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计算范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载计算范例
2.1总平⾯图设计
总平⾯图见图1-1。

本楼采⽤“⼀”字型布置,其主要出⼊⼝、门厅位于临街道路侧,坐北朝南,底层⾛廊两侧出⼝加强了⼈员的疏散。

主要房间的设计考虑以下⼏点:
(1)主要房间的布置宜使⽤⽅便,影响较⼩,⾯朝南;
(2)相同功能的房间分开设置,满⾜各使⽤功能单元;
(3)房间布置应兼顾建筑结构要求。

2.2 平⾯设计
平⾯设计⾸先考虑满⾜使⽤功能的需求,为中型宾馆和会议创造良好的条件,重点考虑了交通组织、采光、通风的良好配置,同时还要合理地安排休息室、厕所、盥洗室等辅助⽤房。

平⾯尺⼨安排上为简化结构计算采⽤了对称形式。

功能分区较为合理,⼈流交通便捷、畅通,保证良好的安全疏散条件及安全防⽕要。

2.3 剖⾯设计
建筑物室内外⾼差取0.45⽶,满⾜防⽔、防潮和内外联系⽅便的要求。

层⾼的确定,按《公共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的要求,考虑到本中型宾馆楼为框架结构,框架梁的截⾯⾼度较⾼,故层⾼取值为3.9⽶。

这样的层⾼,对布置窗户满⾜采光与⾃然通风要求来讲已⾜够。

对于底层的阶梯,为了使后排也能获得较⾼的空间,将前部地⾯下降0.45⽶(三步台阶的⾼度)。

另外,中型宾馆的层⾼也统⼀取为3.9⽶。

所有房间的窗台⾼度均取0.9⽶,保证书有充⾜的光线。

2.4 ⽴⾯设计
在简单的体型组合前提下,⼒求运⽤均衡、韵律、对⽐、统⼀等⼿段,把适⽤、经济、美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正⽴⾯处理上,⼤门采⽤了不锈钢玻璃弹簧门,上配玻璃⾬篷,下为花岗岩室外台阶,均使⽴⾯效果增⾊不少。

外墙装饰⽅⾯,勒脚为烧⽑⾯花岗岩⽯板⾯层,与室外台阶的⾯层相统⼀,既美观,⼜坚固耐久;其余外墙⾯为涂料⾯层,因为保温板外挂钢丝⽹抹灰层的装饰⾯层宜⽤涂料,选⽤了仿⽯涂料,颜⾊为淡黄⾊和银灰⾊相间,
由⽩⾊压线分隔,在⼭墙处为淡黄⾊,⽬的是为了保证⽩⾊压线的连续。

第三章结构⽅案设计总说明
3.1.1 框架结构的选择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它既承受竖向荷载,⼜承受⽔平荷载。

由于该设计⽔平荷载较多(地震⼒、风荷载等),总⾼度⼩于24m,属多层建筑,且处于7抗震设防烈度区,Ⅱ类场地⼟,⼜为公⽤宾馆,⽐较砖混结构、框架-剪⼒墙结构,砖混结构满⾜不了使⽤功能要求和抗震设防要求;框架-剪⼒墙结构性能好,但造价较⾼。

选择框架结构,由钢筋砼梁、柱等杆件刚接⽽成的框架体系则具有承载⼒⾼、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平⾯布置灵活、易形成较⼤空间、施⼯⽅便等优点。

3.1.2 基础形式
本框架设计层数不多,上部结构的荷载较⼩,地基坚实均匀,再综合考虑现场的⼯程地质条件、⽔⽂条件、施⼯条件及经济技术条件,选择柱下独⽴基础较为合适。

