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之《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课件31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进程中,人们对诉讼的传统观念使现代司 法不能彻底推行。这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面对这样的冲突,费孝通得出结论:先要 进行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的改革,才能在推动法律、法庭下乡过程中减少其副作用。
本章在阐述乡土社会“无讼”特点基础上,讨论如何推进现代司法的问题。
“无讼”包括两方面的内涵: ①每个人自觉守规矩,从根本上避免发生纠纷; ②发生纠纷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进行调解,而不用法律诉讼解 决。
第11篇《长老统治》
乡土社会的稳定性
“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找。所
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
年长的它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才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
我的‘师’了……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
教化权力。”
“爸爸式”权力——费孝通
概2. 念区分:
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
权力性质 各项细则
教化权力(长老统治)
发生背景 权力内容
实施目的
社会继替
教化(文化) 1、学习生活规律 2、陶炼出合于在一定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分子
实施原则
文化稳定:长幼原则 文化不稳定:亲子、师生 社会变迁(长老失权):智力、专业、机会
导图小结:第11篇
概念理解
社会继替:社会成员新陈代谢的过程。
无为政治:权力结构在人民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的、 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有为政治:与无为政治相对应,即权力结构在人民生 活实际中是有约束性的,同意权力、横暴权力都属于 有为政治。
1、了解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的异同。
雄图大略的皇权
皇 权 累 积 力 量
皇权无为 休养生息
开辟疆土 筑城修河 小 农 经 济 不 堪 重 负
●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
第8章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乡土中国》
深 入
思考:什么是“礼”?

究 ,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获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社会所积累的经验)


教化
仪式 祭器
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 对待“礼”?
服膺:牢牢记在心里,
衷心信服。
比较礼治秩序与法治秩序的不同
在这里,读懂中国
《乡土中国》之《礼治秩序》 《无讼》《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
政 治 、 法 律 ( 社 会 秩 序 ) 板 块
第8篇 礼治秩序
●主旨: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治社会中人们是主动地服从成规。
●摘要: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 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礼并不 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利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 个人的敬畏之感。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传统,是整 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 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它倡导道德,发扬传统,要求人们自我克制,相互礼让,是 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途径,所以“无讼”在任 何时候都是有价值的。
“无讼”反映出乡土社会:强调礼治,漠视法治;注重礼的 自觉,反感法的干预;主张教化。那么现代社会在乡间推进司 法制度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
意义:破坏原有的乡土社会传统,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参考:长老统治下,权力并不是政治性的,因为长老并非由官 方任命,其权力也并非由全体公民赋予。长老的权力是教化性 (文化性)的,也就是说,是乡土社会在长期的生活中约定俗成 的结果。
长老统治介于专制统治与民主统治之间,它比民主统治要 “专制”,但又比专制统治要“民主”。因为长老统治是用个 人性的权威来裁决社会事务的,它不需要与其他成员协商;但 长老统治也并非空穴来风,它仍然需要乡土社会成员默认遵行。
1 礼治秩序 乡土社会——注重传统和教化——依礼而“自”治
