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阜(fù)盛痉(jìng)挛舐(shì)犊情深刚愎(bì)自用
B.症(zhēng)结揶(yē)揄拾级而上(shè)恬(tián)不知耻
C.谥(shì)号囹圄(wǔ)天崩地坼(chè)闻着咋(zé)舌
D.和(huó)面编纂(zuàn)奴颜婢(bēi)膝风驰电掣(c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要盲不繁标炳史册精炼针灸B.金碧辉煌鸠占鹊巢影碟账目
C.一笔勾消殒身不恤安详急躁D.嘎然而止原型毕露暮霞纯粹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小时候,我特别期待到亲戚家______,因为可以迟到好多号吃的。

②因为不堪盛名之累,他隐姓埋名,暂时隐居山林,图个耳根_____。

③崇祯皇帝居然_______,励精图治,但还是没能挽回明王朝灭亡的命运。

A.做客清净宵衣旰食B.做客清静夙兴夜寐
C.作客清净夙兴夜寐D.作客清静宵衣旰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B.小李为了赶作业,字写得龙飞凤舞的,很难让老师辨认。

C.我和他已经共事30年了,却始终深交,让人有白头如新之感。

D.这件事后非常严重,我大家都希望在解决时能做到大而化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的老家在吉林,近几年,家乡五风十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B.我小时候有一个好朋友,自从他搬家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上周,突然知道了他的下落,譬如空谷足音使我兴奋不已。

C.王老师是国家级骨干教师,省语文教学能手,他讲课善于引而不发,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去解决。

D.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不足之处,我们不应该求全责备他人的缺点。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带路”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因为款路轨距标准不统一而导致运输不畅通,不能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B.记者跟随“藏族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巡礼”采访闭,走进藏乡羌寨进行实际走访时发现,藏羌文明产业走廊正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民生和增收致富做贡献。

C.记者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始芳获得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属于科学界“第一巨奖”,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D.听到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进行了一系列月球科学探测活动的消息传来,大家无不为中国科技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而自豪。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峰会期间新闻中心共接待大约来自近70个国家的中外媒体记着共1.8万人次,并成功举办12场新闻发布会。

B.越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如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C.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
过程,一直享有盛誉。

D.目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至此,全国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大道30个。

8.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地的人们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自己所真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即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③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人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真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⑥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融洽方案却无人理睬
A. ①③②⑥⑤④
B. ①③⑤④②⑥
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师德如山,让人仰止;师恩如海,难以为报。

适逢先生80岁寿诞之际,诚邀各位回到老师身边,大贺恩师高寿。

B.作为公司的一名新员工,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台。

得知自己获奖,既意外又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D.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近一点绵薄之力。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梁书》。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是史”之首,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也是一部散文著作。

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如《烛之武退秦师》。

C.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鲁迅的杂文,巴金的小说,夏衍的报告文学影响最大。

在世界文学史上,我国的鲁迅和俄国的果戈理都以《狂人日记》为题写过小说,成为文坛佳话。

D.《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的标题。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苏轼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诚能得樊将军首②县令,诚主也
B.①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于是,辞相印不拜
C.①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2.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以其无礼干晋,且贰干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
(3)皆白衣冠以送之(4)使使以闻大王
(5)群臣怪之(6)箕踞以骂曰
(7)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9)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10)必蹶上将军
(11)为汉家除残去秽(12)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13)草行露宿(14)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15)与先君子善(16)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A.(1)/(3)(7)(8)(14)/(2)(13)/(4)(10)(16)/(5)(6)(12)/(9)(11)(15)B.(1)(3)(7)(14)/(2)(6)(13)/(4)(8)(10)(16)/(5)(12)/(9)(11)/(15)C.(1)/(3)(7)(14)/(2)(6)(13)/(4)(8)(10)(16)/(5)(12)/(9)(11)/(15)D.(1)/(3)(7)(14)/(2)(6)(13)/(4)(8)(12)(16)/(5)(10)/(9)(11)/(15)
13.下列四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B.不犹愈于家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避哨竹林中敢以烦执事
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4.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卿能办之者诚决②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③俘累其男女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⑦顷之,烟炎张天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⑦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②子亦有不利焉③为巡船所物色
④召入,使拜夫人⑤约为婚姻⑥权起更衣⑦未得与项羽相见
A.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⑦
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以下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
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
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捐:捐献
B.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诚:如果
C.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方:方圆
D.人众车舆,万物殷富舆:众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祸且及身矣臣死且不避,杯酒安足辞
B.将相欲移兵而诸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C.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项城之人无死伤焉
D.为天下兴兴利除害贾家庄几为巡激所陵迫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爱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康礼。

