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地理《教案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实际,了解水资源的含义.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
3.知道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特别是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明确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具体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方法学习水资源概况. .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截图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
2.知道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特别是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 狂流域调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生活实际导入:
展示当地饮用水源分布图,找出自己家的饮用水源来自哪里,并总结当地的水源主要来源.
2.资料展示导入:
水对我们很重要
据科学研究,一个人如果停止喝水,最多能活7天,而一个人不吃饭虽然也会饿死,但只要有水喝,至少可以活30多天. 国外曾有10多个探险者做过空腹旅行的尝试,即只喝水,不吃饭,身上还要背十几千克重的东西,每天步行几十千米,都活了30多天还没有死亡.
利用以上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水对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导入新课.
3.图片导入:
图片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会出现严重的短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缺水的原因,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时空分布不均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1)读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小结:我国的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致使我国河流的水量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这就使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我国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仅占20%不到,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规律是水资源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2)出示南北方耕地和水资源的配置图,让学生合作探究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为学习南水北调做好铺垫.
2.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征:
(1)同地不同季:出示当地河流冬春季节和夏秋季节的景观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水量有什么不同,分析同一条河流在不同季节水量不同的原因.
(2)同地不同年:出示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1951~2021年),引导学生标出北京年降水量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出现的年份.
(3)通过上述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在此根底上,合作探究这种特点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
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1.兴建水库:
结合图水库调节径流示意图,理解水库对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作用,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图片展示: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
2.跨流域调水:
出示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图片、南方洪涝和北方干旱的图片,引出南水北调工程,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特点及作用,归纳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重要措施——跨流域调水.
视频:南水北调.
3.保护、节约水资源:
出示我国水资源污染、浪费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归纳我国水资源在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探究讨论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有哪些. 让学生明白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阅读中国节水标志,教育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调查同学们家庭用水情况,与同学交流各种可行、有效的家庭节水方法,并制定家庭节水方案.
【板书设计】
一、时空分布不均
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培养尊重差异的意识, 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 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 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 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4.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中国年俗的资料.
■教学策略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数据和文字材料, 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 可以更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惑,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学生身边的传统节日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
教师:春节是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 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你知道我国各地都有什么样的春节习俗吗?
学生答复.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寒假开学的第一节课, 寒假中学生度过了我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 感触较多, 从这一话题入手, 学生有话可说, 也表达地理就在身边的理念.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视频《中国年俗》.
学生:通过视频再次感受我国春节的气氛及地区的差异.
讲授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承转:中国年俗精彩纷呈, 不同的区域差异很大, 那么其他方面还有没有差异?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答复.
设计意图:这方面的知识在上学期的地理学习中就已经接触过, 学生答复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知识的再现, 对现在所学知识的再理解和系统. 这一环节很有必要.
教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 我国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如果作一次穿越我国之旅,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会感受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021年下半年很火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就是一次很好的展现.
教师多媒体展示:《爸爸去哪儿》的图片.
学生感受显著的地理差异.
【设计意图】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深受学生的喜爱, 再有《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点很有特色, 而且差异明显, 在这里设计这样的环节, 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点很有特色, 但差异很大. 造成这种地理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答复:气温、降水、地形等因素.
教师总结转折: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请同学们阅读图5.1, 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学生: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局部内容是学生已熟悉的, 以小组为单位读图、讨论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对这局部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师: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 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典型景观的植被图片.
学生: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设计意图】气温、降水变化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 自然景观比照更直观, 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知识更容易掌握.
承转:在自然环境差异的根底上, 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请你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开展的分布特点.
学生答复.
教师: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刚上课的时候我们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图5.2和阅读材料, 感受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差异.
【设计意图】课堂上要动静相结合, 静下心来阅读, 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再次理解.
总结转折: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 也表达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 同学们能说出哪些?
学生答复.
教师: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请同学们比照图5.3和图5.4,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该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的差异,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要求: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交流, 最后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多媒体展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学生小组讨论, 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内容很多, 知识点较为琐碎, 利用小组的交流, 可以将知识系统化, 让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
教师:“橘生淮南那么为橘, 生于淮北那么为枳〞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 既然存在差异, 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 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 列出来说一说!
学生答复: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区等.
承转: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请同学们阅读图5.5,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 并且结合活动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要求:先独立完成,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
教师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
学生按要求完成, 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这里属于旧知识穿新衣服的问题, 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结论. 在这一环节要充分读图, 结合已有知识, 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课堂总结:我国地域辽阔, 地理差异显著, 为了方便认识, 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 把我国划分成了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后反思:各小组能顺利完成任务, 说明学生对划分依据和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师生共同总结, 较好的到达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