在考虑冻⼟深度和地沟的设置问题后,由基础埋置深度d=H/12=2340/12=1950mm,初步设定d=2000mm=2.0m。

3.1.3柱⽹的确定
本框架采⽤⼩柱⽹形式(即⼀个开间为⼀个柱距),柱⽹布置为内廊式,主要开间4.5m,进深统⼀为7.0 m。

见下图。

3.1.4选择框架的布置
3.2结构设计总说明
(1)本设计采⽤现浇钢筋混凝⼟结构,设计使⽤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组,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

(2)本框架结构采⽤的混凝⼟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如下:结构的混凝⼟强度等级为C25,框架梁、柱的纵向受⼒钢筋采⽤HRB335级(⼆级),板的钢筋及梁、柱箍筋采⽤HPB235级(⼀级),其余各构件采⽤的钢筋级别按本条说明的钢筋符号(括号内)分别⽰于相应设计图纸内。

(3)混凝⼟保护层厚度:本⼯程上部结构为⼀类环境,上部结构的板的纵向受⼒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20mm,次梁的纵向受⼒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25mm,框架梁的纵向受⼒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单排钢筋为35mm,双排为60mm,柱的保护层厚度为
40mm,施⼯中应采取措施保证;混凝⼟中的⽔泥⽤量、⽔灰⽐等均应满⾜结构混凝⼟耐久性的要求。

(4)钢筋的锚固和连接:除设计图纸中另有表⽰或说明外,下部钢筋伸⼊⽀座的锚固长度为:板钢筋伸⼊⽀座的长度为
120mm;⾮框架梁下部钢筋当为HRB335级时,伸⼊⽀座内的长度不⼩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且在边⽀座处
伸⾄距⽀座边20mm、在中间⽀座处伸⾄⽀座中⼼线处-10mm;对HPB235级钢筋深⼊⽀座内长度不⼩于15d,末端应有半圆弯钩。

当钢筋直径⼩于或等于20mm时,其连接⽅式采⽤搭接,搭接长度分别为32d (HPB235级)、40d(HRB335级)。

钢筋直径d≥22mm时,⼀律采⽤等强度对焊焊接。

(5)后砌隔墙与框架柱的连接:在砌筑的相应位置,在柱内预埋2φ6插筋,沿⾼度300-500mm⼀道,埋⼊长度≥200mm,伸出柱外长度500mm;后砌隔墙采⽤MU10粘⼟空⼼砖、M5混合砌浆。

(6)在结构施⼯时,其他各⼯种如电⽓、管道等均应配合施⼯,不得在结构施⼯后随意开洞。

(7)本说明中未尽事宜,应遵照有关国家标准、施⼯规范和操作规程进⾏;施⼯中出现问题应及时联系,协商解决。

3.3初估截⾯尺⼨
由结构平⾯⽰意图知,采⽤横向框架承重⽅案时,需要计算①轴、②轴、④轴、⑤轴、⑥轴、⑦轴处共6榀框架,现选其中有内横墙的⑦轴处框架进⾏⼿算。

因建筑设计时,有部分柱的中⼼并未与定位轴线重合,⽽在结构计算中,梁的计算跨度应取柱中⼼线之距离,故某些梁的计算跨度与定位轴线间距不等,需重新计算确定。

初步确定框架柱截⾯尺⼨为500 mm×500 mm,故⑦轴处框架梁的计算跨度分别为:7.0 m、3.0 m和7.0 m。

由初步拟定的基础顶⾯标⾼为-1.300 m可得底层柱的计算⾼度为5.2 m,其余各层柱计算⾼度均为3.9 m。

⑦轴处框架计算简图如下:
1、框架梁
梁截⾯⾼度按梁跨度1/12—1/8估算,
边跨梁:b×h=300×700(mm);
中跨梁:b×h=300×500(mm)。

