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背景下崇礼滑雪场救护保障情况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用品与科技
总第457期2020年12月(下
)
1、引言
滑雪场的医疗救护保障水平直接关系到雪场的发展和运营,措施不到位,救护体系不完善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的存甚至是安全事故的发生。
随着2020年冬奥会的逐步临近,作为重要比赛场地一部分的张家口崇礼区的各项筹备工作有序进行,各大雪场的建设规模、设施保障、管理水平等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每个雪季接待游客数量也逐年攀升。
最新资料调查显示,现在崇礼规模较大的雪场包括万龙、云顶、太舞、多乐美地、富龙、长城岭、银河等,占地总面积超过了500公顷,雪道占地超过250万m 2,每年接待游客总数近300万人。
滑雪人数的增多和建设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管理难度的增加。
虽然近几年随着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崇礼各雪场的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作为一项挑战性和风险性均较高的运动,每年由于滑雪者自身和雪场的主客观因素造成的滑雪损伤事故仍然较多。
作为雪场设施建设和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救护保障情况的建设,往往被忽略,现有文献资料中多侧重对损伤情况、原因及雪场设施建设的研究,而对救护设施、救护专业人员等情况的研究很少,这也是雪场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毕竟我国的滑雪产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爆发式发展,但是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安全救护体系,才能更好保障滑雪者的人身安全,促进崇礼滑雪产业长久、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2、崇礼滑雪损伤情况
通过对崇礼各大雪场的实地走访和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发现崇礼滑雪者每个雪季平均的损伤几率在1%-2%,这个比例和国外统计数据相比差异不大,但是事故中需要紧急处理的较重伤者又占到25%左右,这个数字是远高于美国等滑雪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的。
损伤人群以20到40岁的青壮年为主,且多为初学者和雪龄在3年以内的初级滑雪者;滑雪损伤者受伤部位下肢居多,主要为膝关节、踝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损伤,具体原因与滑雪者自身技术水平、安全意识、装备问题和雪场的雪道质量、滑雪器具以及气候、管理水等都有关系,这些伤者如不得到及时的处置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救助不及时和救护方式不当,也会造成二次损伤或者加重原有伤害。
3、崇礼滑雪场安全救护情况
雪场紧急救护指的是在高山雪场的现场伤者进行紧急处理和
快速的运送。
这些救护措施是发生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的,属于院外急救的范围。
往往在现场需要快速、科学的施救,多方配合,就地取材,目的是减少伤者的痛苦,降低致残率,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急救模式,比如“把伤病员快速送到医院”的英美模式,“把医院带到伤病员家中”的法德模式。
目前,虽然崇礼区的各个雪场均配备了救护员,也能提供类似转运、巡逻、包扎等基础的救护措施,但还远没有形成完善的救护体系,救护模式也较为简单。
3.1、救护人员
(1)医护人员配备情况。
滑雪场的救护体系中,除了良好的的器材设备外,还要有相应的救护场所比如医务室以及专业的医务人员,此外足够数量的滑雪教练、安全巡逻员也是必不可少的。
经深入各个雪场调查得知目前崇礼的7大滑雪场中5个设置有医务室,每个医务室有医护人员3-5名不等,但是医护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水平均较低,医生主要为大专学历,中级职称为主,护士中专学历者占80%,初级职称为主。
医务室的医护人员主要职责是对伤者进行初步的检查和应急处理并配合转运,医务室的位置主要在服务大厅或者山顶,伤者怎样更及时的得到救护也是一个问题,首先雪场的巡逻人员或者救护人员要有扎实的滑雪技术,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减少伤者的痛苦,不要延误伤情或者人为造成二次损伤,另一方面转运的水平和设备以及医务室的配置水平都会影响救护的整体效率。
(2)雪场巡逻队员。
滑雪巡逻救护人员是滑雪场必需配备的,其职责是在雪道及
其他场所不定期巡视,及时发现人员及设施、场地的突发状况和安全隐患,第一时间紧急处理。
经调查得知,崇礼滑各雪场均配备了巡逻救护队员,根据其规模和游客数量不同,人数在10-30人不等,他们均有统一的着装或明显的红十字的救护标识,配备了简单的救护设备,全天在雪场巡视,但是这个数量和雪场游客数量对比,远不能满足及时发现和处理要求。
这些队员学历水平多在专科及以下,除部分为运动专业背景外,均非专业对口,无一人有医学
冬奥背景下崇礼滑雪场救护保障情况调查
马微张东海
(张家口学院护理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随着近几年崇礼地区滑雪产业发展和雪场规模的扩大,每年来崇礼滑雪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损伤人数也呈上升趋势,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滑雪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崇礼各滑雪场医疗救护保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各雪场在专业人员配置、救护设施建设、制度保障以及可采取的救护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寻找相应的对策并加以改进,提高崇礼地区滑雪场的安全救护水平。
关键词:崇礼滑雪场救护保障
中图分类号:G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0)-12-095-2-LXY
基金项目:张家口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编号:1821121D 。
文体用品与科技
总第457期2020年12月(下)
及相关专业背景,其持有的资格证书仅为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证书和滑雪指导员资格证书。
