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省白城市地理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吉林省白城市地理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B.甲——城郊乳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D.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2.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5.D
4.B
【解析】
5.图甲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多,是自给农业,对应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乙种植业与养殖业兼顾,商品率高,劳动力需求少,是混合农业,对应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丙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劳动力少,对应的大牧场牧业。

选D正确。

4.图甲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多,是自给农业,对应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商品率不高,交通不便利。

选B正确。

【点睛】
5.水稻种植农业: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水利工程量大;劳动力丰富、传统的精耕细作;小农经营、商品率低。

4.商品谷物农业: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5.大牧场放牧业: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

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下右图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
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及防治,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1.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

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②错。

地势低平,流水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对。

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对。

故选D。

2.由材料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使得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高,B对。

黄浦江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河流淤积少,A错。

在短时间内,陆地构造不会发生明显抬升,C错。

地下水水位升高,与防汛墙没有关系,D错。

故选B。

3.读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现象主要出现在城市化第Ⅱ阶段的是()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逆城市化
C.住宅空置率高
D.招工难
2.目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III阶段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城市化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

根据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阶段的判断。

发达国家大多处于后期阶段,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1.城市化第Ⅱ阶段是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部分地区由于急速的城市化,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社会治安状况差等问题。

故选A
2.第III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目前发达国家多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三个选项中只有德国属于发达国家,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
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属于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第二阶段为加速阶段,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
产生一系列城市化问题。

第三阶段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很高,发展趋缓,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4.北京延庆县采用新型种植技术,生产出优质高产的水果玉米。

由于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开始实行“农社对接”,引导该地水果玉米进入社区销售,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新鲜的水果玉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延庆生产出优质水果玉米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科技B.劳动力C.政策D.交通
2.居民能在家门口买到新鲜、优质的水果玉米主要是因为( )
A.劳动力增多B.自然条件改善C.土壤肥力增加D.国家政策支持
【答案】1.A
2.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1.由材料“延庆县采用新型种植技术,生产出优质高产的水果玉米”可知,延庆生产出优质水果玉米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科技,A正确。

2.由材料“由于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开始实行“农社对接”,引导该地水果玉米进入社区销售”可知,居民能在家门口买到新鲜、优质的水果玉米主要是因为国家政策支持,D正确。

5.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
1.根据模式图可知该循环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甘蔗,因此最适宜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闽浙丘陵纬度低,适合水稻、甘蔗的种植,河套平原、黄淮平原和辽东丘陵不适宜种植甘蔗,所以选D项。

2.循环农业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图中有沼气池,为农村提供了清洁的能源,农业循环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所以选B项。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循环农业。

6.下图示意某国地理位置,该国北部的安纳普尔纳地区被誉为“徒步旅游者的天堂”。

2014年10月,受气旋“胡德胡德”影响,该地区发生罕见的雪灾,造成至少43人死亡,其中以外国游客居多。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国家
A.地处内陆,跨纬度较少,南北气候差异小
B.居民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
C.旅游业发达,经济较发达
D.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
2.此次雪灾造成重大伤亡的原因有
①正值旅游旺季,到此旅游的游客较多
②受西南季风影响,降雪丰富
③旅游地人烟稀少,游客防护措施不完善
④受东北季风影响,引发寒潮,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据位置图和材料分析,该国为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居民集中分布在南部平原和中部丘陵谷地,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中部丘陵谷地气候温和,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属高山气候,南北气候差异显著,虽然旅游业较发达,但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落后。

因此D项正确。

2.受气旋“胡德胡德”影响,该国北部发生罕见的雪灾,死亡人员中以外国游客居多,可判断正值旅游旺季,到此地旅游的游客较多,而徒步旅游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人烟稀少,游客防护措施不完善。

因此B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特征和自然灾害。

点评:理解一些国家的基本的特征,培养根据现象判定原因的能力。

7.下图表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状,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建设B.环境因素C.工业布局D.农业布局
2.若要在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超市,最好选在 (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A
2.C
【解析】
【分析】
试题通过某地区等地租线图,考查影响地租的因素和商业区的区位因素。

1.影响地租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距市中心的远近,二是交通的通达度,图中等地租线凸出的主要因素是交通,A正确。

故选A。

2.图中③处位于三条公路交汇的地方,交通最便利,人流量大,服务人口多,最适宜建大型超市,C正确。

故选C。

8.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B.②C.③D.④
2.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与人口消费水平量正相关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C.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答案】1.A
2.B
【解析】
【分析】
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

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可知,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16亿,对应的是①。

故选A。

2.消费水平越高,就相当于消耗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就越少。

从表格中可知,②③④数据值逐渐减小,而前面消费水平逐渐从温饱、小康到富裕,可知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B正确,AD 错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有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多种因素,C错误。

