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城市水生态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水生态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第26卷第9期
2006年9月
环境科
ActaScientiae
学
Circumstantiae
V o1.26,No.9
Sep.,2006
周文华,张克锋,王如松.2006.城市水生态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环境科学,26(9):1524
ZhouWH,ZhangKF,WangRS.2006.Urbanwaterecologicalfootprintanalysis——acasestudy
Circumstantiae,26(9):1524—1531
[免审稿件]责任编辑提示:本刊欢迎广大读者针对免审稿件提出各种意见
城市水生态足迹研究
周文华,张克锋,王如松
一
1531
inBeijing,China[J].ActaScientiae
以北京市为例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2.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北京100013
收稿日期:2006.01.16录用日期:2006-05-16
摘要:以"水"为要素评价城市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并以水资源短缺的北京市为案例城市进行剖析.探讨了城市水生态足迹的内涵和4种典
型城市水生态足迹的发展轨迹,提出了基于城市生态需水量的水生态足迹的核算
方法.对案例城市北京的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河湖多
年平均生态需水量为1O.45×10m,地下水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为26.34×10m;(2)北京市多年平均的水生态足迹为1.42.以上结果表明
北京的水资源利用是不可持续的.
关键词:水生态足迹,最小生态需水,城市水资源,北京
文章编号:0253-2468(2006)09-1524-08中图分类号:X826文献标识码:A UrbanwaterecologicalfootprintanalysisacasestudyinBeijing,China ZHOUWenhua,ZHANGKefeng,WANGRusong?
1.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cienc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StateKey LabofSystemEcology,Beijing100085
rmationCenterofBeijingMunicipalAdministrationofStateLand,Beijing100013 Received16January2006;accepted16May2006
Abstract:Waterisacriticalcomponentofecologicalcyclesinurbansystem.Conflictionbetw eenhumanwateruseandecologicalwateruseshouldbe concernedtoeveryoneinthecity.WackemagelandReeshavedevelopedaconvenienttooltoe stimatethescaleoftheimpactofacityoracountryhaving
ontheecosphere.Waterecologicalfootprint,sapproachextensivelyexaminestherelationshi pbetweenhumanwaterconsumptionandecologicalflow requirementsforgroundwaterandundergroundwaterinthecityandhydrologicalcarryingca pacitywhichisdefinedastheannualrechargeablewater
resourcesofthecity.Weexploredtheconnotationofurbanwaterecologicalfootprint(WEF)a ndfourtypesofdevelopmenttrajectoryforWEF.Our primarypurposeistodescribeanovelapproachtoestimateurbansustainabilityintermsofwat erresourceuse,andpracticeitwithaeasestudyinBeijing,
China.Thecasestudyresultsshowthat(1)Theecologicalflowrequirementsis10.45×10mforriver/lakeand26.34×10mforgroundwater;(2)
TheWEFofBeijingis1.42.Thisanalysisprovesthecurrenthydrologicalmetabolismandwat erresourcesmanagementinBeijingarenotsustainable.
Keywords:waterecologicalfootprint;minimumecologicalwaterdemand;urbanwaterreso urces;Beijing
1引言(Introduction)
自然资本管理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Wackernageleta1.,2004).Wackemagel和Rees
(1996)已经使用了土地面积来核算自然资本帐户.
这种以"土地"为要素的"生态足迹"方法目前已经
应用到全球,国家,区域,城市,行业,公司,学校和
个人尺度上(Folkeeta1.,1997;Loh,2000;V an
eta1.,2001;Lucketa1.,2001;McDonaldeta1.,
2004).而水对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社会
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土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
经成为许多国家,区域或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子.
