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翁同龢为何被慈禧撵走?翁同龢主战到底有没有私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故事-翁同龢为何被慈禧撵走?翁同龢主战到底有没
有私心?
翁同龢是晚清名臣,同时也堪称晚清第一帝师。

他出生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长大之后自然而然走上科举之路,中咸丰六年状元。

翁同龢有才华而又出生名门,德行也是好的。

所以在同治四年之时,被慈禧太后聘为同治帝师。

此后光绪帝时期,也为光绪帝帝师。

翁同龢担任帝师,是皇家对他的提拔,他也因此平步青云,官至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

但是光绪二十六年,她却被慈禧罢官撵走了。

冤枉还是不冤枉,实际上就是上位者一句话的事情。

站在慈禧的角度来说,自然是不冤枉的。

随着光绪帝的渐渐长大,帝后矛盾越来越严重,朝中大臣自然也开始站队。

翁同龢是光绪帝的老师,从光绪帝幼时起就教育他,算的上是帝党领袖。

后来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历史上著名的《明定国是诏》就是他草拟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氏也是由他举荐给光绪帝的。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实力,明显强于帝党。

所以戊戌变法只持续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

而作为光绪帝师,已经明确站在慈禧对立面的翁同龢,慈禧自然不会放过,这才有了罢官。

当然从翁同龢的角度来说,自己是冤枉的,他曾作诗“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

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表达自己为官多年的无限感慨。

甲午战争是中国人永远的痛,需要后世铭记的教训。

这场战斗以日本的完全胜利告终,李鸿章创办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后世有人将甲午海战的责任安在翁同龢身上,认为是他全力主战,才有了这么一次巨大的惨败。

清·王伯恭在自己写的《蜷庐随笔》一书中,这样批判翁同龢。

认为他全力主战,只是因为与李鸿章的私仇。

当初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任安徽巡抚,犯了失守封疆之罪,李鸿章为曾国藩草拟奏章弹劾。

翁同书被判充军,父亲翁心存被气死,于是翁同龢和李鸿章结了
梁子。

翁同龢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甲午战斗,中方极大可能会战败,但是却力战只是为了将李鸿章拉下马。

翁同龢要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承担一定的责任,的确如此。

因为当时李鸿章创办发展北洋的时候,翁同龢正好在户部管钱。

每次李鸿章索要海军军费,翁同龢都要卡一卡,使得北洋海军发展受阻。

但若是说他应该承担甲午战争失败的全部责任,未免将翁同龢看的太过重要。

其实不止翁同龢,当时朝中大臣主战气氛热烈,而他支持的皇帝也是这样想的。

翁同龢正好是个耳根子软的人,最后就被大家推为领袖,站出来与李鸿章打擂台。

全力主战,最后以失败告终,翁同龢因此受到后人批判。

个人认为,翁同龢主战有一定书生意气在里面。

毕竟国家遭受如此侮辱,寻常人都不能忍受。

再者当时北洋水师也有一定成就,朝中上下都气势汹汹,想要挽回颜面。

为何最后要将责任全部推倒翁同龢身上?恐怕只是因为正好他身份比较高吧!要我来说,甲午战争的责任应当由国家来背。

如果国力强盛,哪里还怕人来侵犯,哪里又会有甲午海战?
落后就要挨打,一个人如何能承担起一个国家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