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人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某某市季延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共50题。
每题1分,共50分)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B.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
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秦简的记载B.史家的学术观点
C.民间的传说D.《史记》中的记载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4、.199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国务院提出法律草案66 个,制定行政法规197个,依法行政状况有所改善。
这说明我国
A.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加快了某某化进程
C.把建设法治国家列入宪法
D.开始进入法制社会
5、作为某某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近代日本通过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某某条约》B.《某某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
虽是没阻拦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
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B.洋务派C.义和团D.太平军
7、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X永福与某某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某某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8、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X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
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
为了救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9、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
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
①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②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1862年7月7日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
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
这种破坏没有一
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太平天国运动与此材料的观点不符的是
A.动摇了封建统治B.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C.造成了社会动荡D.未提出建设性方案
11、“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
”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中外纪闻》
12、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
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
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③曾在某某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④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13、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某某,应升起的国旗是
A. 大清王朝的龙旗
B. 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 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D. 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
”在当时,其本质意义在于A.建立了某某某某政体B.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D.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15、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
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某某意识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扩大了人民的某某自由权利D.使某某某某观念深入人心
16、《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
17、“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
是
A建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D统一货币、度量衡18、“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19、伯里克利曾承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即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下列规定最能证实这一承诺的是
A各级官职均向公民开放而且以抽签方式产生B运用“陶片放逐法”给予部落贵族势力以打击C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D每个雅典人都有权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表决20、“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
没有人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人……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的错误要轻得多。
”苏格拉底的主要意图是
A否定雅典的某某制B批判直接某某制的形式
C主X用拈阄的办法雇佣舵手等D说明雅典的某某制危害巨大
21、马克思曾经说,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下面表述符合材料含义的是
A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罗马法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C罗马法是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22、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表述正确的是
A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B包括首相在内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C内阁成员若对首相不信任,首相就得辞职D首相无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3、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某某国被有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某某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
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X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责任制内阁高效运转
24、“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
由皇帝任命。
”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
A军国主义色彩B专制主义色彩 C 民族主义色彩 D 某某主义色彩25、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中法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
26、有人参观了位于某某的太平天国东王府后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此人的观点
A否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B客观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具有主观臆断性D站在地主阶级立场说话
27、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 日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
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
A侵华英军B英法联军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D八国联军28、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某某性。
”对材料中“革命性、某某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了君主专制,实现了三某某义B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某某某某制D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9、“‘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这种“跃进”体现在①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②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某某国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使某某某某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0、列宁说:“一个某某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某某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某某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某某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3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某某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2、这是某次战争战前的誓师词中的一部分:“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以枭以X 。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这次战争发生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33、右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
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 .作者主X 全面学习西方
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 .当时某某某某观念深入人心
34、“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
先占火车站,后占北大营”。
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 .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 .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C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D .华北日益殖民地化
35、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某某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④某某回归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36、中英《某某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某某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某某地处长江入某某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 .倾销鸦片
B .传播某某
C .输出资本
D .打开市场
37、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主要是因为
A、战后列强们撮取了中国大量侵略权益
B、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屈辱求和
38、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于
A、中华苏维埃某某国成立时
B、“八一”某某起义过程中
C、第五次反“围剿”期间
D、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
