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地理特长生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地理特长生的培养
现在人们都在谈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什么?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以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探索能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需要的途径、方法,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个性特长就是学生对某种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出色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选拔学科基础扎实、学业成绩优异、思维敏捷、学习水平超群的学生,实行重点培养,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从而造就一批实践水平强的人才,为学校争光,是我们的责任。
在实行培养学生的特长,促动学生个性充分发展需要个性化的教育中,也就是要真正做到在教育中能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我所教的课程是地理,培养学生有地理头脑,学会站在地理角度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培养学生胸怀世界、心系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具备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点,才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地理特长生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学生及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更主要的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升才能的广阔空间,为有志于今后在地理方面发展的学生搭起一个台阶,创建一个平台。
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千头万绪,要做到有条不紊而又卓有成效,的确不易。
以我的工作经验和切身体会,我认为,要达到培养特长生的目的,除了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注意讲究方法,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培养特长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应是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强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补短扬长,发展个性,
持续壮大特长生队伍。
我从接新班起,我就把培养特长生的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我在开学前借助学生档案,提前熟悉特长生的情况,做到人未到,情先知,开学之后,通过问班主任、任课教师,课堂提问,测验,谈心旁窥等手段去实行印证已知的考试成绩、操行评价是否属实,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
找出有培养潜力的特长生。
开学后的第一课,我首先从学生们的生活中,从本地的实际情况理解学生对地理位置,山地、河流特征,家乡的旅游景点。
我在学校给六个班的同学上地理课,在我教的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对地理有兴趣的学生,我就抓住他们对地理的特别兴趣重点培养,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当然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认知结构、判断水平和行为决策水平都有待提升,他们思维活跃不稳定,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紧张的学习
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还有来自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的过高期望等,常常会诱发这些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抓住培养目标,掌握学生的心理情感,采取的措施有:1、建立特长生培养档案,详细说明地理特长生的情况。
2、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分层次。
为特长生提供展示空间,适当提出有难度的问题和提升难度训练。
根据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有一定难度的类型题。
3、增强对地理读图、识图、分析图水平的培养,理解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以及自然环境于人类活动、人类思想的辩证关系,提升学生地理思维水平。
4、对特长生实行学法指导,提升地理学习水平。
5、组织特长生成立活动小组,展开实践活动。
主要有:地理绘图、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及调查分析等。
6、特长活动小组办《地理报》,两周一刊。
推广普及地理知识。
7、每月举办一次地理知识竞赛,为特长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8、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指导学生收集、采集有地理意义的材料(文字、图片、录像等)。
如外出见闻、家乡建设、家乡变化等都是采集地理材料的好素材。
9、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多看地理读物,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10、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促动学生的发展。
总来说之,我以学生为中心,以特长生为主线,以点带面,使同学们共同发展。
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地理学习就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思路变得相当活跃。
学生将课本知识伸延到课本之外,将课堂上的问题与社会生活问题相联系。
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去接触社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使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更加广泛并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形成创新性思维,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也拓展了,对待问题的角度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作为地理学科,他和其他学科又存有着不同,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组成不同内容的课外小组,有的上网查阅资料,有的查找一些相关书籍,有的去本地实地考察,有的父母领着考察名胜古迹等。
原来不喜欢地理学习的学生,害怕考试的学生,思想有了转变,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起了他们的好奇,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更多的有趣的地理现象,感到了学习的乐趣,过去一些不及格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提升。
事实说明,绝绝绝大部分学生是欢迎这样的方式的。
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在某种水准上对绝绝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缺乏激励作用的,在传统的方式中,成功只属于愿意学习喜欢学习的少数几位学习尖子。
绝绝大部分学生在没有兴趣敷衍了事甚至是很讨厌。
而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打破了这样的格局,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参与到课堂学习环节,更好地发挥特长,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也是现在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我对特长生的培养,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考试质量的好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他们自主创新的意识的培养,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水平,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的经历、体会、感悟,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在生活实践合理的使用,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去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