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招生模拟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元考前提醒
拿到试卷:熟悉试卷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答题策略
答题策略一共有三点:1.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先做简单的、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

2. 先小后大。

先做容易拿分的小题,再做耗时又复杂的大题。

3. 先局部后整体。

把疑难问题划分成一系列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解决,每解决一步就能得到一步的分数。

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考试时,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多数学生很难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

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确保运算正确,立足一次性成功
在答卷时,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稳扎稳打,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

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

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

要学会“挤”分
考试试题大多分步给分,所以理科要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文科尽量把要点写清晰,作文尤其要注意开头和结尾。

考试时,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这是考试中最好的策略。

检查后的涂改方式要讲究
发现错误后要划掉重新写,忌原地用涂黑的方式改,这会使阅卷老师看不清。

如果对现有的题解不满意想重新写,要先写出正确的,再划去错误的。

有的同学先把原来写的题解涂抹了,写新题解的时间又不够,本来可能得的分数被自己涂掉了。

考试期间遇到这些事,莫慌乱!
山东省2020届高三语文招生模拟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2019年频频登上热搜。

一年来,这首歌如此火爆,首先是因为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

可为何爱国主义歌曲这么多,唯独它火了起来呢?
2019年4月,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节就挑选了《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

音乐家们给出以下几点理由:质朴深情的歌词,柔和舒展的旋律,好听;歌声里寄托着由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抵人心;圆舞曲风格,节奏欢快,朗朗上口,适合大众唱、大合唱等。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网红”,远不止歌曲自身的特点,还在于它打破了各种圈层。

无论是金领还是蓝领,无论是明星还是路人甲,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在这段时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这首优美的歌曲,都以“我”的角色汇入歌曲形成的新潮流,一起参与庆祝祖国的生日。

报告会、文艺汇演、千人合唱等等,每一个活动都能以“我和我的祖国”冠名。

活动中的每一个“我”,都是中国故事里的主角,都以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意唱响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

另外,流行文化助力主流政治文化。

人们在微信头像上,甚至自己的脸上添上那一抹红色,显得格外自然。

流行音乐天后王菲演绎的《我和我的祖国》,自在、辽阔而温暖。

虽然争议不断,但并不妨碍这一文化现象维持高的品质和热度。

(取材于网络文章)材料二:
2019年春节,央视连续播出了快闪系列节目——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随后引发了全国的模仿热潮。

“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节目是如何吸引观众参与,提升节目传播效果的呢?
节目制作:品牌效应激活现场观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优势十分突出,《我和我的祖国》本身也是艺术精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方位策划,多角度、多机位拍摄,现场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热烈的氛围而自发加入。

系列节目的推出正值春运返乡和春节团聚期间,第一期节目选择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拍摄地,面对信号可以覆盖全国的拍摄镜头,被采访者积极参与,尽情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归途的迫切感,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观众将参与央视节目录制的消息、照片、短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参与到这场面向全国传播的活动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镜头组构建实时互动场景,是提升视频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为向全国人民传播的一档文化类节目,其内容设置对互动性的要求必须清晰且有针对性,力求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使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

在成都宽窄巷子的摄制中,祖籍成都的音乐人陈彼得从四川元素背景中走出,他的歌声点燃了观众参与的热情,航拍的应用使受众的现场感更加强烈。

而小朋友扮演的熊猫角色、说唱组合的出现,将与观众的互动性进一步提高。

在互动中,快闪活动由音乐人的独唱变成了观众的合唱,舞台变成广阔天地。

构建互动场景的镜头语言,既提高了现场观众参与的热情,也使得受众面对视听作品有了代入感,被《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和内容深深感动。

节目播出:电视与新媒体合力传播
本节目每期在“新闻联播”首播,随后在“@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播出。

节目中除快闪元素之外还有街采风格的互动融入。

采访聚焦于春节返乡、民俗内容等主题,受访者会在街采中回应记者的提问,进行第一人称叙述。

节目播出时会剪辑掉记者提问部分,保留受访者最核心的回答。

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加入相关的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进行系列策划与传播。

部分看到这一电视节目的观众也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视频,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取材于张腾方相关文章)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末,主旋律电影往往以较高的文化姿态抒写宏观而深邃的革命浪漫传奇,主人公一般以革命领袖与英模为主,所以不可避免地与普通人的生活情感体验拉开差距。

近年来,一些主旋律电影主角已实现了身份下沉,但它们主要依靠宏大事件与渺小个体之间的悬殊所产生的张力来营造戏剧性。

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基于对“用电影来写人、写人性”的精准把握,把视角融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之中。

