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沈阳市铁西区居住空间的研究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沈阳市铁西区居住空间的研究探索
摘要: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沈阳市铁西区的居住空间,文章主要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研究、理清沈阳市铁西区居民生活空间演变的历史脉络,提供最基础而客观真实的中国城市总体转型时期老工业区居民生活空间的详实资料,概括社会转型时期老工业区居民生活空间结构及特征、分析现存问题、探寻问题根源,对老工业区生活空间的发展作科学预测,并提出改善老工业区现有居民生活空间的设计对策。
关键词:铁西区;居住空间
1、引言
目前,我国正是社会变革,国家发展的新阶段,城镇内部同样有了巨变。
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伴着国际国内形势变革,会跟随全球走势,产生巨大变动。
这样的大环境下,老工业区倍受影响很大,由胜转衰,转而内部的居民的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工作,医疗,物业等社会保障能力都有所下降。
还有,老工业区在以前的发展时期,总是注重工业生产,而忽视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问题,这就使得老工业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日趋降低。
在现代城市极具发展的情况下,大城市内被过度开发,资金问题严重,也使得老工业区内城市空间在结构质量一些点上有不少问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不尽满意,社会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2、老工业基地居住空间转型的必要性
生活空间是人们进行生活行为的物理性空间的总称,是在分析生活行为的时候,相对于生活时间来说,与生活行为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性的侧面。
简单理解就是,生活,工作,休闲,治病等活动构成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居民的生活空间就是由这些日常活动和它所在的空间组成。
市场经济之前,人们的生活,包括工作,学习及各种娱乐活动都是在国家集体单位内进行的。
社会在发展,产业结构在改变,集体单位生产控制人们生活的模式不复存在,人们的生活空间在此基础上发生了重大变动。
人们的生活需求的改变应生了新的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的变化也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所以,我们要对老工业区进行研究,这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和国家区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我们对老工业内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结构特征等等问题,以寻求解决当代老工业区人们生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这样的工作才有意思。
3、铁西区居住空间转型的探索
3.1、铁西工业区背景研究
本文想要对铁西工业区人们的居住空间进行探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工业区最初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殖民时期建造而成。
1949年建国后,计划阶段几个发展后,逐渐发展为以机电工业为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的全国综合性区
域工业生产基地。
铁西工业区就是作为沈阳的重工业产业逐步发展,到现在这个层面上来的,一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范。
它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工业聚集地和老工业基地,我们对其进行研究特征发展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3.2、国外对老工业基地居住空间转型研究
国内外对老工业基地的研究多在对其的改造。
欧美国家率先进入了工业时代,它们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我们如今相同的问题,而它们在政府及专家的领导研究下,逐步解决了老工业生产区的居住生活问题,产生了很多相关的理论和政府也提出了很多关键的决策。
城市探究往往要对其空间进行深入研究,空间的重要性对建筑学及规划研究及其重要。
雅典宪章中写道,都市生活概括为四大基本活动,即工作,住所,娱乐,出行四个方面,它归纳的这四种生活基本方面,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的主体思想,长时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建筑规划者。
凯文林奇则不同,他从居住者的角度来感知这个城市,对人们自己产生的城市印象和感受进行分析研究。
亚历山大通过城市的一个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进行剖析,把生活的不变和变化方面分解开来,对它们共同研究分析,能更好的得出快捷有效的结论。
其实,这是城市大集体空间里面的一个部分,每一个人就像细胞一样生活在这一个大器官里,每一个细胞共同组成了这个城市大系统,他们之间有分离合并等各种关系,一群细胞与整个系统也有关系,构成了一个网络系统。
3.3、国内对老工业基地居住空间转型的探索
我国的城市空间理论还没有成熟起来,而且已有的理论也是基于国外理论慢慢转化而来,在近些年来,我国的大部分研究者,实施者对城市居住空间和商业空间进行大量的研究。
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不仅有建筑规划师,很多人文地理学家也从他们专业的角度对城市生活空间分析探索,像日本的稿乔深付,中国人文地理学家都通过多个角度对城市空间和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们也把两个国家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结论。
人文地理学上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充实了建筑规划学,开拓了建筑师对城市空间理解的视野,提供了大量可使用的资料信息。
多年的发展和实战使得其有所充实和完善。
我国的相关理论还是借鉴欧美国家已有的理论逐步改善形成的,对老工业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总体来说,我们对老工业居住环境的研究还是滞后于老工业居民区本身的改变和遇到的许多问题。
3.4、铁西区居住空间转型的探索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在我国经济模式发生转变的过程中,沈阳老工业基
地遭到了严重的体制和结构上的损害,大量产业和企业破产。
于此同时,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铁西区,原来的居民在都有着稳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而如今面对的下岗失业,长时期的环境破坏,人们已经厌倦了已有的生活。
近几年,铁西区大力开发土地,人们的公共生活和工作意向有所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的大量开发挤压着生活空间也相当严重。
如今的铁西区居民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街区环境中,有些地区仍保持着八九十年代的小区环境中,有着露天市场,。
而在它们周围也充斥的高楼大厦,正等待大量居民住户进来,使附近繁华起来。
人们的就业趋势总体受当代大体环境影响,就业压力比较大,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还因新工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更多。
总的来说,铁西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还是在逐渐改善,但是处于新旧交替,百废待兴的趋势下,管理还有疏漏,还需政府及社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解决。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社会转型中,商业发展迅速,工业趋向衰弱,服务行业的发展快于工业的发展,处于明显的后工业化时期。
阶层的变革造成了不同的阶层收入,这时贫富差距逐渐产生。
在居住层面上就产生了城市公共空间和居民的空间的隔离,弱势群体被边缘化,随着土地的开发,土地的所有权被国家及精英所有,而产生了空间分离和边缘化的问题。
沈阳铁西区是著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铁西区本体的发展,其居住空间出现了诸多问题,虽然已有所改善,但是问题依然严峻,相信通过政府的领导,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从以上方面进行实施解决,就能够使铁西区真正成为世界的宜居居住区。
参考文献:
[1]徐洪学,郑宏.老工业搬迁区社区依据性评价指标研究.沈阳:沈阳大学学报,2013
[2]宁艳杰,刘远军,张志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模型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3]高秀萍.住宅小区规划的环境因素. 山西:山西建筑,2009
[4]陈洪波,储诚山,王新春,袁路.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低碳标准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
[5]林天予.工业建筑改造为住宅中的空间尺度转换问题研究.南京: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