因此以"水"为要素来核算流域或区域自然资本所
需的最小生态需水和人类用水与可更新水资源量
的关系对于城市,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70433001) SupportedbytheNationalNaturalScientificFoundationofChina(No.70433001)
作者简介:周文华(1974一),女,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责任作者)
Biography:ZHOUWenhua(1974
一),female,Ph.D.candidate,E-mail:*****************.cn:}Correspondingauthor
9期周文华等:城市水生态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是世界人口规
模前15位城市中唯一处于年降水量不足600ram的
半干旱地区城市,其现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
联合国极度缺水城市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lO00m
的标准.1970年前,北京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地
表水为主,地下水采补平衡,水污染少.1970年后,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流生态
系统经受着来自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高度胁迫, 水生态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依赖水环境繁殖,栖息的鱼类和两栖爬
行动物急剧减少,甚至在一些地区消失.北京出现
了持续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很大程
度上是由于人类过量用水占有了维持城市生命支持系统及生态服务功能的水量造成的结果,因此, 研究北京的水生态足迹对于北京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生态足迹(Waterecologicalfootprint)以水资
源为出发点,估算流域或区域水代谢强度.传统的
涵义为:任何一个特定人口(从单一个人到一个城
市甚至一个国家的人口)的水生态足迹,为其占用
的用于生产所消费的水资源与服务以及利用现行技术同化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生物生产土地.如
V enetoulis(2001)研究了学校的水足迹;Luck等(2001)根据城市通道模型(Urbanfunnelmode1)和
空间异质性生态足迹的方法(最小面积法和最小距离法)计算了美国20个大都市区的水和食物的生态足迹;Jenerette等(2005a;2005b)也根据Luck提
出的空间异质性生态足迹的方法(最小距离法)计
算了33个美国和中国城市的水生态足迹,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王新华等(2005)计算分析了2000年中
国各省人均水足迹情况,并探讨了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几种途径.但是其足迹(占用)涵义仅以人类用水和土地面积为出发点,尚未对城市生态需水进行综合分析,而城市最小生态需水的满足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本文旨在使用城市最小生态
需水量的概念,以"水量"而非"土地面积"为要素,
拓展城市水生生态足迹的核算方法,并以北京为案例城市对此方法进行实践.
2城市水生态足迹和生态需水(Urbanwaterecological footprintandecologicalwaterrequirement)
2.1城市水生态足迹的内涵
城市水生态足迹的概念来源于土地生态足迹.
土地生态足迹的计算以人类衣食住行活动为出发点,将人类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人类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等量化处理, 用以评价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本地的生态承载
力之间的差距(Wackernageleta1.,1996).而城市
水生态足迹则以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和城市最小生
态需水量为出发点,用以评价维持城市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城市内生命支持系统基本生态服务功能
的水量与本地可更新水资源供给能力之间的差距. 将城市所占用的水生态足迹同城市可更新水
资源供给能力相比就会产生生态赤字(ecological deficit)和生态赢余(ecologicalremainder).生态赤字
表明该地区的水资源使用量超过了其水生态容量, 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健康的发展模式.如果维持本地内生命支持系统基本生态服务功能的水量
出现赤字,则表明该城市的水生态足迹必出现赤字.而要满足本地现有人口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量,
水资源短缺的城市通常采用的3种方法为:①大力实行节水措施,增加污水的回用率,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关闭或转移耗水企业等降低人类生产和生活
用水量;②从离本地较近或较远的区域调水,如从
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发展
需要的南水北调工程;③通过占用自然资本的生态用水来弥补人类用水供给不足的状态.生态赢余则表明该地区的水生态容量足以支持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和最小生态需水量,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处于相对基本健康的发展模式.
图1揭示了4种典型城市水生态足迹的发展
轨迹:
(1)城市I: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以农业为主
的城市生产活动对水量需求较低,靠天吃饭,城市人口较少,规模较小,城市处于水生态赢余状态;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的需水量不断增加,当需水量继续增加达到本地水资源生态承载力A点后,即城市水资源使用量超过了其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时,城市处于水生态赤字状态.城市谋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就会寻找新的水源或从外地调水,此时,城市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提高到B点,城市又处于水生态赢余状态,如此反复,而呈现组合s型曲线的发展模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该城市的发展是以占用其它地区生态用水量为前提的,如果被占用地区是水量富有区且其
环境科学
调水并不影响该地区或引水沿途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则尚可保持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则
不然.
