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性质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功能:其目的培养学生在施工现场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应用施工技术的能力,养成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达到路面施工技术员中有关工程项目施工的技能要求,并能适应工程项目施工测量、组织管理、工程计量、检测评定工作的工作要求。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以《工程识图与绘图》、《道路建筑材料》、《岩土工程》、《工程测量技术》、《公路施工组织》、《路基施工技术》为基础。
1.2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依据:本课程是依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要求设置的。
课程目标定位:路面施工技术员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从业人员熟悉路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路面的施工能力和技能。
学生通过《路面施工技术》学习了路面构造、施工方法与工艺、施工测量、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计量和检测评定等知识,但是对负责路面现场施工与组织管理和路面施工还需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和锻练。
课程内容选择标准:本课程是依据路面施工项目类型来选择教学内容,依据路面施工项目施工流程中的施工准备、施工测量、施工方法与工艺、施工组织管理、工程计量和检测评定方法来组织教学项目。
在课程中要重点训练学生依据路面施工项目设计图、正确应用行业现行《标准》和《规范》来组织路面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并对工序进行过程指导与控制,能合理控制现场质量、检测与评定各施工项目工程的能力。
学生需熟悉路面构造与特点、施工测量内容和方法、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施工方法与工艺流程、成品检测评定方法。
以上知识是学生施工技术能力提升所必须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项目设计思路:本课程直接面向确定的工作岗位,应用性强,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项目来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可对应一个项目。
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项目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照认知规律,创设工作情境,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施工技术能力。
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学习内容。
教学评价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课程学时和学分:本门课程的参考学时为72学时,其中实训为42学时。
2.课程目标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绘制和阅读公路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图;
●能比较各种施工方法的主要特点并进行选择;
●能叙述路面工程施工中各个阶段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能进行常用的施工计算,确定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数据;
●能说明各个施工过程中的要点并进行控制;
●能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对每道工序的成品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能编制常规项目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1教材编写
1)教材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3)要通过自行编制路面施工方案、观看路面施工录像、工地现场参观,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公路路面施工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2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与“做”的过程中,会进行路面施工组织及路面质量检测。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加大实践训练力度;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工地现场的施工过程及技术控制要点。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贴近工地现场。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3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施工方案编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20%,施工方案编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4.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5)建立一支适应本专业稳定的、开放性的、具有丰富实践施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一、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合一的功能要求。
4.5教学设施与实训环境
校内应有路面施工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室、路面仿真实训室、路面施工实训基地、路面检测实训中心、路面工程资料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