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二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高二高中生物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与无氧呼吸无关的有
A.苹果储存久了,会产生酒味B.酵母菌大量繁殖期间
C.泡菜的制作D.水稻发生了烂秧
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B.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
C.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3.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A.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
C.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D.装瓶后,没有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4.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A.乳酸菌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变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5.在制作果酒时,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右图),恰当的做法是
①加入适量的酵母菌;②一直打开阀b通气;③.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④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
中进行实验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6.如下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

7.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8.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牛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上述方法不能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A.大肠杆菌B.霉菌C.放线菌D.固氮细菌
9.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员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灭菌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10.在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直接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将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11.胡萝卜素的提取中,萃取液的浓缩采用的装置是
A.蒸馏装置B.压榨装置C.萃取装置D.冷凝回流装置12.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有无鞭毛D.培养基的不同
1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B.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C.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14.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15.MS培养基和培养微生物所配制的培养基的主要区别是
A.MS培养基一般含植物激素,微生物培养基不含植物激素
B.MS培养基需要氨基酸,微生物培养基不含各种氨基酸
C.MS培养基需要碳源,微生物培养基不含碳源
D.MS培养基含维生素B,而微生物培养基不含
16.将月季花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幼小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染色体数量高度一致B.都是纯合体
C.彼此性状极其相似D.需要进一步鉴定和筛选
17.关于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材料选取和消毒是花粉植株诱导成功的关键
B.选择盛开的或略微开放的花作实验材料
C.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接种密度都对实验有影响
D.一般地讲,材料选在单核期时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18.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19.菊花的花粉经组织培养可发育成一株幼苗,这一过程不涉及下列哪一项
A.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
B.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相关激素的调控
C.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D.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20.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果汁体积。

在下图中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
21.右图是应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酒精发酵的装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一定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加入反应液后活塞1始终打开,活塞2则必须关闭
C.装置的长导管主要是为了释放CO2并防止杂菌进入
D.加入的反应液浓度不能过高以免酵母细胞因失水而死亡
22.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④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可能产生果胶酶⑤果胶酶特指分解果胶的一种酶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用于去除植物细胞壁
⑦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①②⑤B.②③⑦C.③④⑥D.③④⑤
23.某学生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课题研究。

他的实验设计如下:①设置两组实验,分别使
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②两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为相同;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

对这个实验的评价,正确的

A.未设置对照实验B.无关变量设置太多C.没有自变量D.因变量不能描述
24.橘皮精油的提取操作流程是
A.石灰水浸泡→漂洗→过滤→静置→压榨→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B.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离心→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C.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D.石灰水浸泡→漂洗→过滤→压榨→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酶洗衣粉就是将酶直接加到洗衣粉中
B.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蔗糖酶
C.温度、酸碱度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D.普通洗衣粉只是缺少酶,不会污染环境
26.有关血红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透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特性
B.采用透析法使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分离开来
C.离心沉降法通过控制离心速率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分离
D.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
27.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洗涤过程中要加入5倍体积的蒸馏水,重复洗涤3次
B.将血红蛋白溶液放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透析12小时
C.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
D.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移动速度慢
28.下列关于PCR的操作过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所用的缓冲液和酶应分装成小份,并在-20℃储存
B.所用的缓冲液和酶从冰箱取出应适当加热使其迅速融化
C.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等用具以及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
D.添加反应成分时,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枪头都必须更换
29.以下对DNA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鉴定)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都要用猪血细胞来进行实验
B.都要进行除杂处理以便得到较纯净的DNA或血红蛋白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有两次DNA析出,所用的方法相同
D.将析出的DNA溶解在2 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后呈现蓝色
30.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31.下列哪项不属于β—胡萝卜素的作用
A.治疗夜盲症B.常用的食品色素
C.防止佝偻病D.使癌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
32.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萃取法、蒸馏法和压榨法,错误的是
A.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下来,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
B.压榨法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C.萃取法的实验原理是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掉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D.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33.蒸馏时要提高产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B.提高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C.降低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D.严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34.看下图回答,哪一DNA是DNA聚合酶的底物?
A.B.
C.D.
35.在DNA聚合酶、橘皮精油和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共有的步骤是
①分液漏斗的分离②过滤③浸泡④浓缩⑤粉碎
A.②④B.②③C.②D.①⑤
36.在PCR扩增前,需要将下列哪些物质加入微量离心管中?
①模板DNA②模板RNA③DNA解旋酶④耐高温的DNA聚合酶⑤引物⑥PCR缓冲液⑦脱氧核苷酸贮备液⑧核苷酸贮备液
A.①④⑤⑥⑦B.①③④⑤⑥⑧C.②③④⑤⑥⑦D.①④⑥⑦⑧
37.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

