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论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课程结业论文
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
课程编号:1901010
一、课程教学目的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思政专业的一门考查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总体发展脉络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的发展有较为深入的系统理解和掌握。

通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熏习,使学生学会哲学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掌握更为深入,从而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

三、先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特点、分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条件,主要理论来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反杜林论》的重要观点和意义;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意义;列宁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精髓、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读书指导。

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技术。

六、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特点、分期、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2.重、难点提示
重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6学时)
第1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条件(2学时)
1.教学内容
(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条件,主要理论来源;
(2) 马恩的政治立场和思想的转变。

2.重、难点提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第2节唯物史观的形成(2学时)
1.教学内容
(1) 萌芽阶段(主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转变阶段);
(2) 探索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
(3) 初步创立阶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4) 成熟阶段:《资本论》第一卷等;
(5) 丰富发展阶段:《反杜林论》等。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提纲》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2)《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唯物史观的全面论述。

难点:如何理解《手稿》在唯物史观产生中的重大意义?
第3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2学时)
1.教学内容
(1) 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的初次公开阐述;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3) 马克思主义在1848年大革命中的丰富和发展。

2.重、难点提示
重点:《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章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6学时)
第1节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和《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第2节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3学时)
1.教学内容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的探索和研究。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
(2)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第3节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第4节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3学时)1.教学内容
(1)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2)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3)《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地位。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关系;
(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趋势的揭示。

难点:(1) 马克思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趋势的;
(2) 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4学时)
1.教学内容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2)《反杜林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3) 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5) 面向新世纪的新探索。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马恩同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
(2) 马恩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
(3)《反杜林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
(4) 马恩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
(5)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阐述;
(6) 恩格斯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思想。

难点:(1)《反杜林论》的内容和意义;
(2) 恩格斯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思想。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列宁主义阶段(3学时)1.教学内容
(1)列宁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
(2) 帝国主义理论;
(3)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2)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和贡献是什么;
(3)《哲学笔记》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4) 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影响。

难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第五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曲折(3学时)
1.教学内容
(1)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继续推进;
(2) 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3) 苏联模式的形成;
(4) 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和剧变。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斯大林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加强;
(2) 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进行的理论总结;
(3) 苏联模式的形成。

难点:苏联东欧国家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第六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个重大成果(2学时)1.教学内容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 新民主主义革命;
(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 如何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4)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3学时)
1.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形成、发展、问题、地位。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
(2)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精髓、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第八章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历史演变(3学时)
1.教学内容
(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演变和新趋向;
(2)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基本观点。

2.重、难点提示
重点:(1)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重要观点;
(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评;
(3)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

七、学时分配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课程结业论文或读书报告。

2.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选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16年。

2.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顾海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马克思主义史》第1-5卷,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
[3] 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第2版),安启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马克思传》,梅林著,人民出版社,1965年;
[5]《马克思传》,麦克莱伦著,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
[7]《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1995年;
[8]《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