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设计指引贴8《镜头样例图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设计指引贴8
《镜头样例图集》
镜头设计是广大光学设计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寻找到一个好的初始结构,才能顺利设计出好的镜头来。
我们最易找到初始结构,往往是网上具有系统结构的光路图。
光路图以两种方式给出:一种是带光线的,另一种是不带光线的。
因此由此出发,求解出好的最终解的方法,也有两个。
对于带光线的,不要以为容易求出好的结果,因为网上给出的并不是AUTOCAD图,光线是通过描图得到的,是很不准确的。
要经过许多特出处理,才能有好的结果。
对于没有光线的,其处理手段是通过正镜材料取冕玻璃的平均参数,负镜材料取火石本例的平均参数,其它同有光线的处理,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在培训教材中,对于有光线的,详细的例举了一个大型变焦投影镜头的图形仿形设计,该实例使用的方法,是以材料为变量,控制单色光弥散为主,色光为附,在中焦使光线聚焦在指定象面处。
由于图形的合理性。
在变焦两端处也聚焦在象面附近,且最大渐晕控制在<30%。
由于原结构一定满足这些架构上的要求,在合理约束下,材料应与原态偏离不大。
在此基础上,送往CODE V后,利用CODE V的更优的结构求解特性,用逐渐收缩约束的方法,得到更优的初始结构,然后送往ZEMAX中,用其更灵活多变的操作数的集合,精确控制达到很好的最终解。
两种软件交替使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许多处理技巧是提高转换效率与质量的关键。
上述方法的依据是要有个合理的初始结构图形。
为此本贴整理出了许多好的可用于监控,投影,照像,测量的光学系统结构图,可供图形仿形设计时的出发点。
一样例
打开“棱镜-例1(作图法确定棱镜).ZMX”:
图1
以上例为例,请用AUTOCAD图示ZEMAX断点设置意义,并找出调整棱镜不切割光束的方法。
二在AUTOCAD中作图
1 在AUTOCAD图示楔镜断点设置
查断点设置意义
图2是“棱镜-例1(作图法确定棱镜).ZMX”在AUTOCAD中图示ZEMAX中楔镜两面断点设置的实际意义:
图2
2调整楔镜断点平移量
观察图1,楔镜部分切割光线。
应将楔镜两断点沿X负向移0.5mm,则断点重设置如图3。
由图2可知,沿X向移动断点(一般情况下,两断点坐标变化量相同),观察出射面角顶是否有交叉现象,如果有,则改变棱镜两面断点间隔长,直到角顶不出现交叉现象为止。
如果光束通过棱镜面不够宽,则应改变此面棱镜在拦光面的宽度。
在调整过程中,一般不动断点倾斜角。
图3
3调整等腰直角棱镜断点平移量
等腰直角棱镜两断点平移量的变化量:棱镜两个前后断点沿X方向移动-1mm,其它仿照2操作调整得图4,此时光束全部通过了,注意:如果棱镜某个面够宽,但还是部分拦光,就是该面矩形通光口设的不够宽,改过来就好了。
存成文件“棱镜-例1B(作图法确定棱镜).ZMX”。
4 聚焦校正
观察图3,系统聚焦不好,但不在此贴讨论范围,略。
图4
三小结
断点平移量(平移量=断点面中心点对断点的X、Y坐标值)在棱镜入射,出射面的矩形口径上设置,旋转量在棱镜入射出射面的断点上设置,这样便于调整系统。
其它小结同上面说的。
********** 例2-合色棱镜设计 **********
例1介绍了用断点平移的方法,调整棱镜尺寸达到要求的方法,本例介绍镜面旋转调楔镜达到合色的方法(手机微投影照明系统用)。
在“手机微投影照明系统“中,合色系统采用DM楔形合色镜,该镜主要应用了楔镜的两面的反射,透射性能实现了RGB三基色光轴的重合。
由于采用了此项技术,使照明系统具有了最小尺寸。
一标准45°反射镜光路设置