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

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38.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洗衣粉有多种,如加蛋白酶洗衣粉、加复合酶洗衣粉、普通洗衣粉等。

为了探讨不同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某同学按下表的顺序进行操作,分析不正确的是
A.所选衣服的质地、数量相同就可以B.温度应该控制在最适
C.对照组是第4组D.洗涤效果可比较相同时间洗涤后的污渍大小
39.在再分化阶段所用培养基中,含有植物激素X和植物激素Y。

逐渐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比,未分化细胞群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两种激素的不同浓度比与形成芽、根、愈伤组织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大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芽
B.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小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分化形成根
C.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等于1时,未分化细胞群经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D.若植物激素X是生长素,那么Y就是细胞分裂素
40.“X基因”是DNA分子上一个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若要用PCR技术特异性地拷贝“X基因”,需在PCR反应中加入两种引物,两种引物及其与模板链的结合位置如图1所示。

经几轮循环后产物中有五种不同的DNA分子,如图2所示,其中第几轮循环后⑤种DNA分子有8

A.3 4B.4 4C. 2 6D.3 2
41.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可快速、大量地繁殖植物。

在培养过程中,取该植物的花芽并将其分别培养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花芽的生长状况如下表所示。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过程中能实现脱分化的花芽是________组。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能诱导新芽形成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芽和根形成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 ____。

在生产中,欲快速、大量获得此植物的花芽,可选用______组的培养基进行大量生产。

(3)配制培养基时加琼脂的目的是 __。

(4)组织培养要求无菌操作的原因是。

(5) 提供花药的个体(二倍体,染色体24条)基因型为AaBb,则试管苗的细胞中含有条脱氧核苷酸链。

通过培养形成若干个体甲,对植株甲进行,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乙),乙群体植株的基因型有
_____种。

42.右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功能。

我们通常选用猪、牛、羊等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实验时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2)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该操作目的是。

乙装置中,操作压的一定,保证C溶液的流速(快或慢或一定)。

(3)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 _ _,是根据____ _ 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在操作中加样(上右图)的正确顺序是。

待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

(4)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

43.以下是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Ⅰ.某同学在实验中设计如下图装置提取玫瑰精油,请改正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1)①改正: _。

②改正: _。

(2)对用上述装置接收到的乳浊液进行如下处理:
玫瑰精油与水的混合物,分层油层,无水玫瑰精油,较纯净玫瑰精油。

试剂A是________,试剂C是________,装置B是__ _,试剂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右图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所示的鉴定方法称为。

(2)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代表的物质是。

②代表的物质是。

(3)该层析的目的是。

44.下面是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枸杞果酒生产工艺进行考察后,绘制出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据图回答:(1)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杆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理由。

(3)酵母菌与醋酸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_ 。

(4)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 _。

(5)果酒制作是否成功,需发酵后取样鉴定,可用哪些方法检验酒精是否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题
1.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培养口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作为碳源,②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A.影响;B.不影响)细菌的数量,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法。

(2)使用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④为对照、微生物在④中不生长、在⑤中生长,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

(3)如何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

(4)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2.在遗传病及刑侦破案中常需要对样品DNA进行分析,PCR技术能快速扩增DNA片段,在几个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的DNA拷贝,有效地解决了因为样品中DNA含量太低而难以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的问题。

下图为某一次循环的产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DNA的羟基(—OH)末端称为,图中所示的羟基端为。