七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已不再是伟大奇迹的缔造者,历史背景不再是被叙述的主体。

比如林治远为开国大典的升旗一直在焦急地进行“最后一分钟营救”,出租车司机出于悲悯而将奥运会门票转让给四川小孩……故事主人公
以实现国家使命、民族荣耀、社会安定为目标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认的普遍情感。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红色叙事”之外,开辟了中国主旋律电影“金色叙事”的新途径。

电影通过选取重要时间节点,将共和国的历史“精简”,形成了我与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一致表达。

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而都成为了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小小浪花”。

《相遇》中,原子弹研发人员在公交车上与三年未联系的女友相遇,对话场面构成了电影画面的前景,车窗外集结、聚拢的行人构成后景。

当汽车停止,男女主人公下车没入人海,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而原子弹试爆成功成为这一“融合”时刻的历史标点。

同样的呈现方式也见于《夺冠》,主角冬冬维护着“脆弱”的电视天线,让整条弄堂有机会见证中国女排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创造奇迹的时刻。

于是,在弄堂狭小的空间场景中,国家、群体、个人这三个原本有空间和情绪区隔的表达融为了整体,完美应和了主题曲中“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意旨。

这部电影用最独特的诉说方式,燃爆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我和我的祖国”。

(取材于郑炀、沈律君等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许多爱国主义歌曲迅疾成为“网红”。

B.音乐节选《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首要因素在于其歌词和旋律好听。

C.《我和我的祖国》打破各种圈层,人们歌唱时表达了每一个“我”的爱国真情。

D.王菲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引发的争议,助推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流行。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品牌效应”是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能够选择颇有影响力的节目拍摄地。

B.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能使屏幕前的观众也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

C.受访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应街采问题,是为了增强与记者的互动。

D.新媒体加入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对电视节目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虽然主人公不再以革命领袖与英模身份出现,但内容依旧不同
程度地拉开了与普通人生活情感体验的差距。

B.“林治远进行‘最后一分钟营救’”“出租车司机转让奥运会门票”等故事中主人公的
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认的普遍情感。

C.《相遇》选取“原子弹爆炸”这一时间节点,叙述研发人员和女友相遇后融入人海的
情节,表达了我与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主题。

D.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情节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以一代人
的面貌出现,都成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个体。

4.结合文本内容,请为“材料二”第二部分拟写一个标题。

(4分)
5.有人认为,“我和我的祖国”已成为广泛流行的爱国文化符号,这一流行现象值得研究借鉴。

假如你要使自己喜欢的某一文化符号流行起来,将如何去做呢?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瑞雨为安
刘醒龙
凌晨4点多钟起床,赶杭州到瑞安的早班高铁,一路上所遇见的,恰好如此行所要探究的南戏《琵琶记》中写的那样:“我早晨间见疏剌剌寒风,吹散了一帘柳絮;晌午间只见淅零零小雨,打坏了满树梨花。