2、框架柱
经估算,在满⾜三级抗震等级轴压⽐的前提下,柱截⾯尺⼨为:b×h=500×500(mm),沿全柱⾼不变。

3、现浇板
屋⾯板厚度取为h=100 mm,楼⾯板厚度取h=120 mm。

均满⾜“规范”要求。

4、连系梁
连系梁的截⾯尺⼨取b×h=300×570(mm),截⾯⾼度取570 mm是为了
满⾜建筑上的要求,使外纵墙的连系梁兼做窗户过梁。

3.4、框架梁、柱截⾯特征及线刚度计算。

对于本⼯程,因为全现浇结构,故该榀框架梁的截⾯惯性矩取值为I=2I
0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框架梁、柱截⾯特征及线刚度计算表
第四章结构⽅案设计计算
4.1 荷载计算
4.1.1 恒荷载标准值
(1)、屋⾯
防⽔层(刚性)30厚C20细⽯混凝⼟防⽔ 1.50 kN/m2 防⽔层(柔性)三毡四油铺⼩⽯⼦ 0.40 kN/m2 找平层:15厚⽔泥砂浆0.015m×20 kN/m3=0.30 kN/m2找平层:15厚⽔泥砂浆 0.015m×20 kN/m3=0.30 kN/m2找坡层:40厚⽔泥⽯灰焦渣砂浆3‰找平 0.04m×14kN/m3=0.56 kN/m2保温层:80厚矿渣⽔泥 0.08m×14.5 kN/m3=1.16 kN/m2 100mm厚钢筋混凝⼟楼盖 0.1m×25 kN/m3=2.50 kN/m2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17kN/m3=0.17 kN/m2合计: 6.34 kN/m2 (2)、标准层楼⾯
陶瓷地砖楼⾯ 0.70 kN/m2
100mm厚钢筋混凝⼟楼盖 0.1m×25 kN/m3=2.50 kN/m2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17kN/m3=0.17 kN/m2
合计: 4.93 kN/m2 (3)、梁⾃重
b×h=300mm×700mm
梁⾃重: 25 kN/m3×0.30m×(0.70m-0.12m)=2.38 kN/m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0.50m-0.12m+0.25m)×17 kN/m3×2=0.22 kN/m
合计: 2.60 kN/m b×h=300mm×500mm
梁⾃重: 25 kN/m3×0.30m×(0.50m-0.12m)=1.75 kN/m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0.40m-0.12m+0.25m)×17 kN/m3×2=0.18 kN/m
合计: 1.93 kN/m
(4)、柱⾃重
b×h=500mm×500mm
柱⾃重: 25 kN/m3×0.5m×0.5m=5.06 kN/m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
0.01m×(0.45m+0.55m)×17 kN/m3×2=0.31 kN/m
合计: 5.37 kN/m (5)、外纵墙⾃重
标准层
铝合⾦推拉门 0.35 kN/m2纵墙 14 kN/m3×0.10m×0.24m=3.36 kN/m 铝合⾦门 0.35 kN/m3×1.50m=0.53 kN/m ⿇⾯砖外墙 0.50 kN/m3×(3.00m-2.10m)=0.45 kN/m ⽔泥粉刷内墙⾯ 0.36 kN/m3×(3.00m-2.10m)=0.33 kN/m
合计: 4.67 kN/m 纵墙 14 kN/m2×0.24 m×(3.00m-0.50m)=8.4 kN/m ⿇⾯砖外墙 0.50 kN/m3×3.00m=1.50 kN/m ⽔泥粉刷
合计: 5.18 kN/m 底层:
外纵墙 14 kN/m3×(4.50m-0.50m)×0.24m=13.44 kN/m ⿇⾯砖外墙 0.50 kN/m2×4.50m=0.90 kN/m ⽔泥粉刷内墙⾯ 0.36 kN/m2×4.50m=1.62 kN/m
