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0℃B.2℃C.4℃D.6℃
2.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
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与冬天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发雾原因相同的是()
A.黄河冰凌B.冰雪融化
C.草叶露珠D.枝头挂霜
5.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
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
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也能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如图所示的小姑娘正在拉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关于二胡演奏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B.二胡发出的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不会成为噪声8.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两个振动的物体发声时的波形图,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判断()
A.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
B.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
C.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
D.甲的响度小,乙的响度大
9.如图所示,“天舟一号”飞行器和“天宫二号”空间站在轨道上对接成功。
此时我们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是()
A.地球B.太阳C.“天舟一号”D.“天宫二号”
10.一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的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9.7m/s B.10.0m/s C.10.3m/s D.10.7m/s
11.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2倍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12.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A.来来往往的行人B.迎面而来的车辆
C.他所骑的电动车D.街道两边的房屋
二、填空题
13.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所致。
14.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水银酒精甲苯铅奈
熔点/℃-38.8-117-9532880.5
沸点/℃35778.51111740218
(1)-80℃时酒精呈______态;
(2)铅在328℃时呈______态;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制成的;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做测温物质。
15.甲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温度计甲的读数是______℃,乙温度是疫情期间的测温枪,它是利用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进行测量的。
16.(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如图乙所示,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可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
______。
在月球上,做图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______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17.常见的伴奏乐器有竖琴、扬琴、二胡等。
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填“音调” “响度”或“ 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用力敲打铜锣,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18.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19.暑假小明乘坐高铁去武汉旅游,坐在行驶中的高铁上,小明感觉两边的建筑急速后退,他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进行观察的;若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40km/h,从太原到武汉需要4h,则太原到武汉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__ km。
20.在庆祝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国庆庆典中,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如果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_的,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_的。
(选填“运动的”或“静止的”)
三、解答题
2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用“粘”字表述一些现象,例如,用干毛巾擦镜子,会有很多“毛毛”粘在镜子上;用湿毛巾擦冰箱的冷冻室,湿毛巾会粘在冰箱上.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2.妈妈刚刚洗完衣服,她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妈妈想到办法吗?_____
23.为了测定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把恰好没在海水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2.5 s,已知海深为1 875 m,求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24.交通法规定,小汽车在高速路上时速不得超过120 km/h,若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进入超声测速区域,如图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 m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信号,2 s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超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该车是否违规?
2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做直线运动,图甲、乙分别是甲的s-t和乙的v-t图像。
求:
(1)甲车4~6秒的速度是多少?
(2)乙车1min运动的路程是多少?
(3)从出发开始,请你分析说明并计算:甲、乙两物体第一次相遇时,乙运动了多少时间?
26.2020年9月29日,芜湖长江三桥正式开通使用。
芜湖长江三桥的开通不仅加强了两岸地区间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也加速了芜湖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
芜湖长江三桥线路东起长江中路立交,上跨长江水道,西至化工西路;线路全长5.4千米,主桥全长1.234千米。
上层桥面为双向八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为60千米/小时,下层为双向四线铁路,设计速度为250千米/小时。
问:
(1)若汽车在不超速的情况下,通过三桥线路全长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2)一列火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全部通过主桥需要32.68秒,则火车有多长?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热水的温度差
100℃﹣50℃=50℃
错误的温度差为
96℃﹣50℃=46℃
假如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1℃,则46℃需46格,它表示的真正温度差为50℃,也就是一
大格表示
50
46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 100℃﹣0℃=100℃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在温度计上的刻度为
50
1009246
℃℃=格 温度计的错误读数为
96℃﹣92℃=4℃
故选C 。
2.B
解析:B 【分析】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3)区分一些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A .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减缓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减缓了水分的蒸发,故A 错误;
B .冰块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导致周围温度降低,故B 正确;
C .霜是晶体,故C 错误;
D .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导致镜片模糊不清,该过程放热。
故D 错误。
故选B 。
3.D
解析:D 【分析】 考查物态变化问题
A .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 错误;
B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B 错误;
C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 错误;
D .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 正确。
故选D 。
4.C
解析:C
【分析】
冬天室内的温度很高,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玻璃镜片时,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出现雾气。
