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 党宗旨的根本体现 1、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理解)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 和组织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 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 险是脱离群众。
(1)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2)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 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3)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 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制定和贯彻 执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用党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在实 践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反对一切“左”的 和右的错误倾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 思想建设摆在首位,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武装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 断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 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了解教材) 2、当前改善党的领导,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掌 握) (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 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 性课题。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 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形成(中国共产党的 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立当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 性建设,是因为: 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 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第二,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 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 第三,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 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这五个能力是加强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 第一,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第二,不断提高驾御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三,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第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五,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 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 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 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 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 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 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 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 大纲中介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新的社 会阶层,看教材)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 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了解) 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 重创造(掌握) 五、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了 解)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一节 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这是由 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和历 史地位决定的。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二、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 的团结。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对于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 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民 族地区自身的发展。 它关系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巩固和 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 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
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 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 民族共同繁荣。 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 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 人民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 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 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 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 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第二,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保持和发展先进 性的创造性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的指导作用。 第三,要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这个基础工程。 第四,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 行。 第五,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 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强组 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 心。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 关系党的生命。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制度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重要保证,必 须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重点,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二节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 量
一、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 宝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内容: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 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 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 联盟。
总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 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 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 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一,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 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通过推 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 廉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 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 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 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 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 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 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 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 政使命。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 本保证(掌握) 1、坚持中国现代化的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 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掌握) (1)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立足点是 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2)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 群众的利益。 (3)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 问题。
第四节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 进党的建设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 新时期,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 抓,就是要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认真解决提 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和 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 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 贯穿其中,从整体上提高党的建设工作的水平, 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一,深入学习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第二, 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 领导班子。第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 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第四,不断深化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 队伍。第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 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第六,切实改 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 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 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 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 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外的, 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 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 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实现党在 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服务的。 3、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要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的统一战线组织。其 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