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便是功德(国培学习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就是罪恶”对吗?
今天,教学了梁启超先生的演讲辞《敬业与乐业》,文中有一句话:“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就是罪恶”。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全对,不管在哪个时代理解这句话,都会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活在人世间的人就得不停在学习或工作,否则就是罪恶。
试想想,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劳作,可能吗?显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需要简单的物质文化,更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即使是在战争年代,边防战士也应有适当的休息时间。
所以,一个人在工作,学习之余适当的消遣、娱乐是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不是罪恶,而是功德。
谁是“风流人物”?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有这样一句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句中的“风流人物”在这首词里无凝是指作者本人。
作者何以称“风流人物”?一是他有渊博的学识,二是他有远大的志向,三是他能将自己的志向付诸实际行动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看来,这“风流人物”的称号非一般人可得也。
那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风流人物”吗?我问学生,学生茫然。
我肯定地说:“有!肯定有!”
既有,何人能称得上“风流人物”?(学生瞠目结舌)
我们不可以降低“风流人物”的标准吗?(学生若有所悟,七嘴八舌。
)
我们班的班长是“风流人物”。
为何?
班长不仅学习刻苦,而且在管理班集体上很有方法。
有道理!还有别的同学可以是“风流人物”吗?
学生一一例举。
结论:我们的生活周围,只要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同学就是当代的“风流人物”。
文言文教学之点滴
我刚开始教学文言文时,我教得苦,学生学得苦,学生考试得分更苦。
不过,教了一年后,我找到了一些方法,可以让我和学生都轻松些,而且考试也能多得些分。
下面就从“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翻译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记忆”等方面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读文,并不像今天我们读的样子:坐得规规矩矩,读得
浅谈文言文翻译
在文言文教学中,您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吗?(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文言文背诵方面、文言文翻译理解方面、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记忆方面等)请写出您的方法,并结合教学实践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效果。
(作业要求:1.不少于400字;2.作业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
文言文教学之译文
学生学习文言文,须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才能在其他方面上“求甚解”。
面对难教难学的文言文,我在译文方面是这样做的:
一读:读可以解决字音,解决读音,有助于学生理解词义,理解了词义,理角句子意思的难度就会小些。
比如:《马说》一文中的“食”字有两个读音,一是sì,通“饲”表示喂养;二是shí,表示吃。
学生读时很难把握住“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我用范读、学生自读、优秀学生读、集体读等多方式来解决“食”的读音,解决了“食”的读音其义自现。
因此,不厌其烦地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二看:看注释,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生,主动积累重点实词的意义。
学生通览课文的注释,可以自主地记住部分重点词义,能降低我的教学难度,减少教学用时。
三抄:学生在看注释的同时,就把重点词的意思抄在原文的旁边。
抄是识记的一种方法,
抄不仅让学生记住了词义,还能记住字形。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考试时,知道词义,但写不出本字,写不出本字,阅卷老师会打“×”。
我用过程二、三能不仅能避开逐字逐句讲解的灌入式教学,还能解决了古文教学的枯燥无味的问题。
四讲:讲是每课必行之事,只是看教者讲得多还是讲得少。
首先讲词。
经过过程“一、二、三”后,“讲”不再用词词句句讲了,我抽查少数实词和虚词来检查学生在这程“二、三”的学习情况。
如讲《隆中对》时,对“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中的“殆”的理解时,就与《论语》中的“思而不学则殆”联系起来讲,让学生明确,前者是“大概”之意,后者是“有害”之意。
这样不仅解决了一词多义,还教给了学生注重联系前后知识进行学习的方法。
其次讲句。
讲清互文,判断句等特殊句子的译法,讲清译文的“增、减、留、调”四宝,否则教到初三,老师不得轻松,学生也不知道怎样学文言文。
第三讲悟。
学生在悟文章内容时,要用原用中的许多句子来回答问题,抓住这个机会不放,一定让学生将自己所说原文句子译一遍。
这是查学生是否会译句的最好方法。
五看:这是一个反刍的过程。
教学完一篇文言文后,学生看原文并自译课文,将自译的句子与资料书上的译句相对照,查自己的译法是否与资料书上译的意思一样。
如果一样,表明自己会译了;不一样,自己再译,再对照。
虽然这个过程费时,但很有效,考试时,译句分只有个别学生会丢。
战友们,译文的方法很多,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也不是我的方法就适合你的学生。
至于我的方法就正确与否,科学与否,还得由战友们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