C.尉佗亦能审视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房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以下小题。

何点,字子晰,年十一,居父母忧,几至灭性。

及长,感家祸,欲绝昏宦,尚之①强为娶琅邪王氏。

礼毕,将亲迎,点累涕泣,求执本志,遂得罢。

点明目秀眉,容貌方雅,真素通美,不以门户自矜。

博通群书,善谈论。

点虽不入城府,性率到,好狎人物。

邀游人间,不簪不带,以人地并高,无所与屈,大言琪踞公卿,敬下。

或乘柴车,蹑草靥,恣心所适,致醉而归。

故世论以点为孝隐士,大夫多慕从之。

时人称重其通,号日“游侠处士”。

宋泰始末,征为太子洗马。

齐初,累征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并不就。

园有卞忠贞冢,点植花于冢侧,每饮必举酒酹之。

招携胜侣,清言赋咏,优游自得。

性通脱好施,远近致遗,一无所逆,随复散焉。

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点雅有人伦鉴,多所甄拔。

知吴兴丘迟于幼童,称济阳江淹于寒素,悉如其言。

哀乐过人。

尝行逢葬者,叹日:“此哭者之怀,岂可思邪。

”于是悲恸
不能禁。

梁武帝与点有旧。

及践阼,手诏论旧,赐以鹿皮巾等,并召之。

点以巾褐引入华林园,帝赠诗酒,恩礼如旧,仍下诏征为侍中。

捋帝须日:“乃欲臣老子。

”辞疾,不起。

复下诏详加资给,并出在所,日费所须,太官别给。

天监二
年卒,诏给第一品材一具,丧事所须,内监经理。

(节选自《南史·何点传》)
【注】尚之即何尚之,何点祖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B.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C.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D.尝行经朱雀门街/有自车后盗点衣者/见而不言/旁人禽盗/与之点/乃以衣施盗/盗不敢受/点令告有司/盗惧乃受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父母忧是居父母之丧,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

居忧也可指遭遇亲人离世。

B.亲迎,指“迎亲”,是古时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为古代汉族婚娴礼仪六礼之一。

C.琪踞,即“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简称箕或踞。

这是一种轻慢的姿态。

D.在封建社会,帝王年号常用来纪年,如泰始、天监等。

年号在用词上多有祈福、歌颂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点容貌方雅,博学善谈。

他眼明眉秀,容貌方正文雅,真率自然,豁达友善,不因门户高贵自夸;博览群书,善于谈论,与公卿高谈阔论。

B.何点无所拘束,从容悠游。

他性格爽直,不插簪系带,有时乘着柴车,穿着草鞋,随心漫游,酒醉而归;招聚好友,赋诗吟咏,悠闲自得。

C.何点好为隐士,无意仕进。

很多士大夫仰慕追随他,人们称赞和重视他的博通,称他为“游侠处士”;宋、齐朝廷多次征召,他都没有就任。

D.何点善于鉴才,哀乐过人。

无论是年幼的丘迟还是低微的江淹,都曾得到他的赏识;他曾经路遇丧葬,想到哭者的悲伤,也不禁悲痛大哭。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践阼,手诏论旧,赐以鹿皮巾等,并召之。

(2)捋帝须日:“乃欲臣老子。

”辞疾,不起。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
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四、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
①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

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③日星隐曜,_____________;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④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揭示了人们经受艰苦磨
难的益处。

⑤《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解释自己判断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望》
五、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

”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摘编自《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201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附:
材料二:
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与使用海归,仅39.5%的企业在招聘时没有明显区别,者表明海归群体在回国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优势调查显示,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

如20%的单位认为海归员工在本单位的晋升途径更快捷。

17.5%的单位海归员工的工作岗位更核心等。

被调查者在分析自身回国就业劣势时,半数人认为自己“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以及“回国时间晚,错过校招季”。

还有三成被调查者认为“岗位海投效率低”和“缺乏完善职业规划”是自身的回国就业劣势。

(摘编自《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材料三:
光明网评论员: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现代文阅读答案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阅读答案。

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

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

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为霞满天的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

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摘编自《杨振宁入籍入院,显中国引力效应》,2017年2月22日网)
【1】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是新闻报道,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还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巨大的发展能量。

B.材料二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机遇与挑战的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实现国内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C.材料三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宇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D.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

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杨振宇、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老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
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

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

自杨荫榆带军警入校,至章士钊雇老妈拖出,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

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作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
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

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的不要回头。

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的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
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原文选自:痛哭和珍作者:石评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