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

《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
注释
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
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

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屡空,经常是空的。

1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晏:安然如:……的样子
17.【颇】"稍微",或“十分"
18.【忘怀】忘记。

19.【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0.【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今义称赞、赞美。

21.【黔(qiá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2.【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戚戚,忧虑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于,
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23.【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
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辈,同类。

24.【衔(xián)觞(shāng)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

觞,酒杯。

衔,含着
25.【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26.【志】:心志。

27.【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

(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
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
不能经常得到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
留恋着而不肯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
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
然自得。

(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

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点评
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的很多杰出诗篇都是归隐田园以后所作。

他赞美劳动的生活与大自然的优美娴静,幻想出现没有贫困与压榨的理想社会。

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

他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五柳先生传》是他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

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

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

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

但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

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
的色彩。

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他的性格。

对他的名字作了介绍之后,接着写他的生活、性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这是他最突出的地方。

闲静少言是他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他的真实面貌。

因为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
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

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
没有志趣。

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一是饮酒,一是写文章,可见他
的志趣是高雅的。

他虽然隐姓埋名,但与道家说的“形同槁木,心如死灰”并不一样。

不过,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为什么不求甚解?这
就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
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
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

他有
什么“会意”呢?没写。

我们从陶渊明所写的《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诗作中可以想见。

他从书中得到哲理,得到启示,对当时的混乱、丑恶
的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

但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因而“闲静少言”,只是不说,不是不知。

这使我们隐隐地
感到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也隐隐地感到那个社会对他的限制和
迫害。

第二个志趣——饮酒。

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但读书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说明他内心并非一潭死水,而是有波澜的。

内心
的波澜没有表现出来,却找到了一个使波澜平静的方法,这就是嗜酒。

“嗜”字说明不是一般的小饮,而是“期在必醉”。

尽管“家贫”,也
没有改变这一嗜好,就因为在醉乡中可以使心灵的波澜得到平静。

这是
他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三个志趣——著文章。

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

这一点也说明了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话要说的,只是不愿对别人说,写文章给自己看。

“闲静少言”而又“常著文章自娱”,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

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明作者也很欣赏道家所鼓吹的无为而治的古代社会,但全文主要精神仍然是儒家的“独善其身”。

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洗练,于平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这就是陶渊明诗文的一大特色。

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

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