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郑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郑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崛起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是21世纪最重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带有自己“语言”的复兴。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西方世界还是把中国崛起纳入到西方整个话语里在言说。
我们在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之后,经历了很多的努力,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结伴不结盟”“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实际上也是希望建立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
现在很难说这样一个新的体系能够完全被接受,但至少,这样一套语言是以文化自信应对西方已有的体系。
事实上,虽然文明复兴的物质力量不断显现,关于文明复兴的话语重建,却非常困难。
为什么?首先,是我们现在还处于崛起的前夜,即还没有完全完成赶超的目标。
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
这种自信不多,在国内的自由主义者那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如果对中国崛起没有一点自信,何谈文明复兴?其次,这个问题和我们整个废除科举有关。
1905 年科举制度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建立,从我们今天的视角看,废科举、建新学当然有它的必要;但同样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废除科举,不仅仅是废除了科举的考试制度,而且是整个废除了支撑科举制度的经典——五经。
在某种意义上,五经承载了过去我们民族的价值核心。
废科举带来的废五经,儒家天地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等观念逐渐衰微。
从此以后,中国自身的历史和中国自身的经验都成为西方知识分类体系的研究对象及西方理论的分析对象。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丧失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
我的建议是我们要从制度研究去落实中国话语的重建。
要研究这些制度,意味着我们研究的重点应从政体转向治体,如果我们摆脱用政体来理解我们的经验,转而以治理休系作为理解我们自身发展的重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治理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比如郡县制贯穿百代;科举制实施1300多年且目前又有恢复的样子;监察制、巡视制也实施了2000 多年,且巡视制在当代中国的反腐败当中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
我们要看到,制度,上和观念有关;下,则是和整个中国版图内的社会生活实际有关。
故而,以制度的沿革为中心,上,要考察和制度相关的观念变化;下,要考察与制度相关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中央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看来,这个提法表明,延续了20多年的、围绕着政体展开的无谓而有害的争论被转移到有效的关于治体的研究上,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摘编自曹锦清《以制度研究推进中国话语体系重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不同于西方世界理论体系的“语言”体系的复兴。
B.在复兴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建立了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
C.废除科举制度是为了革新中国人的价值核心,这是符合当时的现实需求的。
D.重建中国话语体系,就要从制度研究入手,挖掘传统治理体系的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B.文章侧重从中华民族自身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话语重建面临困难的两个具体原因。
C.文章针对某些自由主义者的观点,列举具体事例,论证了中国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D.文章最后提出有效开展治体的研究,儒要转换思维,抛弃无谓而有害的政体争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结伴不结盟”等概念是中国语言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B.因为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所以缺乏自信,也让我们失去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
C.一项制度是否能有效实施,这与当时社会民众的观念及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D.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有别于西方已有体系的民族复兴之路,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区块链产业主要有围绕区块链技术及衍生出的产品、应用和服务。
”凌霞介绍,区块链产业既包含区块链本身的硬件制造和软件研发,也包含应用区块链技术所形成的一系列细分行业,涉及制造、金融、医疗、供应链、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美国、德国、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开始围绕区块链部署多维度应用,物流跟踪、生产制造、能源结算、慈善管理都是其中的重点领域,将区块链与实体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增加等公众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
”李颋说。
从我国来看,数百家以区块链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涵盖了产业链上游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安全服务、产业链下游的产业技术应用服务。
