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临床护
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间收治的12 例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护理方法。
结果:导致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8例、胎盘因素2 例、软产道损伤2
例,采取积极的抢救、治疗、护理后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患者死亡。
结论:产后出血的防治,关键在于加强孕产期保健、筛查高危妊娠;早发现、早处理;认真做好产前预防、产时监测及产后观察等护理工作,消除出血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因素;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
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4)03-01387-0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
者,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出现急性肾衰,严重危及产妇生命。
为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护理措施,特对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
12月间
收治的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患者,年龄18〜32岁,其中初
产妇9例,经产妇3例;出血量在500ml〜800ml之间的有7 例,在800ml〜1000ml之间的有4例,高于1000ml的有1 例。
在产后出血原因方面,有8 例产妇由于子宫收缩乏力,
2例产妇由于胎盘因素,2 例产妇由于软产道损伤
1.2 诊断与处理如果发现产妇阴道出血较多,医生应当仔细观察子
宫收
缩状态,发现患者子宫柔软轮廓不清,或者通过按摩之后发现子宫变硬,我们就可以判定是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如果胎儿娩出后半小时以上胎盘尚未娩出,伴有阴道出血,则可判定为胎盘滞留引起的产后出血;如果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流血,另外胎盘母体面或胎膜有缺损,刮宫可见残留的胎盘组织或胎膜,则可判定为胎盘胎膜残留引起的产后出血;如果胎儿娩出后即见阴道出血,胎盘娩出后宫缩良好而阴道仍出血不止,实施阴道检查,发现宫颈或阴道壁有裂伤出血,则可判定为软产道裂伤引起的产后出血;若产妇有血液系统疾病或由于分娩引起DIC 等情况,表现为持续性阴道流血,血液不凝,止血困难.同时可出现全身部位出血灶,则
可判定为凝血功能引起的产后出血。
1.3 护理方法
1.3.1做好预防异常产、并发症都容易造成产后出血,
因而在患者围生期时应当做好健康宣教,尽量筛查高危产妇,根据情况在分娩前做好较为充分的针对性抢救准备。
加强对高危产妇的重视,对其可能出现的各种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对患者产后出血实施良好的预防和控制。
1.3.2心理护理解除孕妇对分娩的恐惧心里,产妇在分
娩后,身体和精神都处于疲惫状态,此时如果发生产后出血会给产妇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恐惧感,不利于治疗。
因而护理人员在抢救时,应当注意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采用亲切的语言给产妇充分的安慰,对于抢救以及病情变化应当及时给予解释,逐步缓解其恐惧心理。
1.3.3生命体征观察和处理注意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
变化,观察子宫恢复情况,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对出血量进行精确计算,做好记录,产后出血病情危急,极易造成患者休克,进而危及产妇生命。
因此一旦发现该病迹象,应当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及时实施吸氧、保暖等
一系列处理。
1.3.4预防感染:产后出血产妇的抵抗力下降较大,极
易发生产褥感染,应做好预防感染工作。
确保病床清洁平整,对阴道流血量、生命体征、会阴切口进行严密监测;遵医嘱静脉输入抗生素,进行会阴冲洗,每天两次,确保会阴清洁;
产房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适时开窗通风;饮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富含铁质的食物,保证营养充足、睡眠充足,促进身体康复。
2 结果通过对12 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
三天后,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并发后遗症,没有发生死亡病例。
3讨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分娩期严重并发症,现阶段已经
成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大约占到分娩总数的2%〜3%,其中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为常见,统计显示,宫缩乏力性出血已经占据产后出血的
7%-8%。
通过对本组12 例产后出血的护理,我们可以体会
1) 到防治该病重在预防。
其中不同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
力。
产妇子宫会在巨大儿、羊水过多等因素的影响下过度膨胀,拉长
肌纤维,削薄子宫肌层,从而对产后子宫肌肉的正常收缩和收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最终引发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会在产程延长和产后宫缩乏力的情况下增多,尤其是胎盘粘连等因素会延长第三产程,使产妇无法正
常排出胎盘,从而对宫缩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就必须进行宫腔操作,使产后出血量增加,也使产妇感染的几率上升
[2] ;2)胎盘因素。
前置胎盘、胎膜早破等病理因素极易引
发早产,加上产后子宫对缩宫素不敏感,产妇子宫具有较差的收缩性,极易造成产后出血;3)软产道损伤。
产后的出
血量会在临床医师不够熟练的操作技术或较长的操作时间的作用,使产妇软产道损伤的几率增加;4)凝血功能。
产
妇的凝血功能会在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障碍[3] ,从而造成产后出血。
加强对产后出血的治疗和护理有助于提升产妇生存几
率和生存质量,避免出血性休克等危重并发症的发生。
这就要求产科医护人员必须全面掌握高危妊娠及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处理,对产前产时进行严格监测,若发现产后出血现象应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等。
根据产妇不同出血性质给予相应措施止血,还应治疗其原发疾病,给予止血药物,补充血容量,纠正其失血性休克等,并做好一系列
的预防感染措施。
另外,对每一细节都应密切观察,不可忽视,尤其是做好产前预防、产时监测及产后观察等护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控制产妇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妇病情好转及子宫恢复,确保产妇健康及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高艳.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 1 ,27(9):21 -22.
[2]蓝卫美.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
理杂志,2011,27(3):31-32.[3]乔立芹.基层医院146例产
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3058-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