冬天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发雾,是由于热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眼镜上所致:A.黄河冰凌是因为水由液态凝固成固态所致,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是因为冰由固态熔化成液态所致,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露珠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液态所致,故C符合题意;
D.枝头挂霜是因为空气直接由气态凝华成固态小冰晶所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C
A.回声是指物体发出的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物体所接收的现象,“钟鸣罄响”是指两个物体各自发出的声音。
故A错误;
B.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条件,“罄无故自鸣”是因为受到声波的能量冲击而使得自己发生了振动从而自鸣,故B错误;
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都发生了振动,并且罄振动的规律是由钟发出的声波决定的。
故C正确;
D.此题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的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C
A.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超声和次声,人耳听不见,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故C正确;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7.A
解析:A
【分析】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
(3)我们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其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出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故B错误;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C错误;
D .根据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噪声定义可知,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二胡发出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 错误。
故选A 。
8.A
解析:A
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到,甲的振幅较大,那么甲的响度大;还可知道它们的振动频率相同,那么音调相同。
故选A 。
9.C
解析:C 【详解】
A .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相对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以太阳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相对太阳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 .以“天舟一号”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相对“天舟一号”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 符合题意;
D .研究物体运动情况时,不能以被研究物体作为参照物,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0.B
解析:B 【详解】
由题意知,运动员跑过的路程s =100m ,全程所用的时间t =10s ,所以此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10010m m/s 10s
t v s =
== 故选B .
11.B
解析:B 【详解】
A .由图像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 时两同学相遇,甲行驶的路程为
4m-1m =3m
故A 错误;
B .由图像可知,相遇时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乙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1km ,由s
v t
=
可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故B 正确; C .由图像可知,相遇前甲同学10min 经过的路程为3km ,相遇后甲同学5min 行驶了1km ,由s
v t
=
可知,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故C 错误; D .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 ,总时间为15min ,甲的平均速度为
4km 4=km /min 15min 15
s v t =
=甲甲甲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 ,总时间为15min ,乙的平均速度为
2km 2=km /min 15min 15
s v t =
=乙乙乙 显然=2v v 甲乙,故D 错误。
故选B 。
12.C
解析:C 【详解】
A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来来往往的行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迎面而来的车辆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他所骑的电动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 符合题意;
D .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和街道两边的房屋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3.液化蒸发吸热
解析:液化 蒸发吸热
[1]夏天开着空调室内温度较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眼镜,在镜片表面液化成小液滴,眼镜的镜片变模糊。
[2]液体蒸发需要吸热;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人会感觉到有点冷。
14.液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银
解析:液 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水银 (1)[1]酒精的熔点为-117℃,故-80℃时酒精呈液态。
(2)[2]铅的熔点为328℃,铅在328℃时可能呈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3][4]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铅的熔点为328℃,酒精沸点为78.5℃、甲苯沸点为111℃,奈的沸点是218℃,都低于铅的熔点,水银沸点为357℃高于铅的熔点,表中几种液体只有水银在328℃还是液态,所以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水银做测温物质。
15.热胀冷缩-4红外线
解析:热胀冷缩 -4 红外线
[1]由图可知,甲温度计为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由图可知,甲温度计的示数在0℃以下,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
[3]乙温度计是利用红外线进行测量的。
16.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传递能量不能
解析: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传递能量 不能
(1)[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如图乙所示,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增大,说明响度的大小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来决定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3]如图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在月球上作该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不能弹起,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17.音色真空
解析:音色 真空
[1]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音色;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他不能直接听到锣声。
18.5×103
解析:5 ×103
由s v t =得,光运动15km 所用时间:35
8
1510m 510s 310m /s
s t v -⨯===⨯⨯;光传播所用时间为5×10-5s ,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从看到光到听到声音的时间大约等于声音传播所用时间,因此用315000m
1.510m /s 10s
s v t =
==⨯声,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合理的. 19.高铁960
解析:高铁 960
[1]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2]根据s v t =进行计算。
【详解】
[1]小明乘坐高铁时,感觉两边的建筑急速后退,建筑相对于高铁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实际是以高铁作为参照物的。
[2]太原到武汉的距离为
240km/h 4h=60m =9k s v t =⨯
20.静止的运动的【详解】1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时战斗机和加油机同步前进以加油机为参照战斗机是静止的2以地面观众为
参照物战斗机离观众越来越远故战斗机是运动的
解析:静止的 运动的 【详解】
[1]空中梯队表演了给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的高超特技时,战斗机和加油机同步前进,以加
油机为参照,战斗机是静止的。
[2]以地面观众为参照物,战斗机离观众越来越远,故战斗机是运动的。
三、解答题
21.(1)毛巾和镜子摩擦,可以使镜子带上电荷,即带了电,带电体的性质是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会有很多“毛毛”粘在镜子上;
(2)用湿毛巾擦冰箱的冷冻室,水遇冷放出热量发生了凝固,所以湿毛巾会粘在冰箱上.