一霎时啭几对黄鹂,猛可地叫数声杜宇。

”虽然季节略有差距,却与“绿成阴,红似雨,春事已无有”的意境相差无几。

一路上,天地间尽是雨,连读带想的也少不了雨。

到达阁巷镇柏树村已是午后。

踏上高郎桥,桥下清幽的水面,突然起了声波一样的花纹,还伴着铿锵的弹拨音韵。

那小河里的水纹虽然与琵琶声断无关,在与桥头相连,与小河为邻的高郎祠里,一只琵琶分明响得正幽。

高郎祠的正式名称为高则诚纪念馆,高则诚是《琵琶记》的作者。

实际上,在高则诚动笔之前,民间就有不同版本的《琵琶记》在上演,高则诚只是作为改编者,将这曲民间戏曲推上了中国戏曲史的巅峰。

看过了铭刻在门楣和立柱上的那几副后来者撰写的楹联,空荡荡的屋子里就没有什么值得流连的了。

别人还会去那尊铜像近处前后左右端详,我是断断不会正眼看一下的。

这习惯在家乡黄州就养成了,那时是不愿去看东坡赤壁里面的苏东坡像。

之后到秭归的屈原祠不愿看屈原像,到平江的杜甫墓和成都的杜甫草堂不愿看杜甫像,到芜湖的城陵矶不愿看李白像,到和县的霸王祠不愿看项羽像。

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是在青海玉树的勒巴沟口。

我曾奋力扒开许多荆棘,才站到传说中的文成公主雕像面前,却还是无法从岁月留在崖壁上的风霜中看出真切来。

这样的不真切往往是最好的!天下文人,文章是命,一部《琵琶记》不是哪一间屋子所能装下的,尽可能腾出空间,才能听见当年翻动简牍纸帛的声音。

就像高则诚自己说的,“重门半掩黄昏雨,奈寸肠此际千结。

守寒窗,一点孤灯,照人明灭”,能照人明灭,就能照天下荣辱。

有一间屋子在,给尘世间留下一种托寄就可以了。

最高等级的存留是在人心。

人心之外,无论怎么说,怎么做,包括那坚实的青铜做成的雕像,也是不真实的虚拟。

相比之下,一墙之隔的小院里,那女子怀抱琵琶深深浅浅地唱着南戏,外来者听着似懂非懂的,反而让诞生于千年之前的南戏有了一丝一缕四处回旋的生机。

歌者自歌,闻者自闻,不歌也不闻的是夹在我们之间纷飞不已的雨,还有院子中间被雨打湿的花草冬青。

明太祖朱
元璋时期就有人夸说,辞了官、回了家的高则诚用清丽之词,一洗《琵琶记》原著之陋,于是,村坊小伎将其看作不可企及的高度,竞相仿效,像纲领那样,不得有丁点的随便和苟且,才情既富,节奏弥工,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都要透彻唱了才行。

一时之间,广为传演,几半天下。

院子里的雨,有时大,有时小。

当年的高则诚,如若不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除非电闪雷鸣助兴,仅凭旦角一己之悲,很难穿透这绵绵雨幕。

高则诚妙就妙在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遣怒骂给修正了。

一个来自小地方的毫无背景之人,凭一手好文章得以接近帝王将相,又从官场全身而退——高则诚自然比那些待在鸡鸣草屋中想象黄金宫阙的人懂得的多很多。

南戏也好,南曲也好,南音也好,在这南方的雨中,用家长里短的爱表现出艰难时世,才是人生本意。

让百分之百的善掉进百分之九十九的误解,再用那难得的百分之一作为契机,升华彼此性命。

恨与恨的冲突不是根本的冲突,恶与恶的矛盾不是根本的矛盾,而爱与爱的水火不容、善与善的针锋相对,最让人生这场大戏撕心裂肺,荡气回肠。

南戏、南曲和南音,各自的缘起与流传,有许多的不一样。

在这小院里,也有天上雨水、屋檐雨漏和树叶雨滴的区别,玄想之下,这带着“南”字符号的音乐艺术,是不是与雨密不可分,是不是适合在雨中相听?初粗想,再细思,才发现高则诚的《琵琶记》里,果然到处是“雨”和“水”。

有提到雨的戏文,还有提及水的歌句。

用那菽水之欢,表意学子虽有青云万里之志,又不舍离别白发之双亲。

渴望夫妻长相厮守,不用卿卿我我,而以“田畴绿水浟”来说两口子是要勤劳耕作的。

真出了家门,离开老父老母和新娘去往北方的京城,所见到的村是水村,殿是水殿,不是“流水蘸柴门”的普通人家,就是“画桥烟柳”“秋千影里墙头半出红粉”的谁家水滨。

写才子青云路通,则以“三千水击飞冲”来抒发壮志。

目标真的实现时,想着生死存亡音书难寄,万水千山相阻隔。

以各种各样的水,男人叹人生青春难再。

留守女子也愁苦,哪怕“奴家心素”,也只能用“凉浆水饭”来祭拜公婆。

两下萧条,一样愁难诉。

只怕除了用雨水作主旋律的《琵琶记》,任哪出戏也难以如此动人。

好雨知时节,好雨识人心。

趁着年丰人寿的日子,高则诚以风调雨顺之心,写出风调雨顺的意境。

人生苦短,免不了要面对烦恼,那么就尽可能将烦恼留给自己,将美好的东西献予他人。

雨是世间最常见的一种吉祥之物。

瑞安本地雨水多,瑞安博物馆里却还陈列着当地人用来祈雨的祭祀器具,可见天降甘霖,地生玉露从来就是最得人心的。

包括《琵琶记》在内,一切的南戏、南曲、南音,莫不是用雨水来做主心骨,相比冰刀霜剑、电光火石,还是情意绵绵的艺术来得久远。

不大不小的雨,时断时续的雨,孤舟夜雨,乱萤疏雨,太阳雨,云缝雨,梧桐雨,杨梅雨,大雨洗心革面,小雨不在有无。

雨在瑞安落多久,落多少,与谁有没有关系,其实没必要探究。

只愿世间少一些乱弹琵琶的悲欢离合,大家瑞安,天下瑞安。

正如高则诚在诗里吟咏的,“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注释]①《琵琶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

