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名词解释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补偿点
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的下限。
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强度不断下降,当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
即光合作用过程气体交换中CO2的吸收量和呼吸过程所释放的CO2量完全相等时,就测不出有效光合强度。
寒害(Chilling Injury)主要指热带、亚热带作物在冬季生育期间温度不低于0℃时,因气温降低引起作物生理机能障碍,导致减产甚至死亡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冻害(cold injury)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
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常发生的有越冬作物冻害、果树冻害和经济林木冻害等。
植物生态学就是以植物群落和植物种群为基础和核心,通过分析植物与环境、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关系)及其实现的过程(生态过程),研究群落中植物结合和种群生态分化的规律,目的是维护生物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保证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优良的生态环境。
光周期性: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植物光周期的反应主要是诱导花芽的形成和开始休眠。
积温表示热量条件的指标,用来说明生物各生长发育阶段和整个生育期所需要的热量条件。
计算方法:一段时间的平均温度减去温度基本值与天数的乘积
有效积温。
用公式表示: K=N·(T-T0)
式中,K为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植物或变温动物,其发育都是从某一温度开始的,而不是从0度开始,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为发育起点温度)。
树种的耐阴性
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
即在庇荫条件下,完成其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是一种遗传特性,因树种不同而有差异。
林业上根据耐荫性的差异把树种大致归并为三类:
(1)耐荫树种:能忍受庇荫,在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甚至有些只有在林冠下才能完成其更新过程。
这类树种包括暗针叶树及一些枝叶浓密的常绿阔叶树种,典型的耐荫树种如冷杉、云杉、杜英等。
(2)阳性树种:不能忍耐庇荫,在林冠下一般不能完成更新,典型的阳性树种有落叶松属、杨属、柳属、桉属等。
(3)中性树种: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树种,如杉木、毛竹等。
树种的耐荫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受生理状况、生长环境的影响。
树木在幼龄期耐荫性较强,中龄以后,耐荫性显著减弱。
同一树种,生长在肥沃土壤或气候适宜条件下较耐荫,生长在贫瘠干旱土壤或严酷条件下则更喜光。
树种耐荫性是树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生态特性,它不仅直接反映树种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同时也反映树种对其他环境因素的适应,如阳性树种适应性较强,比较耐瘠薄干旱,而耐荫树种喜肥、湿,不耐干旱瘠薄,适应性较弱。
林业上各种措施的实施,从育苗到主伐方式都须考虑树种的耐荫性。
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
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
分类: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生态型(ecotype)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此词主要用于植物。
生态型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代表不同的基因型,所以即使将它们移植于同一生境,仍保持其稳定差异。
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称作植被(Vegetation),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
把群落中各个层或层片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群落作用最明显的种,称为优势种。
在主要层片(建群层片)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或为共建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
主要标志为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植物群落动态最重要的特征。
其过程大多由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和逐年变化组成。
是地表同一地段顺序地分布着各种不同植物群落的时间过程。
演替过程中,最早定居下来的物种称先锋种;演替过程中最初形成具在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群落称先锋群落。
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群落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演替。
逆行演替(retrogressive succession):群落由高级阶段退回低级阶段发展的演替。
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竞争、反应等阶段,当群落达到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时(物种组合稳定),群落演替渐渐变得缓慢,最后的演替系列阶段称演替顶极;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称顶极群落。
地带性植物群落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指地球表面由于热量和水分等环境因素,由南至北形成随纬度的,或由海洋向内陆而形成大致与经度平行的梯度变化,引起植被大体上沿纬度或经度成水平更替的现象,这包括了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植被垂直地带性是指植被类型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交替地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一个高度足够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的植被带系列类似于该山所处的水平地带植被到北极的水平地带植被。
园林生态系统
广义的园林生态系统可理解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生态子系统,即城市地域范围内主要以生物和自然环境构成的集合体。
狭义上的园林生态系统仅是城市自然生态子系统中的一部分,即城市建成区内部的人工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它是由人工园林植物为主、其他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辅等生物群落与其外界城市环境条件构成的。
最小面积方法:至少要在这样大的面积内采样才能观察到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物种。
种—面积曲线确定最小面积
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
当种群数量偏离平衡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有一种能使种群返回平衡水平的作用,称为种群调节
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
也称为生活史对策
群落交错区(ecotone)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简单地说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edge effect)是指群落交错区内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杨乐韵小组:
8.城市立体绿化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墙面绿化、坡面绿化、高架桥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
9.城市坡面绿化具有哪些生态效益?