39、“……”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某某之区别”“……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等史料中的“……”是指
A、清朝帝国
B、中华民国
C、中华帝国
D、苏维埃政权
40、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的革命任务是
A、推翻沙皇专制,完成某某革命任务
B、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掌握
C、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D、使某某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4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包括
①法国启蒙思想②德国古典哲学③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④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右图中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就中国收回某某问题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
的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说明
A、英国霸权地位完全丧失
B、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C、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态度强硬
D、中国享有崇高的威望
1984年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43、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某某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上述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某某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某某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44、最早提出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
D、《中华人民某某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5、一位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了一份实物资料。
这是一本曾放在某某总统府总统办公桌上的台历,上面写着“中华民国卅八年4月23日星期六农历已丑年三月”。
这说明这位同学正在研究的是
A、孙某某在某某就任临时大总统
B、日军占领某某制造惨案
C、抗日战争胜利,某某解放
D、某某国民政府被推翻
46、“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到某某(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
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A.《某某条约》B.《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7. 有人说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最能论证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是
A.公社缺乏统一革命政党的领导
B.公社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
D.公社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48.近代美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确立都
①符合各自的国情②促进了经济发展③稳定了社会秩序④维护了国家统一
A.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9.“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某某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
”由此可见,“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解决
A.某某问题
B.某某问题
C.澳门问题
D.国际问题
5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人民某某进入全新阶段。
据此我国建立了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党的某某集中制度
二、主观题:(共4题。
51题14分;52题14分;53题12分;54题10分。
共50分)
5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秦朝“帝国结构”的主要表现。
材料中的“……”具体指什么制度?(4分)
(2)你如何理解“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2分)
(3)“这种帝国结构”在清朝时期有何调整?这种调整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52.(14分)根据下列提示,完成有关中国近代某某革命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某某。
缺少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另一方面又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新某某主义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某某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4分)
(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代表的历史含义。
(5分)
A: B: C: D:
(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2分)(4)你从上述材料和某某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53.(12分)十七世纪,中英两国的社会发展差异极为明显。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帝(1662—1722在位)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
材料二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三乾隆58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携带600箱货访华。
一是向乾隆帝祝寿,二是希望中英互通有无,发展贸易,并在京建立使馆。
……谈及通商,乾隆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
……(马戛尔尼)临走时,赠送给中国的礼物有蒸汽机、远洋战舰模型与高倍望远镜等。
作为回赠,中国给英方的礼物则是丝绸、茶叶和文房四宝。
……马戛尔尼回禀英女皇说:“(中国)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体积与外表庞大……一旦有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指挥,那就不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
请回答:
(1)从社会发展水平的角度看,材料三中马戛尔尼与中国互赠的礼品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2)材料三中马戛尔尼的判断正确吗?请以史实说明。
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6分)5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六条……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人民某某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某某集中制。
第四条中华人民某某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某某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宪法的名称、颁布的背景、所确定的政治体制。
(3分)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试从材料中举一例说明。
(2分)这部宪法的问世,在当时有什么重大意义?(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某某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材料体现了怎样的基本原则?很明显,这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立了哪一政治制度?有何意义?(4分)
季延中学2013年秋高一年期末考试历史科答题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 分
51、(1)
(2)
(3)
52、(1)
(2)
(3)
(4)
53、(1)
(2)
54、(1)
(2)
季延中学2013年秋高一年期末考试历史科试卷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50题。
每题1分,共50分)
1—5AACBC 6—10CACCD 11—15BCBCA 16—20ABACB 21—25DACBA 26—30BDBAA 31—35AAAAA 36—40DCDBD
41—45DBBAD 46—50DCDBC
二、主观题:(共4题。
51题14分;52题14分;53题12分;54题10分。
共50分)
51.(1)表现: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等。
(3分)具体指:分封制。
(1分)
(2)理解:这一观点指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一直持续到1912年;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分)
(3)调整:设置军机处。
(1分)影响:使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
(3分)但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1分)导致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政治日益僵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为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摧残了文化。
(3分)
52.(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某某(或独立与某某、反帝反封建)。
(2分)依据: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
(2分)
(2)A:太平天国运动;B:资产阶级某某革命;C: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国,使某某某某思想深入人心;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A、B、D各1分,C 2分)
(3)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2分)(4)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和某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1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某某革命的任务。
(2分)
53.(1)本质:中国仍徘徊于农业文明时代(封建社会),英国已开始迈向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英双方社会发展差距开始扩大。
(2分)原因:政治上,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登峰造极),妨碍社会进步,未能赶上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近代化);英国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这种某某政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4分)(2)判断正确。
(1分)40多年后英国凭武力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1分)启示:要抓住机遇,追赶世界潮流,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落后就
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4分)
54.(1)名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背景:中华民国某某临时政府的成立;体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分);性质: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某某主义宪法,如,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或规定人民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力)(2分);这部宪法在当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分)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人民某某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部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某某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