2 法治秩序
现代社会——注重责权和强制——依法而“他”治
思+展:6min
1、“人治”“法治”“礼治”三者之间的区别在 哪里?根据全文简要概括。
①从所根据的规范看:“礼治”根据的是礼,“法 治”根据的是法律,所谓“人治”则凭借个人好恶; ②从所用力量看:“礼治”依靠传统的力量维持, “法治”“人治”则依靠国家力量维持; ③“礼治”是乡土社会特色,“法治”是现代社会 特征,“人治”则不可能发生。
思想基础 知礼重礼 权利安全
形态发展 相对稳定 与时而变
执行人员 尊者权威 律师法官
第10篇 无为政治
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 横暴权力:社会冲突中,在不同团体或阶层间构成主从 关系形态的基础上,在上者以自己的意志驱使被支配 者,带有自上而下压迫性质的权力。 同意权力:社会合作中,为了维护个人权利、督促履行 个人义务,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由公民共同授予的权力。 区别与联系:横暴权力偏重在社会冲突一方面,同意权 力偏重在社会合作一方面。这两种权力,只是“概念 上的区别,不常是事实上的区分”。在现实中,这两种 权力总是同时存在于政府,只是在配合的成分上有不同。
方法:①改革社会结构,建立公平有效的现代管理体系
②帮助村民树立平等思想、权利意识,改变诉讼观念; ③制定切合实际的法律条文、设立乡村法庭。
社会类别 表现特征
乡土社会
现代社会
社会性质
礼治社会(稳固的社会)
法治社会(变动的社会)
程序名称
打官司
诉讼
职业名称
讼师
律师
评判依据
伦理原则、礼俗秩序
以判例为基础的法律条款
横暴权力是指在社
同意权力是为了保证
会冲乡突土中社占会主的导权地力是属于教化分权工力合。作乡顺土利社进会行因的为
生位活的方一式方稳对定暂,时文屈化稳定,很少基出于现社新会问契题约。的乡相土互社
会服支重的配视一、长方压幼所迫有握性序有权互,的力相有。交效割地保错证综了混同教合意化相权互力监。督的权力。
教化权力是在社会继替的过程(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 中,长辈为文化传承而强制教导晚辈的一种权力。
农民起义 天下大乱
乡土社会中的权力结构
无为
横暴权力的限制 同意权力的局限
远离皇权 经济基础不充分
——无为政治的生存之道 小农经济力”难以直接影响乡土生活,“同意权力” 为何也很难在乡土社会发生作用?
“横暴权力”有着经济的拘束,在天高皇帝远的距离下, 把乡土社会中人民切身的公事让给了“同意权力”去活动 了,可是“同意权力”却有着一套经济条件的限制。“同 意权力”是分工体系的产物。乡土社会是个小农经济,乡 土社会里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可以说是“专制”“独 裁”,但是实际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相关概念理解
●统治:指社会秩序的维持。 ●礼治:乡土社会以“礼”来维持的社会秩序。 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约束”、通过教化养成 个人敬畏感而“主动地服于成规”。 ●法治: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 来维持的。是“人依法而治”。
•人治:是指有权力的人凭借一己的好恶来规定 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你如何看待长老这一角色?
参考:更多情况下,长老只是一种教化权力的象征,但在重大事 务上,长老又被请出来发挥他的决定性作用。
除此之外,他不能凭自己的权威为自己谋利,他对社会 事务的裁决几乎是义务性的。他并没有对社会中的晚辈造成 实质性的压迫,所以基本不会出现暴力革命式的自下而上的 权力更迭。
整个乡土社会对长老是敬重的,对长老的裁决也基本不会 有太大意见,因为长老行使的权力是教化性的。
评判手段
教化、调解(评理)
判决
理讼目的
分辨是非、维护乡土伦理
厘定权利,保护个人权利和 社会安全
总结: 乡土社会处于蜕变变时期,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 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是人怎么么应用法律,而且在社会结构和思态想观 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
社会属性 礼治社会 法治社会
处理方式 教化调解 诉讼判决
教化权力: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中,同爸爸式的权力(或称长老权 力),是为了被教化者,而不是为了统治关系。
长老统治:在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有一种教化权力(长老权力)与 “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并存,它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 制,难以用民主或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这种统治叫“长老统治”。
在乡土社会中,长老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第9章
第9篇无讼
教化的目的在于把外在的规则化为内在的习惯,使之不再越过规矩,进而消除诉讼, 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无讼”。
乡土社会这种“无讼”的特点与法治社会有明显区别。法治社会的法官并不考虑 道德问题、伦理观念,刑罚的用意并不在教化人,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 因为要保护个人的权利,人们制定了法律。法律也是一种规则,只是这种规则不同于乡 土社会的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