合计: 15.96 kN/m
(6)、内隔墙⾃重
标准层:
240厚内隔墙:(3.9-0.5)×0.2×8=5.44 kN/m
⽔泥粉刷墙⾯(3.9-0.5)×0.02×17×2=2.31 kN/m
合计: 7.55 kN/m
底层:
240厚内隔墙 14 kN/m3×(4.50m-0.40m)×0.24m=13.78 kN/m
⽔泥粉刷墙⾯ 0.36 kN/m3×(4.50m-0.40m)×2=2.95 kN/m 合计: 16.73 kN/m 4.1.2 活荷载标准值根据?荷载规范?查得:
宾馆: 2.0 kN/m2
屋⾯雪荷载:S
k =µ
r
×S
o
=1.0×0.35 kN/m2=0.35 kN/m2
竖向荷载作⽤下框架受荷总图
板传荷载⽰意图
(1)A~B轴间框架梁
屋⾯板传荷载:
×2=13.06 kN/m
活载: 2.0 kN/m2×5.4/2×5
8
×2=5.25 kN/m
楼⾯板传荷载:
恒载:3.37 kN/m2×4.5/2×[1-2×(4.5/2×5.4)2+(4.5/2×5.4)3]×2=8.63 kN/m 活载: 2.0 kN/m2×4.5/2×[1-2×(4.5/2×5.4)2+(4.5/2×5.4)3]×2=4.12 kN/m 梁⾃重: 1.93 kN/m 内墙⾃重: 11.02 kN/m A~B轴间框架梁荷载为:
屋⾯梁:恒载=梁⾃重+板传荷载
=1.93 kN/m+13.06 kN/m
=14.99 kN/m
活载=板传荷载=5.25 kN/m
楼⾯梁:恒载=梁⾃重+板传荷载+内墙⾃重
=1.93 kN/m+8.63 kN/m+11.02 kN/m=21.58 kN/m
活载=板传荷载=4.12 kN/m
(2)B~C轴间框架梁
屋⾯板传荷载:
恒载:6.34 kN/m2×3/2×5
8
×2=10.70 kN/m
活载:2.0 kN/m2×3/2×5
8
×2=3.375 kN/m
楼⾯板传荷载:
恒载:3.37 kN/m2×2.4/2×[1-2×(2.4/2×2.7)2+(2.4/2×2.7)3]×2=4.52 kN/m 活载:2.0 kN/m2×2.4/2×[1-2×(2.4/2×2.7)2+(2.4/2×2.7)3]×2=2.68 kN/m 梁⾃重: 1.93 kN/m 内墙⾃重: 11.02 kN/m
(3)C~D轴间框架梁荷载为:
屋⾯梁
恒载=梁⾃重+板传荷载
=1.93 kN/m+10.70 kN/m=12.63 kN/m
活载=板传荷载=3.38 kN/m
楼⾯梁:
(4)B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恒载=梁⾃重+板传荷载+天沟⾃重+⾬蓬传荷+⼥⼉墙
梁⾃重=2.60 kN/m×(9.0m-0.5m)=17.81kN
板传荷载=6.34 kN/m2×7/2×[1-2×(
4.2
27.3
)2+(
4.2
27.3
)3]×7.2m
=78.79kN
天沟⾃重=1.85 kN/m×7.3m=13.51kN
⾬蓬传荷=(1.85 kN/m2×1.5m×2+6.34 kN/m2×1.75m)×()2 3.9 27.3
m
m ?
=(4.44+9.13)×()2 3.9 27.3
m
m ?
=15.21kN
⼥⼉墙⾃重=6.67×7.3=48.69kN
顶层柱恒载=梁⾃重+板传荷载+天沟⾃重+⾬蓬传荷+⼥⼉墙=17.81kN+78.79kN+13.51kN+48.692kN =173.91kN
顶层柱活载=板传活载
=2.0 kN/m2×4.2m
2
×[1-2×(
4.2
27.3
)2+(
4.2
)3]×7.3m
=24.85kN
标准层柱恒载=梁⾃重+板传荷载+外墙重
梁⾃重=2.60 kN/m×(7.3m-0.5m)=17.81kN 板传荷载=3.37 kN/m2×3.4m
2
×
5
8
×
5.6
7.3
×2
+3.37 kN/m2×3.9m
2
×
5
8
×
1.95
7.3
×2