1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和环境效益
2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3改善土壤结构与水文地质条件。
曹佳丽小组:
通常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会造成哪些危害?
∙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破坏野生植物、动物以及昆虫的栖息地,使部分本地植物灭绝;减少生物的多样性;改变自然生态过程,导致植物群落的演替发生变化;防碍与扰乱本地植物之间的联系,如授粉、寄生植物的关系以及种子的传播。
∙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降低,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降低
∙影响当地气候
∙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大多数能分泌化感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长或者叶茎等含有毒化学物质,阻止动物取食,有利于其种群扩散。
直接减少物种数量, 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的数量
∙改变物种进化方向,改变群落的遗传多样性,已威胁本地近缘种。
∙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通过改变侵人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对当地社会、文化甚至人们健康也产生了严重危害。
入侵植物通常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力,在种间竞争中有较强的优势,易形成大面积单优种群,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黄蔚蓝小组 :
道路铺装是怎么影响植物的生长的生态因子,请举例论述。
以土壤因子为例,铺装等硬覆盖会对行道树立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温度、微生物含量的变化以及土壤呼吸等方面带来影响。
具体表现为:
1、铺装使得土壤的层次和结构发生变化,如土壤变厚实、孔隙变少,有机质变少,但对N、P、K含量影响不大
2、铺装铺设使得土壤微生物含量减少,进而影响到树木的营养供应。
3、铺装能使土壤温度变高,夏季对树木根系和树干造成高温灼烧,在秋季降温时会由于巨大温差使得细胞膜破裂,进而死亡。
4、铺装能阻碍大气和土壤间的气体交换,使得大量CO2积聚在铺装以下,影响物质运输,最终导致树木死亡。
2.城市环境对城市人口的影响。
一)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对城市人口的影响
1.城市拥挤现象的表现
2.城市拥挤的负面效应
(二)环境污染对城市人口的影响
1.大气污染对城市人口的影响
2.水污染对城市人口的影响
3.土壤污染对城市人口的影响
4.噪声污染对城市人口的影响
一夏梦琪小组
问题:简述植物生态因子对垂直绿化植物的影响及其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答案:(没有标准答案,可根据以下几点作详细回答)
影响垂直绿化植物的生态因子主要有光因子、水因子、土壤因子、温度因子、大气因子。
1、在光因子方面,光照长度、光照强度、朝向、城市光污染等都会影响植物的选择。
而且需要结合垂直绿化的不同形式,如在墙面绿化中,按照墙面向阳位置选择相应特性的植物,考虑植物的耐寒力,是否喜阳或喜阴;又如在立交桥绿化中,针对光照条件不足的环境特点,应选择耐荫植物等。
2、在水因子方面,需要考虑的有耐水(旱)性、灌溉技术等。
如针对桥梁绿化中水分供应难的特点,应选择耐旱的植物;在驳岸绿化中,针对滨水空间的特点,应选用耐水性强的植物等。
3、在土壤因子方面,包括土壤和植物的耐瘠薄、酸碱性、质地。
如立交桥绿化中,针对土壤贫瘠的特点,应选择勒杜鹃等耐贫瘠的植物。
4、在温度因子方面,需要考虑极端温度,城市热岛效应等。
5、在大气因子方面,有空气污染、酸雨、抗风性等因素。
如屋顶绿化中,屋顶上空风力较地面大,特别是台风季节,需要选择抗风、不易倒伏的植物种类。
二林晓君小组
问题::简述湿地植物与湿地生态因子的相互影响及其在配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参考:
1、湿地公园的生态因子主要有气候、土壤、生物及人为因素