在DM合色楔镜中,最主要的技术是使其前后面对三基色中的两基色反射后,光轴合成一个,因此镜面反射特性的研究是掌握该项技术的关键。
打开“棱镜-例2《合色镜设计》.ZMX ”,其光路如图5。
图5
由文件结构的断点设置,可以知道反射面倾斜,象面转为垂直都是通过设置端面倾斜来实现的。
二反射光线出射角的调整
反射镜的任何倾角,都可以看成是从上45°倾角的反射镜绕入射点旋转得到的,图6说明了如何确定反射镜旋转角,使反射后的光线方向达到要求。
当反射面转过Q角后,两个断点面顷角的新值计算如下:
图6(兰色为45°反射镜,红色为转过Q角的新镜)
三设计DM合色镜方法
1 前工作面倾角调整
图7左图是“棱镜-例2《合色镜设计》.ZMX ”,其中红绿光起点分别是对应红绿LED的中心,要求绿光经楔镜靠近复眼的面反射后水平,由图可见在经面旋转前反射的绿光并不水平。
图7
据图6的方法,在两断点面倾角-45°+1°,135°-1°,观察反射绿光水平性有改善;加大旋转角到5°时,得到右图,此时绿光已校水平了。
2 添加楔镜远离复眼的反射面
(1)创建第2个平行反射面
将图7的反射面设为透过(注意:该镜面已校好,不能再旋转了),后面距一定距离设一个平行反射面,将该反射面设定为可以自由旋转的面(操作方法:
),以便于调整它,使其反射光也能水平出射,这样由前后两反射面反射的光轴彼此平行,且垂直于象面(复眼入射面),达到了合色目的。
图8
调整后的结果,存成文件“棱镜-例2《合色镜设计》B.ZMX”。
(2)调整第2反射面达到要求
绕第2反射面入射点旋转反射面,当转过-5.5°后,反射出射光线水平了,见图9:
图9
结果存成“棱镜-例2C《合色镜设计》.ZMX”。
3 透过光路的确定
上面通过DM镜的光谱反射特性(这由选择性绿光膜的光谱特性来确定)已合了2基色,剩下的基色光路可以第2反射面为镜像对称中心,镜像作图得到完全一样的LED聚光结构,只保留一个LED位置,将其出射光轴,转到以上面的出射光轴,为出射光线的DM合色镜的入射光轴位置与方向上来,这些操作在AUTOCAD中作图完成,并在PrcePro中效验与微调整。
这种设计方法的优点,是能得到两路结构完全一样的LED聚光镜,节约了成本。
********** 例3-具有空间轴的DMD棱镜设置 **********
前面的方法,都是基于2D平面棱镜的设置方法,当DMD转轴不是90°时(为45°时),就要用到3D空间棱镜,它的设置是很复杂的,但可用接近标准化的设置去解决这类问题。
一标准化样例
见“棱镜-例3《空间棱镜设计》.ZMX”,其图示如下:
图10
这个光路是具有空间转轴(45°)的DMD照明光路中的一部分,可用于复眼后聚光系统的设计。
二空间棱镜优化原理
下面是其操作集中优化空间棱镜的部分:
该部分操作集是控制中心视场主光线倾角的三个方向余弦,图示如下:
假定0W0H射向DMD的光线角度=27°,由图11:
图11
它对DMD法线的三个方向余弦计算如下。
设射向DMD的0W0H的光线为1个单位矢量,则由余弦定义有:
ARGC(与Z轴夹角余弦)=COS27°=0.891028,
RAGA(与X轴夹角余弦)=1*COS(90-27°)*COS45°/1=0.320998,
RAGB(与Y轴夹角余弦)=1*COS(90-27°)*COS45°/1=0.320998,
效验:ARGC^2+RAGA^2+RAGB^2=0.891028^2+0.320998^2+0.320998^2=1 由此可清楚操作集优化目标值的意义。
这里27°,是为使DMD在开关时,DMD反射该光线时,其转过24°后有37°-24°=3°的不重叠区,可以避免直接透过的杂光,使暗场尽量暗,提高成像的反衬度。
至于为保反衬度的3°是否合适,还要看系统光照场均匀性,对于照明系统均匀性X投影系统均匀性>70%的,可给27°,否则给26°。
操作集中还有许多别的约束,是不难理解的。
以上
GGX1945813
201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