目前为止,从国家政策法规层面,还未形成完备的培训资质认定和考核等制度,培训机构缺乏,培训水平不一。
目前崇礼各雪场的巡逻员的救护流程主要是巡逻发现伤者现,呼叫山顶救护人员用工具将伤者运送至医务室或者接到救援电话及时搜救并运送。
随着雪场游客数量的增多,巡逻队员一方面工作强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救援水平有限,所以难以满足目前的医疗救护需求。
3.2、救护及保障设施
救护设备是雪场硬件实力标准之一,为雪场的健康发展和游客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经调查走访,崇礼几大滑雪场的救护设施配置差异较大,云顶、太舞、万龙等规模较大雪场的设施相对齐全,救护设备包括担架、脊柱板、颈托、氧气装置、输液装置、血压计、心电监护设备、外伤处理用物(绷带夹板纱布等)、保温毯等各雪场基本都有配备,但是真空夹板、脊柱担架、除颤仪等医用设备的配置差异较大;转运设备的配置,随着冬奥会的临近有了较大提升,设施较好的雪场雪地摩托、雪地船、救护车甚至直升机都有,尤其在大型比赛场合,救护车的数量会根据情况进行调度,相应增加,医疗保障设施也会加强。
其他方面,安全提示系统、防护网以及监控设备的安装配置也在逐步完善。
3.3、救护措施
由于救护人员和设施限制,各雪场目前能采取的救护措施主要是现场救护、医务室处理、紧急转运三部分。
实施现场救护的主要是雪场的巡视人员,他们的医疗救护知识主要来源于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其内容主要是创伤的判断及止血、包扎、固定和紧急心肺复苏技术,而这些知识不足以应对复杂的事故现场,尤其是较为严重的事故导致的骨折、颅脑损伤、脏器损伤等复杂伤情。
医务室的救护水平经调查也只是进行较为简单的处理,包括止血、止痛、紧急复位、包扎、生命体征的测量等,不论技术还是设备都不能够应对复杂伤情。
转运方面,目前各雪场的雪地救援车、救护车配置还是不足,而且在专业技术人员医疗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在转运途中也极易造成二次的损伤。
对部分伤者调查得知,大多数为自行前往医院进行救治。
3.4、救护体系的建立
我国滑雪产业起步较晚,没有形成完善的救护体系,现有的救护理论研究也多借鉴国外经验,虽然调查发现,目前崇礼的4个滑雪场建立了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预警系统,也有应急处预案,但这些预案并未公开。
目前崇礼的滑雪场在救护体系和制度的建立方面也没有形成统一、规范标准。
太舞、云顶等一些制度较完善的雪场会每月对救护人员进行培训,也会定期开展救护演练。
但是对巡逻员和医护人员的资质、数量、技术水品等尚无统一的标准。
目前急需建立从预警、防护、现场处理、救治、运送及后期治疗观察于一体的安全救护系统。
4、讨论
4.1、巡逻救护人员
在我国这是一个从无到有,还处在起步阶段的职业,虽然各雪场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滑雪巡逻队员,但是目前这些人员的资质
水平、职责范围和标椎还缺乏规范,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了救护水平,所以起到的实际医疗救护作用无法保障。
在美国,滑雪巡逻队是滑雪教育、安全巡逻、紧急救护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在加拿大、法国、挪威等国家均对巡逻队员有专门教学、培训、考核标准。
日本和韩国也建立了滑雪巡逻员的资质标准,我国也急需制定该领域的标准。
4.2、医务人员
崇礼各雪场中除了在市区的富龙和还在建设中的银河外,均建设有独立的医务室,但是医务室的建设面积、医疗设备的配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均不能满足现场救援的需求。
经实地走访发现,目前雪场医务室的处理能力仅仅是初步伤情检查、信息登记、止血、止痛、生命体征测量等基本处理阶段,并不能对现场救治后的伤员进行进一步的延续治疗,接待的也多为可以自行就医伤者。
对于重伤者的抗休克、紧急复苏、转运监护、气道管理等急救技术均难以开展,而且现有的救援体系中巡逻队员发现,依靠雪地摩托、雪地船等救援工具把伤者送至医务室进行处理的这个过程会使伤者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救治,影响救护效果,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5、结论
崇礼滑雪场目前的医疗救护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体现在救护场所的建立、救护人员数量的增加、救护设备的不断完善等方面,这说明,雪场的管理者更加注重医疗救护环节在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这也是崇礼滑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和国外雪场的医疗救护水平相比,我们救护场所的规模、救护设备完备、救护人员的资质、数量以及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等各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还不能很好满足滑雪损伤的救护需求,这对崇礼地区滑雪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良的影响,我们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审核,甚至立法,让滑雪安全、透明、安心,才是推广这一运动正确和长久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唐佳梁.2015年日本滑雪场滑雪者受伤情况调查分析[J].冰雪运动,2016,38(4).
[2]陈兆飞,景涛.冬季滑雪意外事故损伤及其安全防护研究[J].冰雪运动,2019,41(3).
[3]伍斌,魏庆华.2017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EB/OL].(2018-01-25)[2018-02-11]./viewnews -128844-page -1.Html .
[4]魏亚楠,武传玺.我国大众滑雪运动的易发事故致因与防范措施研[J].贵州体育科技,2017(03).
[5]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滑雪协会.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2017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
[6]刘仁辉,李玉超,李玉新.中关大众滑雪安全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1).
[7]金炳秀,富德,李群伟.中韩滑雪场准入制度比较研究[J].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