(填字母)
(2)以引物为标记,可判断出此产物最早为第次循环的产物。

一次循环包括的三个环节
是。

(3)请根据右图,在横线处写出引物Ⅱ。

(4) 若将作为原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用32P标记,循环n次后生成的DNA分子中不含放射性的单链占总单链的比例为。

某样品DNA分子中共含3000个碱基对,碱基数量满足:(A+T)/(G+C)=1/2,若经5次循环,获得32个与样品相同的DNA分子,至少需要向试管中加入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不考虑引物所对应的片段)
(5)“PCR”与人体内DNA复制相比,有何特殊之处?(答出2项)。

山西高二高中生物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与无氧呼吸无关的有
A.苹果储存久了,会产生酒味B.酵母菌大量繁殖期间
C.泡菜的制作D.水稻发生了烂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的有关内容。

苹果储存久了,会产生酒味利用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泡菜的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水稻发生了烂秧是由于水稻根的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的伤害作用;酵母菌大量繁殖期间利用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

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B.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
C.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答案】B
【解析】略
3.某同学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发现豆腐腐败变质,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A.用盐腌制时,加盐量太少B.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没有用沸水消毒
C.制作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较多D.装瓶后,没有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答案】C
【解析】略
4.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A.乳酸菌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变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2;气体为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答案】C
【解析】略
5.在制作果酒时,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右图),恰当的做法是
①加入适量的酵母菌;②一直打开阀b通气;③.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④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
中进行实验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果酒制作的有关内容。

果酒制作时,应在发酵装置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一直关紧阀a,然
后让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以排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B正确。

故本题选B。

6.如下图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泡菜腌制的有关内容。

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峰,但随着腌制的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致使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下降。

C正确。

故本题选C。

7.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答案】C
【解析】略
8.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牛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上述方法不能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A.大肠杆菌B.霉菌C.放线菌D.固氮细菌
【答案】A
【解析】略
9.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员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灭菌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
【答案】A
【解析】略
10.在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直接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
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
D.对照组可将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的有关内容。

在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经选择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富集培养可省略,但获得的纤维素分解菌较少;经稀释培养后,可用刚果红染色并进行鉴定;设置对照能证明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

A错。

故本题选A。

11.胡萝卜素的提取中,萃取液的浓缩采用的装置是
A.蒸馏装置B.压榨装置C.萃取装置D.冷凝回流装置
【答案】A
【解析】略
12.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
C.有无鞭毛D.培养基的不同
【答案】B
【解析】略
1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B.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C.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答案】C
【解析】略
14.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答案】D
【解析】略
15.MS培养基和培养微生物所配制的培养基的主要区别是
A.MS培养基一般含植物激素,微生物培养基不含植物激素
B.MS培养基需要氨基酸,微生物培养基不含各种氨基酸
C.MS培养基需要碳源,微生物培养基不含碳源
D.MS培养基含维生素B,而微生物培养基不含
【答案】A
【解析】略
16.将月季花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幼小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染色体数量高度一致B.都是纯合体
C.彼此性状极其相似D.需要进一步鉴定和筛选
【答案】D
【解析】略
17.关于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材料选取和消毒是花粉植株诱导成功的关键
B.选择盛开的或略微开放的花作实验材料
C.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接种密度都对实验有影响
D.一般地讲,材料选在单核期时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答案】B
【解析】略
18.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答案】D
【解析】略
19.菊花的花粉经组织培养可发育成一株幼苗,这一过程不涉及下列哪一项
A.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
B.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相关激素的调控
C.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D.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略
20.当横坐标表示pH,纵坐标表示果汁体积。

在下图中最可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PH对酶活性影响的有关内容。

果汁的生产,利用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作用,PH影响酶
的活性,因此在最适PH时,果汁体积最多,低于或高于最适PH,果汁体积都将减少。

A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1.右图是应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酒精发酵的装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一定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加入反应液后活塞1始终打开,活塞2则必须关闭
C.装置的长导管主要是为了释放CO2并防止杂菌进入
D.加入的反应液浓度不能过高以免酵母细胞因失水而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