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三章末综合测评1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

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

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
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

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

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章末综合测评(一) 原子结构与性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H Cl O
B.二氧化硅的化学式:SiO2
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2s22p4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解析】次氯酸的电子式应为,A错误;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B正确;S是1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C错误;钠离子是
钠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1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答案】 B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90990027】
A.n s电子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
B.6C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2x违反了洪特规则
C.电子排布式(21Sc)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
D.电子排布式(22Ti)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泡利原理
【解析】A不正确,各能级能量的大小顺序为1s<2s<2p<3s<3p<4s<3d <4p<5s……n s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电子的能量;B违反了洪特规则;C原子2p能级有3个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最后2个电子应该以自旋方向相同的方式分布在2个不同的2p轨道上;C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21Sc最后3个电子应先排满4s轨道,再排3d轨道,应为1s22s22p63s23p63d14s2;D违反了泡利原理,对于22Ti 来说,3p能级共有3个轨道,最多可以排6个电子,不能排10个电子。

【答案】 A
3.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y及该原子3p能级上的电子数分别为()
A.18、6、4B.20、8、6
C.18、8、6 D.15~20、3~8、1~6
【解析】第三能层上有3s、3p、3d三个能级,因为第四能级上已经含有电子,故3s、3p能级上已经排满,3d能级可以排0~10个电子,故8≤y≤18,则20≤x≤30,只有B符合。

【答案】 B
4.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1s22s22p63s23p1B.1s22s22p3
C.1s22s22p5D.1s22s22p63s23p4
【解析】根据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1,可推得该微粒是铝原子,用同样的方法可推断B是氮原子,C是氟原子,D是硫原子。

根据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可知r(Al)>r(S)>r(N)>r(F),所以Al的原子半径最大。

【答案】 A
5.下列关于价电子构型3s23p4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的元素符号为O
B.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C.常温下,可以与H2化合生成液态化合物
D.其电子排布图为
【解析】由它的价电子构型3s23p4,可知该元素为S;常温下,不可以与H2化合;其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洪特规则。

【答案】 B
6.已知锰的核电荷数为25,以下是一些同学绘制的基态锰原子的电子排布图,其中最能准确表示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是()
【解析】M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其中3d轨道上排布了5个电子,为半充满状态,各电子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A中,3d 轨道上电子排布不对,违反了洪特规则;B中,s轨道上两个电子的自旋状态应相反;C中3d轨道上电子排布不对,违反了洪特规则。

D项正确。

【答案】 D
7.肯定属于同族元素且性质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A为1s22s2,B为1s2
B.结构示意图:A为,B为
C.A原子基态时2p轨道上有1个未成对电子,B原子基态时3p轨道上也有1个未成对电子
D.A原子基态时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B原子基态时3p轨道上也有一对成对电子
【解析】A中,A为第ⅡA族元素Be,B为0族元素He,显然,二者不属于同族元素,当然性质也不会相似;B中,A为0族元素Ne,B为碱金属离子Na +,也不合题意;C中,由于p轨道有三个轨道,若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意味着p
轨道有两种电子排布情况即或,所以A、B两种元素不一定属于同族元素;D中,对于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根据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该轨道只能有一种电子排布方式:,所以A、B肯定属于同族元素。

因此,答案为D。

【答案】 D
8.短周期元素X、Y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已知X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 s n-1n p n+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90990028】
A.X元素的电负性大于Y
B.X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
C.Y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
D.原子半径Mg<X
【解析】因为在X的电子排布中p能级上排有电子,则s能级有2个电子,即n-1=2,故X的价电子排布为3s23p4,为S元素,则Y为As元素。

【答案】 D
9.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且a、b、d同周期,c、d同主族。

a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为,b与c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c>d>b
B.电负性:a>b>d>c
C.原子序数:a>d>b>c
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c>d>a
【解析】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因此x=2,a原子有3个能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因此a为Si,由此可推知b为Na,c为N,d为P,故原子半径b>a>d>c,电负性c>d>a>b,原子序数是d>a>b>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为c>d>a。

只有D正确。

【答案】 D
10.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C元素是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D元素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四种元素A、B、C、D分别为O、Ca、Na、Ar
B.元素A、B、C两两组成的化合物可为CaO、CaO2、Na2O、Na2O2等
C.元素A、C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A<C
D.元素B、C半径大小关系为B>C
【解析】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由题意知B元素K层和L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M层为8,N层为2,故B元素为钙;C是第三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为钠;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为氩。

选项C中,A的简单离子O2-和C的简单离子Na+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核电荷数可知r(O2-)>r(Na +)。

【答案】 C
11.以下是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
A.C、D、E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C>D>E
B.元素A的最外层轨道中无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
C.元素B、C不可能形成化合物
D.与元素B处于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的单质能与H2O 发生置换反应
【解析】根据五种元素的电负性和最低负化合价,推知A为C、B为S、C 为Cl、D为O、E为F。

选项A,C、D、E的氢化物依次为HCl、H2O、HF,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HF>H2O>HCl。

选项B,碳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2,2p 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分占两个p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选项C,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们之间可通过形成共价键,使两种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物有S2Cl2、SCl2等。

选项D,此单质为Na,Na能与H2O发生置换反应生成NaOH和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