(1)气候因素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其中水分因子是湿地最为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水情和水质的情况对湿地植物的选择和生长的影响很大;而湿地植物,特别是大型维管束植物,它们往往直接与水文过程发生作用,或者本身就是水文过程进行的基本载体,如对减缓水流、持留降水、蒸腾蒸发作用等,进而对湿地水文过程具有重要的反馈控制作用。
(2)土壤结构对湿地公园的营建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砂土营养物含量低,植物生长困难,而且容易使水体快速渗入地下,所以不宜设在最下层。
而粘土矿物有利于防止水体快速渗入地下,并可限制植物根系或根茎穿透,故通常采用粘土构筑湿地下层。
壤土也可以代替粘土置于底层,但应适当增加厚度;而湿地植物的凋落物、根系的生长,也会影响湿地土壤的渗透性。
(3)湿地公园的生物主要指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等。
动物所产生的废物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物质,同时,动物还可以为植物授粉、传播种子;而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吃住;这些相互关系是维持湿地的生态系统的原因之一。
(4)湿地公园是人类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对其他因子带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而植物本身的生化特性也给人类带来了有利和不利(如有毒、过敏等)的影响。
2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将湿地基地分区,然后根据分区的生态特性、视觉效果和造景手法进行湿地植物的配置
(1)原则:对湿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生态方面的土壤、地形形貌、水分、动植物和周围居民对湿地景观的影响和期望;在本土植物的基础上以水生植物的配置为重点。
(2)分区配置:湿地公园主要可以分为深水区(>0.9m)、浅水区(0.3m-0.6m)、水边区(<0.3m 线性叶)、岸线区(规则式、自然式驳岸)、沼泽区
(3)视觉效果:主要考虑色彩、形态、质感以及香味等因素。
色彩以简洁为主,形态上要以一种为主导,质感要有连续和过渡,不同种香味的植物最好分开种植,避免相互影响,产生不良影响。
(4)造景手法:主要考虑物种比例、平面设计、立面设计;整个湿地公园要有总基调植物作为主要标志,各个区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平面上我们注重倒影、岸线及水面的营造;而在立面上要考虑多层次的配置。
三凌佳楠小组
问题1:简述芳香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特点
参考答案:
1、植物的“芳香美”不受视线限制
植物造景是通过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要素来实现的,其观赏效果的发挥均与环境光照或观赏者的视觉感有关,当环境光照不足或人的视力受限时,植物景观的观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发挥。
芳香植物散发的香味是通过刺激嗅觉而使人产生美感,它不受环境光线或人的视力影响,在环境光线很弱,甚至没有光线的情况下,香味就代替了物象的作用,会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不同的美的意境。
2 、植物的芳香具有调节身心的功能
环境中的植物芳香或浓郁、或清雅、或甜蜜,都能给人以嗅觉的享受,具有舒缓紧张情绪、消除疲劳、减少焦虑和沮丧等功效,令人心情愉快,给人安宁、幸福之感,可使人始终保持轻松的生活心态,积极的工作热情。
通过对城市公园的调查得知,在以芳香植物为主的
绿色环境中,人们的皮肤温度可降低1 ~2 ℃,脉搏每分钟减少4 ~8 次,呼吸慢而均匀,心脏负担减轻。
3 、植物的芳香能杀灭病菌,净化环境
植物的芳香中含有醇类、酚类、醛类、酮类、帖烯类、醚类、半帖烯类等多种萜类和酯类化合物以及其他抗氧化物质、抗菌物质等成分,植物通过空气流通的作用,能将这些微小分子扩散到环境中,达到杀灭病菌、净化空气的作用。
如,丁香花开放时,散发的香气中含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净化空气能力很强,杀菌能力比石碳酸强1倍以上,室内放一定数量盛开的丁香花,有预防传染病的作用,还对牙痛病人有安神止痛的作用。
桂花、玉兰等芳香植物也都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4、植物的芳香有助于园林意境的形成
中国园林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讲究“含蓄的意境”,植物芳香是意境形成与表达的有效方式。
