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班主任德育案例(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高中班主任德育案例(3)
高中班主任德育案例
李伟
上个学期,作为班主任我第一次接手一个班级,共有学生54人。

其中男生28人,女生26人,男女生比例比较平均。

但男生思想活跃者居多,学习目标不明确,纪律散漫;女生性格内向,有些女生不愿与别人交流,处于自闭的状态,也影响了学习兴趣,这些都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另外,班里基本上没有尖子,尾巴却是挺重的,这也加大了成绩提高的难度。

于是,在这个大框架下,班里同学的问题也就相应的复杂一些。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很明确的一点是,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所以,一切当从“了解”开始。

如果老师不能了解、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

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或教育氛围,是使德育“入心”、“入脑”的基本前提。

而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就要尽力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感受着学生的感受。

有这样一个学生思想态度的成功转化让我记忆犹新。

二、案例描述
我班里有位女生小陈(化名),平时性格较内向,很少与同学交流,课间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在看书,也很少能看到她脸上挂着笑容;学习成绩在第一次段考的时候相对还不错,进了班级前十名,但是后来逐渐跟不上节奏,到了第二次段考的时候退步较明显,我想这可能也与她天天都闷在那里有关。

于是我就试着去了解她,试图使她开朗一些,恰巧校运会的到来给了我这个机会。

校运会来临,班干部组织同学们报名参与,我的原则是每个项目都要有人参与,不求名次重在参与,一开始一些集体项目的报名如跳绳、踢毽子、接力等进展的都很顺利,但到了个人项目尤其是女生的个人项目如100米,400米,800米等就卡住了,于是我就让同学们
推荐3位女生。

同学们根据体育课的表现以及当时刚刚结束的体育测试成绩,推荐了3名同学,其中小陈就位列其中。

当时我就想这是个机会,让小陈参加个活动,和大家多多接触,或许会开朗一些。

另外两位性格较开朗的女生在同学们的起哄下很快选了100米和800米,最后剩下的400米小陈也就不太情愿的接受了。

到此我本以为这个事情告一段落了,到来晚修的时候,小陈的妈妈给我打来了电话,其实她妈妈也是小榄中学的一位老师,算是同行了。

她妈妈说,小陈给她打了电话,说她非常不愿意参加400米,说她跑的并不快。

我给她妈妈解释:校运会重在参与,并不是为了追求名次,同时我也向她介绍了她女儿的一些情况,并建议她鼓励小陈参与其中。

在我们进一步的聊天中,我逐渐了解到小陈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在单亲环境长大下的小陈,受到了母亲太多的溺爱,同时也养成了比较内向孤僻的性格,并且她还说小陈不
愿意参加400米的真实原因是小陈认为同学们推荐她参加的原因是为了看她跑在最后,看她出丑。

我对小陈的这个想法感到十分的震惊,劝说小陈的妈妈要鼓励小陈参与这次活动,与同学们多多交流,打开心扉。

她妈妈也意识到了小陈性格的问题,欣然的答应了。

接下来我另外找了个自习的时间,从高中学习生活的适应方面开始和小陈聊了一次,简单询问了校运会的准备情况,缓解她的内心压力,并了解到小陈的眼睛有点斜视,总体谈话氛围力求轻松活跃。

我很快重新为她安排了正对投影仪的座位,并特别安排了三位性格开朗的同学与她同组。

并在接下来的校运会上为她特意安排了摄影的同学和几个后勤服务的同学,让她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对她的关心。

同时小陈的字写的比较漂亮,所以在校运会结束之后,我知会团组织书记主动邀请小陈同学参与黑板报的制作,让她更多的融入这个集体。

渐渐的我发现小陈与别的同学交流多了,笑容多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案例分析及反思
我认为,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双向交流、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过程,像案例中的小陈这样的问题
学生平时多遭老师的冷漠,自卑有余,信心不足,对老师也没有好感。

如果班主任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权利和义务,与他心心相通,以诚相待,给他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这对于激发他们的自我转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有效果的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除了要真诚、细致外,还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应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的口吻。

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也应靠爱心、靠理解和尊重帮助学生更大的进步。

在这次事件中,我发现了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没有花时间去挖掘学生心理的东西。

以这次事件作为契机,我会认真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去接触他们,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更做他们心目中的知心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