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
考试大纲
本课程属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主要讲述常用机构的组成、运动及动力分析。

是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一般常用机构的设计原理、运动学分析方法等。

一、考核的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1、机器、机构、零件、构件等定义。

正确区分机器、机构的差别。

2、平面运动副及分类。

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注意事项、常见机构或运动副瞬心求法。

3、回转件平衡的目、刚性回转件静平衡、动平衡条件。

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计算。

4、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性。

曲柄存在条件。

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按行程速比系数、按连杆位置设计)。

解析法设计曲柄摇杆机构方法。

其中: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性为主要内容,行程速比系数、极位夹角、摆角、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为基本概念。

最小传动角的求法、按行程速比系数的设计杆机构、按连架杆位置、运动轨迹设计杆机构。

5、凸轮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图解法绘制偏置式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

滚子半径的选择,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基圆半径对机构的影响。

解析法设计凸轮机构。

6、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渐开线性质、渐开线齿轮的可分性、齿廓压力方向不变性;齿轮各部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和重合度。

标准齿轮与非标准齿轮、实际啮合线与理论啮合线、啮合弧。

根切现象与最少齿数。

平行轴斜齿轮机构:齿廓接触特点;几何尺寸计算;重合度;当量齿轮、齿数;斜齿轮的优缺点。

根切现象、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圆锥齿轮机构,蜗杆传动。

7、轮系的类型。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二、参考书
1、孙恒主编.《机械原理》.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主要参考书:
2、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组编.《机械设计》.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0
3、杨可桢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机械设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机械设计》参考教材
濮良贵.机械设计(第八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二、基本要求内容
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
了解机器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掌握机械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及设计的一般步骤、机械零件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则;简单了解机械设计方法的新发展。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掌握机械零件的失效和工作能力、载荷和应力的分类及静应力下机械零件的强度和稳定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强度;熟悉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及提高零件强度的措施。

第五章:螺纹联接
了解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类型特点及应用、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和螺纹联接零件、螺纹联接的拧紧和防松、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掌握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及联接的强度计算;了解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第八章:带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滑动分析及应力分析;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及带轮的标准、结构、类型;了解其它类型的带传动。

第十章:齿轮传动
掌握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直齿圆柱齿轮及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熟练掌握圆柱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理论依据及公式运用;了解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及齿轮传动的效率、润滑和齿轮结构。

第十一章: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及蜗杆传动的主要几何关系;掌握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和结构及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蜗轮齿面的接触疲劳强度计算、蜗轮轮齿的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熟悉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第十二章:滑动轴承
了解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理论、向心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轴承材料、轴瓦结构、润滑材料和润滑方法;掌握混合摩擦润滑轴承的计算、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式及液体动压润滑轴承的计算;了解其它类型滑动轴承的特点。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
了解滚动轴承的构造、材料和特点、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类型选择、寿命计算及额定寿命、额定动载荷、当量动载荷的意义;一般了解滚动轴承的静载荷计算、极限转速;掌握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

第十五章:轴
了解轴的类型及功用、轴的材料及选择;掌握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及刚度计算方法;了解轴的振动概念。

三、试题类型
(1)单选题(2)简答题(3)分析题(4)计算题(5)改错题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