+(1.93 kN/m+11.02 kN/m)×4.2m/2×3.9m 7.3m
×2
+{3.37kN/m2×3.4m
2
×[1-2×(
3.4
24.2
)2+(
3.4
)3] +3.37kN/m2
×3.9m
2
×[1-2×(
3.9
2 4.2
)2+(
3.9
2 4.2
)3]}×
3.9m
7.3m
×2
=83.81kN
外墙⾃重=[(3.37 kN/m×2.1m+10.98 kN/m×1.8m) ×1.95 7.3
+(5.18 kN/m×2.1m+10.98 kN/m×1.3m) ×5.6
7.3
]×2
=52.93kN
标准层柱恒载=17.81+83.81+52.93+18.80=173.35kN 标准层活载=板传活载
=2.0 kN/m2×3.4m
2
×
5
8
×6.8m
=16.17KN
基础顶⾯恒载=基础梁⾃重=1.56 kN/m×(7.3m-0.45m)=10.76kN (5)、C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顶层柱恒载=梁⾃重+板传荷载
梁⾃重=2.60 kN/m×(7.3m-0.5m)=17.68kN
板传荷载=6.34 kN/m2×2.7
×[1-2×(
2.7
27.3
)2+(
2.7
27.3
)3]×7.3m
=6.34 kN/m2×4.2m
2
×[1-2×(
4.2
27.2
)2+(
4.2
27.2
)3]×7.3m
=57.81+78.79
=130.60 kN
顶层柱恒载=梁⾃重+板传荷载=136.60kN+17.86 kN
=148.28 kN
顶层活载=板传活载
=2.0 kN/m2×2.7
2
m
×[1-2×(
2.7
27.3
27.3
)3]×7.3m
=2.0 kN/m2×4.2m
2
×[1-2×(
4.2
27.2
)2+(
4.2
27.2
)3]×7.3m
=41.20 kN
标准层柱恒载=梁⾃重+板传荷载+内墙⾃重
梁⾃重=2.60 kN/m×(7.3m-0.5m)=17.68 kN 板传荷载=136.01kN
内墙⾃重=11.02 kN/m×3.4m=37.47 kN
标准层柱活载=板传活载=49.23kN
基础顶⾯恒载=基础梁⾃重=1.56 kN/m×(7.3m-0.5m)=10.61kN (6)、○D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恒载=梁⾃重+板传荷载
梁⾃重=2.60 kN/m×(7.3m-0.5m)=17.68 kN
板传荷载=6.34 kN/m2×3.0/2×[1-2×(3.0/2×9)2+(3.0/2×9)3]×9+6.34 kN/m2×7/2×[1-2×(7/2×9)2+(7/2×9)3]×9
=57.81+71.93
=129.74kN
顶层柱恒载=梁⾃重+板传荷载
=17.68kN+129.74kN
=147.42kN
顶层柱活载=板传活载
=2.0 kN/m2×3.0/2×[1-2×(3.0/2×9)2+(3.0/2×9)3]×9m
+2.0 kN/m2×7/2×[1-2×(7/2×9)2+(7/2×9)3]×9 =40.93 kN
标准层柱恒载=梁⾃重+板传荷载+内墙⾃重
梁⾃重=2.60 kN/m×(9m-0.5m)=17.68 kN
板传荷载=128.17 kN
内墙⾃重=12.26 kN/m2×(9-0.5m)=74.94 kN
标准层柱恒载=梁⾃重+板传荷载+内墙⾃重
=17.68 kN+128.17 kN+74.94 kN
=220.79kN
标准层柱活载=板传活载
=40.66 kN
基础顶⾯恒载=基础梁⾃重=1.56 kN/m2×(9m-0.5m)=10.45 kN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下的受荷总图如下图所⽰(图中数值均为标准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