(2)城市II:城市II的发展阶段与城市I相似,
不同的是城市通过一系列的节水措施使人类需水量降低,当"开源"后城市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提高
到B点,城市处于水生态赢余状态,并随后保持
稳定.
(3)城市III:城市通过一系列的节水措施使需
水量降低到本地水资源生态承载力A点以下,不需要调水,城市处于生态赢余状态.
(4)城市IV:城市为水量富有区或城市的发展
规模较小,城市一直处于生态赢余状态.
-
R
睡
怕
聪
斌
框
爨
—
—厂,
调水或寻找
新的水源,\\I
,一
\/一
一|\//
\/厂
//一一…一一■一~~
本地最初的
资源承载力r//一,'一…~一~~~~
'一Ⅲ一~~,
夕/
城市需水量(生态需水和人类需水)
图1城市水生态足迹分析图
Fig.1Theurbanwaterecologicalfootprintdiagram
4种典型城市中城市III是水资源短缺城市可
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而目前大部分水资源短缺的大城市,沿城市I的发展轨迹演替,对行政边界外的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北京市的发展道路就是如此.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称叫做蓟,
从蓟城发展的初期开始,地表水源西湖(今莲花池),洗马沟(今莲花河)和地下水源充沛;随着城市
的发展,公元250年,开凿车厢渠引永定河之水以满足农业灌溉需要;随后在蓟城的旧址上建立了辽代的陪都南京,因其不是真正的统治中心,城市没有
更大的发展;相继而来的就是金,金在此建立中都, 但是中都作为一个统治中心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漕运,莲花池水供护城河和园林用水有余,但
是供漕运之水不足,几经引水失败后,公元1205年, 又从城西北郊玉泉山流泉下游的翁山泊(昆明湖前身),开渠引水向东南以接高梁河上游,这才得到了
比较丰沛的水源;而元大都的新水源问题则是通过采用当时具有充足水源的玉泉山下高梁河水系,才保证大都城内长期供水的问题;明朝的京城疏通淤塞多年的通惠河,历经四年,使南起杭州,北达通
州,长达1500余km的南北大运河有开始畅通(谭
新全等,2004;尹钧科,2003);建国后的北京又面临
着开辟新水源的问题,因此相继建成官厅水库,永
定河引水渠,密云水库,京密引水渠等来保证水源, 但是此阶段快速的城市发展,使北京又面I临着新的水源危机,因此,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的南水北调工程又成为解决北京用水紧张,扩大北
京水生态承载力的新寄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北京的城市水资源呈现组合s型曲线的发展模式. 但是这种发展的代价,风险,成本和对其它区域的生态健康的影响都值得进行进一步论证.
2.2城市生态需水的内涵
生态需水的概念最初由Gleick给出,他认为生
态需水是一定质量和数量的水给予自然生境,以求最适程度的改变自然生态系统过程,并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Gleick,1988).城市生态需水
是指维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水量(杨志峰等,2005).按照生态系统类型划分,城市生态需水量包括:①城市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植被蒸发需水,植被制造有机物需水和植被土壤需水(田英等,2003;姜翠玲等,2004;肖芳等,2004)),
主要的计算方法有面积定额法,潜水蒸发法和彭曼(Penman)公式改进法(姜德娟等,2003;,粟晓玲
等,2003;赵西宁等,2005);②城市河湖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维持城市河湖湿地存在的需水量,如河道基流,河湖蒸散需水和河湖渗漏需水等,维持水体自净能力和污染物稀释能力的水量,维持水盐平衡,水热平衡,水沙平衡的需水量等),河流生态需
水主要的计算方法有标准流量设定法(如7QlO法和Tennant法),栖息地法(如河道内流量增加法和CASIMIR(ComputerAidedSimulationModelfor InstreamFlowRequirementsindivertedstream)法,水力学法(如河道湿周法,R2CROSS法等),湖泊生态需水的主要计算方法有水量平衡法,换水周期法, 最小水位法和功能法等(姜德娟等,2003;粟晓玲, 2003;赵西宁等,2005).