故选B。

【点睛】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

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9.下图为某海域洋流模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的洋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海可能位于()
A.北太平洋中高纬度B.北大西洋中低纬度
C.南太平洋中高纬度D.南印度洋中低纬度
2.流经丙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A.B.
C.D.
3.图中最可能表示寒流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B
2.C
3.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流分布规律,洋流与等温线分布的关系。

1.读图可知,该海域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北太平洋中高纬度和南印度洋中低纬度,洋流为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太平洋中高纬度由于缺失陆地阻挡,没有形成洋流环流,故选B。

2.洋流运动方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

丙洋流为北半球暖流,北半球向北纬度越高,温度越低,C对,A为南半球寒流,B为南半球暖流,D为北半球寒流,因此答案选C。

3.根据上题结论,该海域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其大洋东岸为寒流,洋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海区,图中只有丁符合要求。

故选D。

10.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③处等压线最密集,表明气压梯度最大,气压梯度力最大,所以风力最大。

故选C。

【考点定位】气压梯度
11.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有环境,“吠亩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如图a),“下田弃吠”(在地势低的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如图b)两种方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A.增加土层深度B.充分利用土壤水分 C.增加耕地面积D.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2.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A.降水多B.阴天多C.土层薄D.温度高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气候、地形、水影响比较大,从材料上可以看主要是改变水的条件,地区不同,地势不同水也不相同。

要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

1.地势较高的地方,地下水层相对比较低,表层土壤容易缺水,将作物种在沟里主要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选择B。

2.我国南方地区降水比较多,地下水位相对较浅,将经济作作物种在垄上,防止降水多时淹没农作物。

选择A。

12.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北方楼间距差异的原因是()
A.昼夜长短B.气温高低
C.太阳高度D.四季变化
2.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城市中同高楼房的间距应最大的是()
A.北京B.重庆C.哈尔滨D.广州
【答案】1.C
2.C
【解析】
1.影响楼间距的差异主要考虑光照,由于我国北方纬度高,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南楼的影子比较长,更容易遮挡北楼,故楼间距较南方大。

C正确;昼夜长短、气温高低、四季变化对光照影响小,ABD错误。

故选C。

2.楼房间距取决于太阳高度的大小。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楼房影子短,楼间距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楼房影子长,楼间距宽。

四地中哈尔滨纬度位置最高,太阳高度角最小,楼间距最宽,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北漂,也称北漂一族,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

北漂一族多为青年人,往往具有一定学历或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寻求在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一展抱负。

下图是“2000年中国四大地区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人)”。

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四大地区中,净迁入人口最多的是
A.西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部地区D.东北地区
2.中国四大地区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生态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3.“北漂”给北京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①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②人口集聚,生活污染加剧
③住房紧张,城市交通拥挤④人才汇聚,文化产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1.C
2.B
3.B
【解析】
1.净迁入人口等于迁入人口减去迁出人口。

经计算,我国东部地区在四大地区中净迁入人口最多,故选
c。

2.结合上题分析,一般人口流入区的经济收入高于流出区;人口流入区的就业机会多于流出区;人口流入区的生活环境优于流出区,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大量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和经商,所以导致四大地区间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因素,故选B。

3.北漂人群主要为年轻人群可以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北京人口老龄化,但属于对北京的有利影响,①错。

北漂导致北京人才汇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属于北漂对北京的有利影响,④错。

北漂可以导致人口集聚,生活污染加剧,住房紧张,交通拥堵,②③属于北漂对北京的不利影响,故选B。

14.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②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③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④东北
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调查发现,迁入四川、重庆的人口中,很多是广东人,影响广东人口迁入四川、重庆的主要原因是( ) A.务工B.经商
C.家庭因素D.生态环境因素
【答案】1.C
2.B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例,西南地区经济落后,为人口净迁出区,①对。

随着西部大开发,西北地区多数省份为人口净迁入区,②错。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为人口主要迁入区,③对。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辽宁是人口主要迁入区,④错。

C对,A、B、D错。

故选C。

2.调查发现,迁入四川、重庆的人口中,很多是广东人,影响广东人口迁入四川、重庆的主要原因是经商,B对。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迁入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主要是务工,A错。

目前,家庭因素、生态环境因素不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D错。

故选B。

15.我国智能手机制造业飞速发展,基本上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三个月内某一领域就会有技术更新。

我国手机产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我国智能手机制造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产成本下降B.土地价格上涨
C.消费能力提高D.市场竞争激烈
2.我国手机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资金投入加大B.政府政策支持
C.技术水平提高D.国外设备引进
【答案】1.D
2.C
【解析】
1.读材料“我国智能手机制造业飞速发展,基本上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三个月内某一领域就会有技术更新。

