与整定至今仍不可能 .目前已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控制系统如简单的位式控 制系统、单回路及多回路控制系统。以及前馈控制; 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都是通过必要的理论计算,采用 现场调整的方法,才能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
– 若还不够理想,则继续整定调节器参数,直到满意 为止。
1.2.10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举例(1)
• 磨矿工艺中,每个球磨系列由摆式给矿 机下矿,经集矿皮带和给矿皮带送入球 磨机;
• 以前由人工观察给矿量,靠调整下矿口 或起停给矿机来控制矿量,给矿量波动 往往较大,难以稳定。为稳定入磨矿量, 需设计球磨给矿自动控制系统。
1.2.7 扰动通道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 扰动通道的容积愈多、愈大,则扰动对 被控参数的影响愈小,控制质量愈好;
• 扰动通道的纯滞后不影响系统的控制质 量;
• 应使扰动作用点位置远离被控参数。
1.2.8 选择控制参数的一般原则
• 选择过程控制通道的放大系Ko要大一些;时间 常数To要小一些;纯滞后时间τo愈小愈好;
1.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三)对象特性非线性 对象特性往往是随负荷而变的,即当
负荷不伺时,其动态特性有明显的差别。 如果只以较理想的线性对象的动态特性 作为控制系统的设计依据,难以达到控 制目的。
1.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四)控制系统比较复杂
由于生产安全上的考虑,生产设备的设计 制造都力求使各种参数稳定,不会产生振荡, 作为被控对象就具有非振荡环节的特性。热工 对象往往具有自动趋向平衡的能力,即被控量 发生变化后,对象本身能使被控量遂渐稳定下 来,这就具有惯性环节的特性。也有无自动趋 向平衡的能力的对象,被控量会一直变化而不 能稳定下来.这种对象就具有积分特性。
• 应尽可能选择工艺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指标 ; • 应是能测量的,并具有较大灵敏度的变量; • 应是独立可控的; • 应考虑工艺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1.2.5 控制参数选择
• 应是工艺上允许加以控制的可控变量; • 应是对被控参数影响的诸因素中比较灵
敏的变量,即:
–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要大一些; –时间常数要小一些; –纯滞后时间要尽量小等。
现代过程控制基础
1 过程控制系统综述
1.1 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通过采用检测、控制仪表、控制装置 等自动化技术工具,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 检测、监督和控制,以达到实现各种最优 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 产率、节约能源、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环 境等目的。
• 生产过程自动化,一般是指石油,化工, 冶金,炼焦、造纸、建材、陶瓷以及热 力发电等工业生产中连续的或按一定程 序周期进行的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电 力拖动及电机运转等过程的自动控制一 般不包括在内。凡是采用模拟或数字控 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物理参 数进行的自动控制通称为过程控制。
• 过程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常规仪表过程控 制系统与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两大类。
举例
进料
液位 控制 阀
出料
闭环 控制
炉温 控制
K
开环 控制
E
开关 电源
开环控制与反馈控制的比较
开环 优点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稳定,当输入信
号和扰动能预先知道时,控制效果较好。 缺点:不能自动修正被控制量的偏离,系统的元件
• 如果调节阀灵活,而且相关被控信号可随之变 化。则可进入单回路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1.2.12 基本调节回路的诊断(2)
常见的现场执行机构
1.2.13 PID参数的整定(1)
控制器输出响应测试
(1)手动改变控制 器的输出信号u(k), 观察被控变量y(k)的 变化过程。
(2)由阶跃响应曲 线得到对象基本特 征参数 。
1.3.1.2 串级控制系统的名词术语
• 主调节器——按主被控参数的测量值与给定值 的偏差进行工作的调节器,其输出作为副调节 器的给定值。
• 副调节器——按副被控参数的测量值与主调节 器输出的偏差进行工作的调节器,其输出控制 调节阀动作。
• 副 回 路——由副调节器、副被控过程和副 测量变送器组成的闭合回路。
1.3.1.2 串级控制系统的名词术语
• 主被控参数——起主导作用的被控参数。 • 副被控参数——为稳定主参数而引入的
中间辅助参数。 • 主被控过程——由主被控参数表征其特
性的生产过程。其输入量为副被控参数, 输出量为主被控参数。 • 副被控过程——由副被控参数作为输出 的生产过程,其输入量为控制参数。
1.1.3 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二)对象存在滞后 由于热工生产过程大多在比较庞大的设备内进行,
对象的储存能力大,惯性也较大,内部介质的流动与 热量转移都存在一定的阻力,并且往往具有自动转向 平衡的趋势。因此当流入或流出对象的物质或能量发 生变化时,由于存在容量一惯性和阻力,被控参数不 可能立即反映出来,滞后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设备的结 构与规模,并同研究它的流入量与流出量的特性有关。 显然,生产设备的规模愈大,物质传递的距离愈长, 热量传递的阻力愈大,造成的滞后就愈大。一般说来, 热工过程大都是具有较大滞后的对象,对自动控制十 分不利。
参数变化以及外来的未知扰动对控制精度影响较 大。 闭环 优点:具有自动修正被控制量出现偏离的能力,可 以修正元件参数变化以及外界扰动引起的误差, 控制精度高。 缺点:被控量可能出现振荡,甚至发散。
1.1.1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d
一.组成与术语 r
e
u
v
y
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对象
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