“据中国电子学会统计,2017年我国区块链产业规模为21亿美元,2018年为29亿美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42亿美元,2013至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65%。
”李颋表示,伴随着数字票据、资产托管、物流航运、食药安全溯源、数字内容版权等领域区块链应用及改造需求的大幅增加,众多区决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展开激烈的竞争。
浙江省财政厅财政票据资深专家蓝一鸣表示,区块链在数字票据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票据在流转方式上与区块链天然契合,近些年,政府一直在考虑利用区块链进行票据电子化改革。
以浙江省为例,税务发票、财政票据的平均每年开票数量高达8亿份。
(摘编自袁于飞《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块链”》)材料二: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多中心的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
业内人士称,可以把区块链通俗地理解为一种由多方参与“记账”并共享的“账本”。
比如,一家公司的员工小赵向同事小孙借了1. OO元,不仅这两名员工记录了这笔账,而且公司所有员工也都记录了下来,并进行了备份。
由于所有员工都知道,且能够相互印证,所以这笔账的记录无法被篡改和伪造。
重庆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上线,借助该平台,在重庆注册公司的时间可从十几天缩短到最快只要3天。
当前,尽管区块链技术方兴未艾,但我国区块链产业仍处在初期阶段。
发展过程中仍伴随不可忽视的风险,比如可能对现行制度规范产生挑战,以及存在技术层面的漏洞等。
(摘编自刘坤《区块链如何影响你我他》)材料三:
通过区块链存储毕业证书、发票、贷款和纳税文件等信息,可以让相关机构即时在线验证证书或凭证的真实性。
区块链也可以用来监控商品从工厂到消费者的全流程,通过在每个中间交付点对商品包装、认证并加盖时间戳,简化商品分销管理,为消费者认证商品,打击假冒,辨别过期商品以及防止价格操纵提供便利。
政府囿于人力、物力不能时刻在线监管社会事务,当问题出现后再介入则为时已晚。
区块链可以补充政府监管的不足,譬如,针对捐赠、社会福利发放和精准扶贫等事务,区块链存储所有信息并时时监控流程中的关键节点,作为节点的利害相关人可以在线即时共享和查看相关信息。
信息孤岛是社会治理中的一道难题,老百姓办事常要去几个部门调取信息,耗时费力。
将交互流程的不同部门作为节点纳入区块链中,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譬如,医疗保险程序复杂,通过区块链将患者、医院、药房、保险公司和其他相关公司链接在一起,保险公司节点上自动生成医疗信息,不再需要患者四处采集信息。
(摘编自王延川《区块链:铺就数字社会的信任基石》)
4. 下列对“区块链产业”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区块链产业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的硬件制造和软件研发行业,二是有关区块链应用技术的一系列行业。
B. 北美、欧洲、亚洲的一些国家建立了区块链产业,重点领域是物流跟踪、生产制造、能源结算、慈善管理。
C. 区块链的硬件制造、平台服务、安全服务属于区块链上游产业,产业技术应用服务属于区块链下游产业。
D. 我国区块链产业规模逐年增大,众多区块链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激烈竞争,使区块链应用领域与改造需求大幅增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综合了分布式数据存储、多中心的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
B. 浙江每年税务发票、财政票据的开票数量巨大,如果对它们进行电子化,可有效降低成本,而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电子化非常合适。
C. 区块链在数字票据方面的应用大有前途,这跟区块链的数据是由多方参与记录、共享的,而且不能被篡改和伪造有关。
D. 区块链应用到服务领域,提升了服务效率;由于现行制度规范和区块链技术不成熟,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6. 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区块链的重要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意义指的是有思想价值,有意思指的是有情调有趣味。
最好的小说,无疑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那种。
这是一种完美的小说。
在这种小说中,意义和意思这两个元素不仅都有,而且两者是水乳交融的,是严丝合缝的,是浑然一体的。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完美的小说却少而又少,不但在中国罕见,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不是太多。
任何一位小说家,毫无疑问都希望自己能够写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小说。
但是,这种小说不是想写就能写得出来的!它的诞生需要足够苛刻的条件,除了生活的积淀,思想的指引和艺术的支撑,还要依靠情感的渗透与智慧的照耀,更为重要的是,恐怕还要等待天赐良机,或者说灵感来袭。
总之,这种完美的小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许多貌似完美的小说,包括一些所谓的优秀小说,粗看上去似乎意义和意思都有,但不能细看,一细看就会发现,其中的意义和意思并没有达到完美的融合。
它们经常是两张皮,要么牵强附会,要么生拉硬扯,要么风马牛不相及。
既然完美的小说一时半会难以写出来,那小说家们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因此,我们经常读到这样几种小说,一种是有意义没意思的,一种是有意思没意义的,还有一种是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
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显然是最差的小说了,如果我们还把它称为小说的话。
这种小说不写也罢,也不值一读。
至于另外两种小说,我们见到最多的是有意义没意思的这种。
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小说差不多占据了小说的大半个世界。
但是,就我的审美趣味而言,我也很不喜欢这种小说。
原因是这种小说过于追求所谓的思想价
值,有的故作高深,总是削尖脑袋往哲学的象牙塔里钻;有的则假装激进,笔锋一转就溜上了政治的跑马场。
说实话,这种小说没什么读头。
如果仅仅为了获取某种思想,我们还不如直接去读那些哲学原著和政治文件。
相对来说,大多数读者更喜欢那种有意思的小说。
有意思的小说是从情调和趣味出发的,它不求宏大,也不求深刻,或者说,它不怎么重视意义的建构,只求渲染一种情调,传达一种趣味。
这种小说不端架子、不板面孔、也不怎么作秀,更不装神弄鬼,往往显得很低调,很平实,有时候还有点世俗,因此让读者感到亲切、轻松、好玩、换句话说就是有意思!