【解析】试题分析:(1)两种束缚电子能力不能的物体相互摩擦,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去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带了电荷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如灰尘、纸屑等.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答:
(1)毛巾和镜子摩擦,可以使镜子带上电荷,即带了电,带电体的性质是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会有很多“毛毛”粘在镜子上;
(2)用湿毛巾擦冰箱的冷冻室,水遇冷放出热量发生了凝固,所以湿毛巾会粘在冰箱上.
【点评】本题通过两种现象的对比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答: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将湿衣服放在向阳、通风处,并将衣服展开;
原因是将湿衣服晾晒时放在向阳处,提高温度加快蒸发;放在通风处,由于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将衣服展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
【解析】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将湿衣服放在向阳、通风处,并将衣服展开;原因是将湿衣服晾晒时放在向阳处,提高温度加快蒸发;放在通风处,由于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将衣服展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难度不大,关键是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23.500 m/s
声音由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
1 2.5s=1.25s 2
t =⨯ 根据题意知道距离海底深度为:
s =1875m
则根据公式:
1875m =1500m/s 1.25s
s v t == 答: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24.该车不违规
当该车运动到距测速仪370 m 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超声信号,2 s 后收到从车返回的信号,则超声信号到达汽车时的时间为
2s =1s 2
t = 超声信号到达汽车时,汽车与发射器的距离为
340m/s 1s=340m s vt ==⨯
1s 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为
s =370m-340m=30m 车
所以车的速度为
30m 30m/s=108km/h<120km/h 1s
s v t ===车车 可见车的速度小于公路限速,汽车不违规。
25.(1)5m/s ;(2)120m ;(3)2.5s
【详解】
解:(1)由图可知,在4~6秒运动的路程
s =15m-5m=10m
在4~6秒的速度
10m 6s-4s
s v t =
==5m/s (2)根据图乙可知v 乙=2m/s ,乙车1min 运动的路程 s 乙=v 乙t =2m/s×60s=120m
(3)甲车在0~2秒的速度
1115m 2.5m /s 2s
s v t === 开始时,甲在前,乙追甲,在0~2秒内
v 1=2.5m/s >v 乙=2m/s
乙不可能追上甲,由于甲在2~4秒静止,甲的路程为s 0=5m ,在4秒时,乙运动的路程
s 1=v 乙t ′=2m/s×4s=8m >s 0=5m
故乙第一次乙追上甲时,甲处于静止,乙运动的时间
05m ==2m/s
s t v '乙乙=2.5s 答:(1)甲车4~6秒的速度是5m/s ;
(2)乙车1min 运动的路程是120m ;
(3)甲、乙两物体第一次相遇时,乙运动了2.5s 。
26.(1)5.4min ;(2)400m
【详解】
(1)大桥全长约5.4km ,汽车在不超速情况下,最高速度为 60km/h ,由s v t
=可得通过大桥最少需要时间为 5.4km 0.09h 5.4min 60km /h
s t v ====
(2)火车的速度
180km/h=50m/s
火车全部通过桥,则有
(s桥+s火车)=v火车t1
代入数据则有
(1234m+ s火车)=50m/s×32.68s 解得:s火车=400m
答:(1)通过三桥线路全长最少需要5.4分钟;
(2)火车长4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