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图文(表)转换-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 图文(表)转换
【复习目标】:
(1)了解掌握图文(表)转换类的基本题型。
(2)掌握这类题的基本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运用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型。
【复习难点】:运用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型。
【复习方法与步骤】:
所谓图文转换题,即将图画、图表等材料转换为文字表述。
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要求从图画、图表等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图表转换题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1)揭示漫画寓意或给漫画拟标题;(2)为图片写一句或几句话;(3)揭示图表的走势或概括图表反映出来的情况变化。
【方法指导】
1.解答图表题技巧:首先,要注重整体阅读,先对图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大方向;其次,要重视数据的变化,不同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并将数据与文字结合起来比较,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最后,还要审清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2.解答漫画题技巧:解答漫画题,一要看标题,先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二要看画面,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三要看画中字,画中的语言文字言简意赅,常有画龙点睛之效。
3.解答徽标题技巧:(1)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力求避免遗漏徽标内容。
(2)解说画面依照一定的顺序,一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空间顺序,遵循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分层描述。
(3)由表及里揭示象征意义,分析其内涵和寓意,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材料内容以及地域特色,尤其要深挖徽标“色彩”的深层含义。
一般答题格式:构图元素(外形)+象征义(寓意)。
【专题训练】
1.读图表,回答问题。
下图是对不同学历段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人数比例统计,请认真读图,然后写出你的结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读图题。
根据题干“不同学历段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人数比例”的提示,认真读图表。
明确图表的主题,要横看、纵看,进行横比、纵比,特别要注意图表中的数据变化,看数据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通过比较得出答案。
答案:学历(或:文化程度)越高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关注度越高。
(意思相近即可)
2.请仔细观察下边名为“自卫”的漫画,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并揭示它的讽刺意义。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讽刺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属于图文转换题。
首先要客观地、有条理地将画面及文字内容描述出来,然后结合画面、文字揭示其讽刺意义。
答案:画面内容:某人正在一处旅游景点的石狮上书写“到此一……”,还没写完,石狮奋起自卫,恼怒地给了他一记耳光,并气愤地说:“我叫你写!”(画面描述完整,语言简洁即可) 讽刺意义:讽刺一些人在旅游中到处乱写乱画,破坏风景文物的不文明行为。
(语言简洁,大意相同即可) 3.阅读下面的漫画,结合当前有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把画中母子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
要求:①用语简明,能反映画面内容,每句话不超过5个字(不含标点);②补充完整后的对话能赋予该漫画讽刺的意味。
(1)母:该睡觉了!子:____________
(2)母:____________ 子: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仔细观察漫画,且进入情境、角色。
图(1),月亮挂在漆黑的天幕,说明夜已深,母亲劝儿子“该睡觉了”,此时的儿子玩意正浓,联系现实生活可以断定儿子会说“再玩会儿”。
图(2),日
上三竿,母亲会催促儿子起床,儿子则因昨晚玩电脑睡得太晚,此刻睡意正浓,要求“再睡会儿”。
答案:(1)再玩会儿。
(2)该起床了!再睡会儿。
4.阅读下列有关某乡镇儿童自理能力和健康状况的调查表,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相关数据的比较,从“自理能力”“营养状况”“视力情况”三个角度归纳结果即可。
答案:示例: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普遍较强,视力较好,但营养状况较差。
6.仔细观察漫画《啃老》,说说漫画的含义。
解析:此题属于漫画含义分析题。
回答此题要看清楚漫画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事,再联系社会现实,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教学反思(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