他们新婚幸福,伯喈被父亲逼去赶考;中状元后,被要求与牛丞相女儿结婚:想辞官回家,朝廷不允。

赵五娘独自在家奉养公婆,饥荒年间,公婆双亡。

五娘为公婆修筑坟台后,一路行乞进京寻夫,历尽艰辛,终以团圆。

作者高则诚改变了旧戏中蔡伯喈贪图荣华、忘亲弑妻的恶态,因此也改旧戏之悲为欢喜团圆。

②菽水:豆与水。

比喻粗劣清淡的饮食,形容生活清苦。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琵琶记》戏文,既代以描写眼前之景,也巧妙地和出行目的相关联。

B.作者运用对比,以荆棘中探寻文成公主雕像,突出《琵琶记》在天地间,在人心中。

C.作者笔法富有诗意,行文语言含蓄凝练,具有跳跃性,而一以贯之的情绪表达流畅。

D.文章以高则诚的诗句结尾,既紧承前文,深化文章的中心,又委婉含蓄,令人回味。

7.作者赴瑞安探究《琵琶记》,下列关于探究结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琵琶记》明初时已被赞,它才情既富,节奏弥工,如同纲领,广为传演。

B.高则诚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遣怒骂给修正了。

C.高则诚自身的经历与才华是创作提升的关键,成就《琵琶记》经典价值。

D.《琵琶记》到处是“雨”和“水”,有提到雨的戏文,还有提及水的歌句。

8.本文题目“瑞雨为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你的理解?(4分)
9.本文从“雨”联想,探究南戏《琵琶记》,获得丰富的感悟。

实际上,从某一实物展开联想探究其他事物而获得感悟,这是人们常用的思考社会与人生的方式。

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这样思考的体会。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

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

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

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

俊臣未至追还,恨之。

由是连外徙,不得入。

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州据
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薄被自将。

武后铸浮屠
..,立庙塔,役无虚岁。

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后善其言。

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

瑰明晓法令,
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

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

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

有诏勿治。

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

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
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

”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
..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

”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

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


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
..”,瑰独不进。

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

瑰自解
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
..,代天治物。

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

”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

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

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

”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

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轨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
寺/着借常员数/缺则补/
B.廉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轨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
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C.廉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就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
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D.廉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百姓不足/君就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
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浮屠,亦作“浮图”,佛教用语,可指佛教、和尚、佛塔、寺庙。

文中“浮屠”与王
安石《游衰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襄始舍于其址”的“浮图”所指相同。

B.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
及平辈间的敬礼。

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烧尾,是指唐代大臣新授宫时向皇帝献食,亦可指唐代士子新登第或升迁的庆贺宴席。

文中即是第一个意思。

D.阴阳,我国古代哲学概念,两者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具体可以指日月、天地、
昼夜、寒暑、君臣等,文中指国家大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瑰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扬州地处都会,多产珠翠珍怪。

前任长史都趁机捞取很多
钱财,而苏瑰任扬州长史时,严格约束自己,洁身自好,分文不取。

B.苏瑰公正处事,直言进谏。

百姓担心来俊臣再次被起用,写信给苏瑰。

苏瑰承诺绝不
会错待一个小人;武后要建佛寺,立庙塔,苏瑰从容讽议,最终武后减少修建数量。

C.苏瑰为人耿直,不怯权贵。

郑普思私结党羽并到处煽动诱骗作乱,苏瑰力争追究到底;
公卿大臣初次为官,照例“烧尾”,苏瑰出任仆射,独不献食。

D.苏瑰志存大节,独发谠言。

中宗驾崩后,遗诏让皇太后临朝,相王辅政。

宗楚客等讨
好太后,要求停止相王辅政,苏瑰坚决反对。

最终削除相王辅政,苏瑰称病不再上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4分)
(2)有诏勿治。

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

(4分)
14.请结合文本和下面两则选自《新唐书•酷吏列传》的材料,概括来俊臣被贬州参军时,“人惧其复用”的三点原因。

(3分)
(1)武后以为谅,擢累侍御史,按诏狱,数称旨。

后阴纵其惨,胁制群臣,前后夷千馀族。

生平有纤介,皆入于死。

拜左台御史中丞,中外累息,至以目语。

(2)久之,俊臣纳贾人金,为御史纪履忠所劾,下获当死。

后忠其上变,得不诛,免为民。

长寿中,还授殿中丞,坐脏贬同州参军事,暴纵自如,夺同僚妻,又导其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③群羊置莫问,叔度④千顷醉即休。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⑤寒挂屋山头。

[注]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

黄十七:黄介,字几复。

②涴:污染。

③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

④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

⑤斗杓:指北斗星。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