3研究方法(Methodology)
3.1城市水生态足迹
城市水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如下:
9期周文华等:城市水生态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WEF=(+)/W(1)
式中,WEF为城市水生态足迹,为城市生态需水
量,为人类用水量,为城市可更新的水资源量,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又分为自产水
和入境水.对于城市生态需水量由于植被生态
需水,受限于天然降水补给,而人类活动的影响相
对较小,此处并不计算,因此城市生态需水量指河
湖生态需水量和地下水生态需水量.
3.2城市河湖最小生态需水量
城市河湖生态需水量指城市河流和湖泊生态
系统维持正常生态功能所需的水量,包括河湖蒸发
损失量,河湖渗漏损失量和河道基础流量(魏严昌, 2004).具体计算如下.
河湖蒸发需水量为:
W=A×(E一P)/10(2)
式中,为河湖水面蒸发需水量(10m);A为河
湖的面积(hm);E为河湖水面蒸发量(mm?a);p
为河湖内降雨量(mm?a).
河流基础流量需水量:根据Tennant(1976)的
研究,10%的平均流量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存的最小
瞬时流量.因此本文以各流域多年平均流量的10%
作为其最小生态需水量.
河湖渗漏需水量为:
W=y×Wb(3)
式中,为河湖渗漏需水量(10m);W为河湖的
基础流量需水量(10m),为研究区渗漏率.
河流输沙需水量:用以维持河流冲刷和侵蚀动
态平衡的输沙水量包括汛期,非汛期和洪峰期输沙需水量.对于北方河流而言,汛期输沙量约占全年
输沙总量的80%左右(杨志峰等,2003),因此,常被
用来作为河流输沙需水量计算.
=
St/max(C)/10(4)
式中,为河流输沙用水量(10m);S.为多年平均
输沙量(10t);C为第i年第J月的河水月平均含沙
量(kg?m.).
地下水最小生态需水量:地下水系统的最小生
态需水量为满足地下水采补平衡的存储水量.
4研究区概况与主要参数计算方法(General situationinresearchareaandparametersset)
4.1北京水资源概况
北京市隶属于海河流域,从东到西分布有蓟运
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5大水系(图2),共有较大支流100余条,全长2700多公里.除北运河上游的温榆河发源于本市军都山外,其它4条水系均自境外流人,5大水系下游均汇人永定河新河和海河,经天津市人海.其中蓟运河和潮白河为
饮用水和市政用水服务,永定河和大清河为工业用水服务,北运河为排放污水服务.
4.1,1水供给北京市主要水源为降水,多年平均
降水量约为600mm,其中最大降水量1406mm(1959 年),最小降水量242mm(1869年),但由于地势西
高东低,北高南低,这一特点极为不利于自然降水
的储存和保留,更易形成干旱缺水(杨雅云,1998). 河水系
河水系
河水系
河水系
河水系
图2北京市各流域水系分区图
Fig.2ThedistributionofwatershedsinBeijing
北京地表水供给来源于密云和官厅两大水库,
占全市地表水量的90%左右,50年代两大水库年来水量平均为40×10m,由于两库上游地区工农业
生产发展和城乡用水增加,入库水量急剧衰减.地
下水源供给北京市50%~70%的用水,由于持续干旱和地表水供应不足,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
自70年代以来迅速下降,而洪涝灾害的治理和水库的建设又减少了自然的补给.
2000年北京市污水处理再利用量为0,04×10 m,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1.2水需求1988~2000年北京每年总用水量
在40×10~46×10m之间,近5年在逐渐减少,地表水使用量在32%~44%,而地下水使用量在53% ~
67%,对地下水的依赖性极强.北京水资源利用耗
水率较高,1988年为86.38%,直至1996年才下降
为56.28%.此外,北京用水结构也在逐年变化,趋
势是工农业用水比重减少,工业用水比例由1988年的33.09%下降到2000年的26.04%;农业用水比
环境科学26卷
例由1988年的51.83%下降到2000年的40.82%; 生活用水(含环境用水)比重增加,由1988年的15.08%上升到2000年的33.14%.
