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英语教学要改革、创新,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要从小培养其形成具有创新意识品质。
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标签:英语教学;活动;创新;意识;培养
在英语新课程实施的进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我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本人在实践中探索了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造质疑情景,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创设疑问情景,强化动机,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2、鼓励质疑创新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提出创新观点。
在做了课后阅读“TheNecklace”后,只有一个女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问题,而这个女学生恰恰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是一个“聪明、不认真、别出心裁”的学生。
我到现在还忘不了她与众不同的问题从这个课堂阅读实例的教训中,我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做得太差了,反过来,恰恰是这位女学生的创新个性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3、引导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
我们要倍加爱护引导。
4、注重批判性置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
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
二、创造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
1、创造想象,拓展思维。
阅读中学生借助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象,并对图象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心组合、加工。
因此,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2、广泛想象,变通思维。
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
“这种使两个原来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重要指标。
让学生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广泛想象,能训练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有跳跃性。
三、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奋战为合作攻坚
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
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在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展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主要途径。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容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
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
要广开思路,要求每个学生在作肯定或否定回答时,附加不同的句子,这样才会得到以下极富生活气息的回答。
2、在探究难点时合作共进。
在教学中,尤其在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
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而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
教师有创造精神是首要基础,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唯有此,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