中国园林利用植物的芳香来营造意境已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汉汉武帝修建上林苑时就应用了大量芳香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经典设计,如苏州园林沧浪亭的“闻妙香室”,;拙政园的“远香堂”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的“香远益清”等,均纷纷借用桂花、梅花、荷花、玉兰等香花植物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体现出造园者利用香味表达意境的感悟。
问题2:列举三个以上(包括三个)芳香植物的医疗保健作用
芳香植物医疗保健作用
玉兰散发的香气具有清脑和驱散风寒的作用
樟树散发的芳香性挥发油即可以祛风湿和止痛,
也可以舒筋、活血、提神、醒脑的功能
橘子香味在预防皮肤癌、大肠癌方面有明显的效
果
薰衣草香味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治疗神经性心
跳、腹痛、胀气和周期性偏头痛等症都有很
好的效果
鼠尾草香味能滋养大脑,被誉为“思考者之茶”
牡月香味可以使人产生愉快感,还具有镇静和催
眠作用
杜鹃香味对气管炎、哮喘病有一定的疗效
桅子和玫瑰花香床有助于治疗咽喉痛和扁桃体炎
丁香花香味能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和吐泻,同时对牙
痛有安静止痛的作用
桂花香味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解郁、清肺、
辟秽之功能,对治疗支气管炎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
菊花挥发出的芳香物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使儿
童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同时菊花的香味还
能清热祛风、清肝明目,对头痛、头晕、感
冒和视力模糊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香叶天竺葵香气具有平喘、顺气、镇定神经、消除疲劳、
促进睡眠的功效
台湾扁柏香味可以降低血压
迷迭香和薄荷香气对人的想象力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松、柏部分松柏的挥发物具有舒筋、活血、提神、
醒脑的功能
黄婕组
问题:城市土壤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1.土壤无层次;
2.土壤密实、结构差;
3.土壤侵入体多;
4.土壤养分匮乏;
5.土壤微生物活性差;
6.土壤受到城市化、工业化的污染。
周云组20高架桥下空间植物生长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岭南地区有哪些适合做高架桥下造景的植物品种,以及有哪些优势?
问题二:影响桥下植物长势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一:
乔木:木棉,澳洲鸭脚木,细叶榕,柳叶榕,芒果
优势:常绿,较耐阴且观赏价值高
灌木:灰莉,九里香,美蕊花,海桐,垂叶榕,大红花,棕竹,杜鹃,希茉莉,花叶垂榕,黄金榕,萼距花
优势:耐阴或较耐阴,观花或观叶灌木改变桥底绿地的阴沉浓绿,使之更简洁明快。
藤本:异叶爬墙虎,薜荔,炮仗花,变色牵牛等
优势:生长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攀爬吸附效果好,异叶爬墙虎和薜荔混栽绿化可以有效填补异叶爬墙虎叶大留下的缝隙及其冬季落叶后保持桥柱常青的绿化效果。
草本:水鬼蕉,合果芋,紫万年青,春羽,大叶红草,花叶艳山姜
优势:观赏价值高,丰富绿地的植物层次,色彩斑斓。
草坪和地被植物:蔓花生,细叶结缕草,台湾草
分析二:主要从植物生活所必须的五大要素分析: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土壤。
1、高架桥下光照不足影响植物光合作用;2、高架路面的荫蔽作用使得太阳辐射减少,影响了桥下和周围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桥外气温明显高于桥底气温,桥底下相对湿度比桥外高5%~10%,3、高架桥形成了大面积的桥阴,改变了桥下和周围热量分布状况,使空气的对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桥下风。
由于桥下风速增大,加快了桥阴下的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使桥下植物易发生干旱。
4、粉尘与污染:高架桥阴绿地两侧及上方为交通通道。
