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宦官之祸,唐朝宦官立7个皇帝杀4个皇帝,明朝为害最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的宦官之祸,唐朝宦官立7个皇帝杀4个皇帝,明朝为
害最烈
“太监”是宦官的另一称谓。

“太监”一词最早出现于辽代,是辽政府机构中的官员,但并非全是阉人。

太监专门指宦官而言,始于明代。

明代的宫廷事务全用宦官,宦官衙门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即所谓二十四衙门。

其中十二监的头目统称为太监,由宦官担任,以下分别为少监、监丞等。

而司礼监太监的实权常在宰辅之上,有权“批红”,为皇帝代答诏书。

清朝时,宦官部门不再作为独立的职官系统而存在,直接隶属于内务府。

一些官吏、宫人为了讨好宦官,将奉侍皇帝及皇族的阉人统统都冠以“太监”之称。

从此,宦官便同太监混为一谈了。

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的宦官具有不同的出身,但总的说来,大致有四个来源途径。

一是将战争中的俘虏施以宫刑,入宫为宦。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

”结果,这些宦官竟杀死吴国太子。

明太祖朱元璋征讨云南一带的元朝残余势力时,曾将俘虏强行阉割,送入宫中为宦。

二是将罪人或罪人家属处以宫刑,罚当宦官。

如秦朝的赵高,因其父犯罪,被处以宫刑,其母罚作宫奴婢,赵高兄弟数人也因此被阉当了宦官。

西汉宦官石显、弘恭,“皆少坐法腐刑”三是将民间的幼男进贡到宫里,以作为一种献媚悦上的重要手段。

如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范弘、王瑾、陈芜等。

四是为个人升官发财野心,自愿进宫作宦官。

如春秋时代的竖刁,明朝的刘瑾、魏忠贤,清朝的小德张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君主专制政体后,宦官才随着封建中央集权的发展,开始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并经过西汉时期各派政治势力的沉浮消长,宦官才正式形成为股盘根错节的政治势力,对中国封建政治起着影响。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曾经在不同程度上发生过宦官干政的祸乱,其中尤其严重的是东汉、唐、明三个王朝。

历史上称之为“宦官之祸”。

第一次宦官之祸发生在东汉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的第一个高峰。

东汉从和帝至献帝一百余年间皇帝都是幼年继位,母后临朝称制,朝廷实权落入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不甘心受制于外戚,就与宦官合谋剪除外戚。

和帝与宦官郑众诛窦宪,安帝与宦官李闰、江京逐邓骘,顺帝与宦官孙程杀阎显,桓帝与单超诛梁冀,灵帝与宦官曹节、王甫诛窦武,少帝与宦官张让、段珠除何进,六个回合的较量,宦官集团“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荣任”
第二次宦官之祸,在唐中叶以后,持续到唐朝灭亡。

总计唐朝后期宦官所拥立的皇帝有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等七人,被宦官杀掉的有顺宗、宪宗、敬宗、文宗等四人。

宦官在军事上掌握兵权,经济上贪赃枉法,侵吞国库,其危害之广,时间之长,超过东汉。

第三次宦官之祸,从明成祖朱棣开始
明朝除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下令宦官不得干政外,到了第二代皇帝明成祖朱棣时,宦官即参与政治。

明朝宣德、景泰、天顺成化隆庆、万庆后期,皇帝控制局面,宦官即便有所擅权,也危害不大。

英宗、武宗、熹宗时,君主昏庸年幼,宦官完全得势,出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大宦官。

他们提领东西厂、锦衣卫,掌握章奏并代替皇帝对内阁票拟的谕旨以朱笔“批红”裁定,出任监军,专权祸国,为害最烈。

宦官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的产物。

它从西周至清末共存在近三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