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来看,有意思的小说比有意义的小说更接近文学的本质。
有意义的小说虽然也写生活,但它往往只把生活当作材料,目的在于从生活中提取意义。
文学说到底还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有责任让生活变得更有意思。
所以说,有意思的小说离文学的本质更近。
再从美学上来讲,有意思的小说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追求。
如果说有意义的小说属于理性审美主义范畴的话,那么,有意思的小说就应该归为感性审美主义了。
与传统的理性美学相比,当下流行的感性美学更加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出于对感性美学的崇尚,有意思的小说开始重新梳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特别看重生活本身的审美价值,从而将文学的兴奋点和着力点转移到了日常生活的感性层面上,尽力去发现、捕捉和传达潜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微妙情调和独特趣味,进而彰显出了感性生命的无限丰富性与多种可能性。
本来,我不想因为自己喜欢有意思的小说就去故意贬低那些只有意义的小说,但有意思的小说的确比有意义的小说更有审美价值。
首先,意义是理性的,意思是感性的,感性的东西肯定比理性的东西显得直观,因此更具审美性;其次,意义是大同小异的,意思则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带来的美感显然比大同小异更加丰富多样;第三,意义一般是从内容中生发出来的,而意思却来自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所以与意义相比,意思就多了一种形式感,而形式感正是美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摘编自晓苏《有意思的小说离文学的本质更近》,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完美的小说既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这种所谓的完美小说仅仅是一种理想,实际上并不存在。
B.小说家只要拥有生活的积淀,依靠情感的渗透与智慧的照耀,拥有灵感,就能写出有意义有意思的小说。
C.作者认为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小说可遇不可求,相比于有意义无意思的小说,作者更喜欢有意思的小说。
D.最差的小说是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这种小说不值一读,而只有意义没有意思的小说也不被读者接受。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阐述了“有意义”“有意思”两个概念,指出了完美小说中“意义”和“意思”两者的关系。
B.作者将有意思的小说和有意义的小说进行对比,从多个角度分析为什么前者优于后者。
C.文章末段对有意思的小说比有意义的小说更有审美价值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较充分。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有意思的小说离文学的本质更近”展开论证,思维缜密。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作者对小说的评判标准,许多被称为完美的或优秀的小说,其实并算不上真正最好的小说。
B.有意思的小说不看重意义的建构,不追求宏大和深刻,只求有情调和趣味,因此更受读者喜欢。
C.有意思的小说崇尚感性美学,看重日常生活,进而彰显了感性生命的无限丰富性与多种可能性。
D.因为形式感是美感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小说如果缺乏这种形式感,其审美价值就会受到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1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 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 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 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
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13.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建康层楼
[元]王冕
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
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
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
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城楼之高与在城上饮酒,而以“客恨饶”三字引起下文;足登耸楼,身处青霄,携酒环顾古都美景,不觉仇恨顿减。
B.山川雄奇,美丽如画,千古英雄已逝,当今英雄未见,不能不令人向往有豪杰出来重整山河,只有清风明月可以聊慰自己内心的寂寥。
C.江山如旧,人事已非。
结尾以繁华流逝,红衰绿减,秋风萧瑟,令人心寒作结,更为作者怀古伤今之情添上了深深的愁情。
D.“败红”、“残绿”写出了花叶残败的萧条之景,用景物渲染了萧瑟冷寂的氛围,以景结情,使得怀古伤今之情更加浓重。
15.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名篇名句默写。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遭受不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逻辑推断题。
四个不同民族的人,他们的名字分别为A、B、C、D,他们的民族分别是汉族、满族、壮族和苗族(名字顺序和民族顺序不一定一致)。
现已知:
①A和汉族人医生。
②B和苗族人是律师。
③C和壮族人职业不同
④D不会给人看病。
请根据上述材料,推断这四个人分别是哪个民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请根椐下面内容以王华的身份给班主任李老师写张请假条。
7月15日早晨突降暴雨,街道大量积水,王华在上学途中,不慎踩翻窨井盖摔伤,导致小腿胫骨轻微骨裂,医生叮嘱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五天。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8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浩洋;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2020年,新冠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谈谈对“众志成城”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角度自选,主旨明确,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
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
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将或然说成必然。
原文是“可能是带有自己‘语言’的复兴”,不是必然。
B项,将未然说成已然。
原文是“希望建立起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并不是已经建立了。
C项,无中生有。
依据文中第二段内容“同样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对废除科举制的评价是从今天的视角出发的,废除科举制客观上造成了今天民族价值核心的逐渐衰微,但站在历史的角度,当时废除科举制,其目的是否出于革新中国人的价值核心考虑,则于文无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
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
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
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无中生有。
原文第二自然段说,“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
这种自信不多,在国内的自由主义者那里表现得特别明显”,即文章只是说国内的自由主义者尤其缺乏自信,但究竟他们有何观点文中未提及。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向,然后浏览选项,回归文本,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B项,强加因果,推断错误。
依据原文内容“我们现在还处于崛起的前夜,即还没有完全完成赶超的目标。
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据此得出“因为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所以缺乏自信”的判断,这是合理的,但“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并非是“我们失去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的原因,因为依据原文内容,尤其是“从此以后”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让我们丧失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的原因应该是废科举带来的废五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