车辆排出油性雾粒的尾气,严重污染植物的叶片,同时,快速行驶的汽车扬起的粉尘直接飘落在叶面上,使得叶片粘满油性污垢,造成桥阴植物的枯萎、枯梢、叶枯和叶面皱褶。
甚至由于长期的叶面滞尘造成生理性霉污病。
5、土壤理化性质:高架路下的土壤大多是在建设后期进行的填埋,有些地方原来就是道路加以填土形成的高架路下绿化种植带,有些地方即使原有种植土层,此时也面目皆非了,大量表土已被清出,深层土被翻到表层,土中混杂了大量的渣石和其他行的填埋,虽然在绿地建设中进行了部分或全部换土,但作为替换的大部分是黄土,是从其他工地挖来的地基土,这种土黏性大、易板结、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不利于植物根的生长发育,往往造成新植树木的死亡或生长不良。
温顺怡组热岛效应
一、城市热岛效应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1对植物物候的影响
1)提前植物物候
同城市热岛效应对植物物候的影响在北美地区最为显著,亚欧次之。
城市地区植物绿度始期、休眠始期分别比周边地区植物平均提前4~9d及2~16d。
2)推迟植物物候
植物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总体趋势是提前的,但不乏有推迟现象。
推迟的原因可能是冬季温度升高导致植物打破休眠的低温有效积温减少,达不到植物萌芽所需有效积温的最低要求。
2 植物表现出功能调节与形态调整
热岛点的植物具有较大的叶面积和叶生物量,植物倾向于将更多生物量分配到叶肉部分,减少叶柄的生物量投入,从而获得更多的碳水化合用于自身生长。
热岛中的植物具有较小的比叶面积以及较低的单位重量叶氮含量和单位面积叶氮含量,
二、如何利用植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增加绿化投资,提高绿化覆盖率, 特别是中心城区。
2营造城市楔形绿地和环城绿化带
3提倡和发展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
4绿地系统发展要轻重有序、缓急结合
5优化植物配置,避免单一的绿地类型,选择蒸腾作用强、固碳能力强、叶层厚、叶片数量多的植物。
江中瑜组
简述外来入侵植物的特点及危害
答:特点1、生态适应能力强。
2、繁殖能力强。
3、传播能力强。
危害:1.破坏生态环境
2.直接威胁人畜健康
3.引发纯种优势的消失
1、简要说明植被的护坡机理(即植被护坡通过哪些方面来实现)。
植物护坡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坡面植物的地下根系和地上茎叶。
地下广布的根系纵横交织,大大增加了土体的固着和结持力, 地上部分的茎叶可减少或防止降雨对地面的直接撞击溅蚀。
2、探讨一下植物护坡的诸因素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
植被护坡的作用是双向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即植被护坡在水土流失、吸收噪音及绿化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然而在和边坡稳定性的关系上,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是同时并存的,植被护坡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见表1。
在实际工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植被护坡的优点,又要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
问题一:
影响植物隔音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影响植物隔音效果的因素有1、植物结构组合从不同植物群落降噪效果的比较可知,乔灌结合的复层结构群落降噪效果优于一般的灌木林或没有下木层的乔木林,且各层次紧实结合的群落降噪效果较优。
同样植物组成、类似结构的复层结构群落,其乔木层高度越高,降噪效果越明显。
此外,所选乔木树种应冠大浓荫、分枝点低,灌木树种应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和耐贫瘠性,并尽可能以速生树种为主。
2、叶型在噪声低频段植物隔声效果差别不大,但在高频段,叶型较大、叶表面被毛、枝叶相对繁茂的植物,其隔声效果较好。
3、距离,植物隔音降噪的作用会随着绿化带的宽度增加而不断加大,而将绿化带与噪声源保持适宜距离则会有更佳的隔声效果。
4、地形,地形有较明显的降噪效果,有试验测定结果表明,高2m 、宽20m 的土坡可降噪约10dB(A)。
因此,构建降噪群落可考虑营造地形,提高降噪效果。
问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