2000年北京市用水总量为40.47X10m,其中
工业用水占24%,生活用水占31%,农业用水占44%,河湖补充用水占1%.农业用水比重过高,环
境补水比重较低,城市用水存在结构性矛盾.生活用水损失率11%,工业用水损失率15%,农业用水损失率0.6%,工业和生活用水损失率较大(图3). 2000年北京市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83L?人~?d~, 大气水
生物水地表水
土壤水
地下水
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且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用水水平,如德国慕尼黑等.
为了满足城市供水,北京市上游修建水库,使
河道的连通性遭到破坏,河道断流(干涸)现象十分严重,永定河(三家店以下)几乎全年断流,蓟运河
也经常断流.河流的生态需水得不到保证,而随着北京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水需求在不断增加,即使不占用生态用水,供需矛盾也已经非常尖锐.
上
游外部调水
城市
水系
水厂H生活l工业l农业II不可渗透地面
中水管
雨水管
下游
污水厂雨污合流管
图32000年北京市水循环系统(单位:l0m)
Fig.3ThehydrologicalcyclesystemofBeijingin2000(unit:10m)
4.2北京市水生态足迹主要参数计算方法
研究范围包括北京行政区所辖的18个区县,研
究时间为1956~2000年(除特殊说明),数据来源
为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00年1:10000北京市土地
利用详查图和北京市圆明园环评报告书.
城市河湖生态需水量包括市域范围内的所有
河流和城区湖泊,其中城市湖泊生态需水量(城八
区内)单独计算.主要参数计算方法如下.
(1)河流面积:假设北京多年的水体面积没有
多大改变,根据2000年1:10000北京市土地利用详
查图,将研究区流域分区图数字化,与河流分布图
叠加,提取各流域的河流分布图,并在GIS的支持
下,计算各流域的河流水面面积,主要提取的水域
类型为河流,滩涂,苇地和沼泽地,计算结果见表1.
表1北京城市河流生态需水参数统计
Table1TheecologicalwaterrequirementparametersofwatersysteminBeijing (2)河湖的渗漏系数:由于缺乏北京市湖泊渗
漏状况观测和研究结果,本文依据北京代表性湖泊
圆明园湖泊中福海,长春园和绮春园的渗漏系数估
算北京城八区湖泊的渗漏系数.圆明园绮春园湖底
为1.5~2.0m厚的粘土层,天然防渗性能好,渗漏
系数为1.9X10~cm?s~;而福海和长春园底泥层
厚度较小,渗漏性较强,渗漏系数为3.3X10
cm?s
①
.
北京的湖泊大致可以分为这两类:一类为
①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5,7l—l26
9期周文华等:城市水生态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修建较早的湖泊,经过常年淤积,渗漏性差,另一类
为新建的湖泊,渗漏性强,因此本文选取二者的平
均值R[12.25×10~cm?s作为北京城八区湖泊的渗
漏系数.北京市河流的渗漏率取海河流域河流的渗
漏率0.15(魏严昌等,2004).
(3)地下水生态需水参数:根据北京的实际情
况,本文取1980年地下水位7.24m为标准.与1980
年比,2000年北京市地下水位累计下降8.12m,储
量累计减少41.57×10m,即平均每年减少2.08×
10m.根据采补平衡的原则,北京市地下水生态需
水量为多年平均亏水量与补水量之和26.34×
10.m.
(4)人类用水量和水资源量:北京市多
年平均人类用水量42.8×10m(1988~2000年).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1.98×10m,多年平均
地下水水资源量为27.09×10m,扣除地表水,地
下水重复计算量9.08×10.m,当地自产天然水资
源量39.99×10.m,多年平均地表入境水量为16.1
×10.m
,北京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6.09×
10m.
