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岭南画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第一代代表人物
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岭南画派与长安画派也可谓是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形成时间稍早一些的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建国后最优秀的画派之一。

早在清代末期,有“二居”之称的居廉、居巢二兄弟,便开始了对中国画的研究,其探索与追求对岭南画派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

岭南画派创始人岭南三杰“二高一陈”,师承居廉,技法上追求师法自然,绘画手法既吸取西欧水彩画的光影特色,又追溯东方古画拙朴的神意,使作出之画赋色和谐,清新明快。

岭南画派的特点主要有:
一、主张创新,以岭南景物丰富题材;
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三、博取诸家之长;
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
一言以蔽之,“折衷中外,融合古今”,这是“岭南画派”最重要的特点,是它最重要的主张和艺术原则,也是“岭南画派”革新的途径。

下面我们通过欣赏岭南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的作品,来感受岭南画派“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特点。

《东战场的烈焰》
《东战场的烈焰》是画家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

画家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

是画家的亲眼所见,也是画家的写生之作,画家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来创作这幅作品的,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精神,明显地表现出画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秋鹰图》
画家将传统花鸟画的勾填法和墨笔写意法与竹内栖风等日本画家
的画法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一种新风格。

这幅画以淡墨色卧笔横扫出一截枫树,横斜于画面;树干下部有一片红色枫叶,勾线填色,跟枫树干前后虚实相衬。

树干上一只老鹰屹立,背朝观众,双翼隆起,头向前伸,似远眺又欲展翅飞翔。

由于墨色对比,老鹰成了画面精神最凝聚处。

《渔港雨色》
《渔港雨色》为高剑父代表作之一,采用西画构图方法,讲究空间透视关系,弱化了传统笔墨程式,吸收了日本画新派的渲染技法,从而贴近了雨色氛围的真实感,为折衷派之典型样式。

画中一渔翁身着蓑衣,独行于栈桥之上,画右题诗一则,这些又使画面增添了中国文人画意味。

“岭南画派”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