”可知,我国智能手机制造技术更新速度快,更新周期短,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各手机生产公司不断加快技术研发,故D项正确。

2.我国手机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转变的直接原因是各手机生产公司加强技术研发,使手机产业自身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形成手机品牌,C项正确。

政府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对手机产品质量的提升没有直接作用,引进国外设备不能直接实现中国品牌中国制造,A、B、D项错误。

16.华为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华为公司将凭借全面领先的5G能力全力支持中国运营商建好中国5G。

华为手机众多的零配件有的自主研发,有的也从国际市场采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华为手机和上游零配件企业之间的生产组织与联系属于()
A.工业分散空间联系B.工业分散生产联系
C.工业集聚空间联系D.工业集聚生产联系
2.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每个研发中心的研究侧重点及方向不同。

华为手机的研发属于()
A.技术导向型B.原料导向型C.劳动力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
3.“黑灯工厂”就是工厂可以关着灯,照样在生产。

从原材料进去,中间的制造过程,检测、包装,最后成品,完全是无人化。

这样的工厂最适宜用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黑灯工厂”的推广普及将()A.促进世界经济体之间的联系B.减少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量
C.推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D.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答案】1.B
2.A
3.C
【解析】
【分析】
1.手机的零配件较多,有的来自国外,有的自主研发,所以采取工业分散,手机组装与上游零配件企业有生产上的联系。

故答案选B。

2.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故为技术导向型。

故答案选A。

3.本题旨在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黑灯工厂”的推广普及可以有效缓解发达国家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面临的工资水平高的问题,发达国家采用该种生产方式可以使得本国劳动密集型工业不用再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行产业转移,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所以答案选C。

17.读“某工业区区位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本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兴起无关的是( )
A.廉价石油大量输入B.便利的水陆交通
C.广阔的市场D.充沛的水源
2.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部原因在于( )
A.工业结构单一B.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性钢铁过剩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答案】1.A
2.A
【解析】
1.图示区域为德国的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充沛的水源和广阔的市场条件下形成的,与廉价石油大量输入无关,A正确。

2.图示区域为德国的鲁尔区,衰落的内部原因是工业结构单一,A正确;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
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属于外部原因。

故选A。

18.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为
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②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
A.a点B.b点C.c点D.d点
2.某幻想家幻想在某年7月从e地深入地下过地心后从地球另一端钻出,他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温带荒漠D.温带草原
【答案】1.D
2.B
【解析】
1.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则该点位于160°E经线上;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则该点位于60°N纬线上。

读图可知,a的坐标是(10°S,160°E),b的坐标是(10°S,140°W),c 的坐标是(60°N,140°W),d的坐标是(60°N,160°E),所以d点符合条件,故D正确。

2.从e地深入地下过地心后从地球另一端钻出,则另一端是e点的对跖点。

读图可知,e点的地理坐标是(0°,140°W),则其对跖点是(0°,40°E),该点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故B正确。

19.“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将全面放开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下图为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示判断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1965年B.1980年C.2015年D.2045年
2.放开实施“二孩”政策后最可能的是
①劳动人口数量快速增加②男女性别比会逐渐得到改善
③人口机械增长快速增加④劳动人口职业构成逐渐改变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有人说“二孩”政策效果远低于预期,若此情况持续发展将导致我国未来20年
A.劳动力成本上升B.人才外流严重
C.人口迁出增多D.老龄人口减少
【答案】1.C
2.B
3.A
【解析】
1.读我国1960~2045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示意图可知,2015年前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零,2015年为零,2015年以后为负值,说明2015年劳动人口开始停止增长,达到最大值。

C对,ABD错。

故选C。

2.“二孩”政策未来可以增加劳动力数量,但是不会快速增加,①错误;“二孩”政策后,男女性别比会逐渐得到改善,故②正确;不会影响人口机械增长,只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故③错误;有利于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劳动人口增长率会逐渐提高,故④正确。

②④正确,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未来20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意味着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着劳动人口数量呈逐年下降,直接导致劳动力数量不足,企业用工成本上升,A对;由于劳动人口数量减少,人才短缺,有利于人才大量流入,B错。

“二孩”政策对人口迁出影响不大,C错;“二孩”政策对老龄人口数量影响不大,D错。

故选A。

20.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字单位为米,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
A.650 m B.600 m C.550 m D.500 m
2.图中有一座占地17000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

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答案】1.C
2.D
【解析】
1.读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再结合等高距为50m得知,图中最高点山峰:900m<最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