5结果(Results)
5.1北京城市最小生态需水核算
根据3.2节中的计算公式和4.2节中的计算参
数,北京城市最小生态需水核算结果如下:城市河
湖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0.45×10m,其中城市建成
区湖泊最小生态需水为0.63×10m,城市河流最
小生态需水量为9.82×10m,其中蓟运河,潮白
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5大水系最小生态需水
量分别占城市河流最小生态需水量的4.61%,35.
48%,31.66%,15.51%,12.74%(表2).地下水需
水量为26.34×10m.
表2北京城市河流生态需水核算
Table2TheecologicalwaterrequirementofwatersysteminBeijing10m?a 合计5.581.770.279,82
5.2北京市水生态足迹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知,北京市多年平均的水
生态足迹为1.42,即维持北京城市生态健康的用水
量是其承载能力的1.42倍.此结果一方面反映了北
京市人类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分配失衡,人类用水占
用了本属于自然的生态用水,另一方面北京的物质
和能源的供给严重依赖于北京以外的地区作为其
资源的供给库和废物的吸纳库,北京的水代谢也不
例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市一部分用水量占用
了行政边界以外地区的生态用水,主要表现在河北
应急供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和占用了本属于
下游城市天津市的生态用水量.
6讨论(Discussion)
水生态足迹方法可以使决策者和公众较为直
①北京市水资源规划报告.2000
观的获得该地区水生态占用的现状,从而为城市水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水生态承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城市寻找新的水源或调水,或降水量的增加都会改变本地区的水生态承载力,北京城的水资源呈现组合s型发展模式.北京是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第一期2010年,向北京供水10×10m.第二期2030年,向北京供水15×10 m.南水北调通水后,如果我们不考虑对源头和沿途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近期必将增加水生态承载能力,缓解北京的水资源危机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带来的水生态赤字问题,但是从长期来说影响还不确定.
北京市多年平均的水生态足迹为1.42,即维持
北京城市生态健康的用水量是其承载能力的1.42 倍,在多年平均的状态下,如果将水生态足迹的理
1530环境科学26卷
想值定为小于等于1,则人类多年平均的合理用水量的最大值为19.3×10m,北京的节水和回用水
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以上结果表明,北京水资源利用是不可持续的.此结果仅为基于水资源量的多年平均的水生态足迹,尚未考虑地表和地下水的水质需水,如考虑水质需水,这种水资源分配失衡和过度占用的现象将更加严重.而且由于北京降水年际变化幅度大,丰枯水年全市平均降水量可相差3.5 倍,因此,如遇枯水年,此结果还会增大.
北京的水生态赤字主要是由于人口过于密集
及水资源缺乏造成的,那么是否有可能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减少水生态赤字呢?答案是可能的.参照国外的经验,通常采取的做法为:①疏
散和控制人口数量;②通过包括信息,生物技术,节
水设施技术,高技术工业在内的技术发展减少人类
需水量;③提高环境意识,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消费方式,建立水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
系;④强化水管理,调整产业和种植结构,增加日常
生活,农业及工业的用水效率;⑤政府必须改变水
资源管理的政策,完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需水保护
法律与条例,制定合理的水价体系,建立包括生态
需水核算在内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体系,建立流域内
的水资源管理组织,有效地协调,监督水资源的利
用,并缓解流域上下游之间争水的矛盾.
责任作者简介:王如松,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
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
第一副主席兼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城市生态学及产业生态学研究,先后主持并完
成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国际合作课题,在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取得重
要成果.先后获国际人类生态学突出贡献奖和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次,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在城市及人
类生态学领域撰编论着16本.
References
FolkeC,JanssonA,LarssonJ,eta1.1997.Ecosystemappropriationby citieslJI.Ambio,26:167—172
GleiekPH.1988.Waterincrisis:Pathstosustainablewateruse『J]. EcologicalApplications,8(3):571—579
JeneretteGD,MarussichWA,NewellJP.2005.Linkingec0logical footprintswithecosystemvaluationintheprovisioningofurban freshwater[OL].EcologicalEconomics.http://www. /science?一
0b=OuickSearchListURL&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