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渡僧桥历史故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渡僧桥历史故事
苏州上塘河,又称枫桥河,四起枫桥外之京杭大运河,东至苏州西护城河阊门吊桥北侧,实际上是京杭大运河通向苏州古城的支流。
河长4.3公里,20世纪90 年代江南运河苏州段改道以前,一直是苏州古城西部的主要交通运输要道。
横跨上塘河的东起第一桥,就是著名的渡僧桥。
关于此桥的来历与得名,版本颇多。
最为神奇的描述是,三国时期,东吴处于东南水乡,官民无论生活还是经商的主要交通工具为船只。
一天,一个老和尚路过此处,呼喊船家摆渡,船家却不予理睬。
老和尚立即折来一根柳枝,脚踩柳枝飞身渡过激流。
围观者目瞪口呆,认为和尚是神人,纷纷拜倒于地。
于是,借“神”募捐,造成此桥,命名为“渡僧桥”。
虽然这只是民间故事不足信,然而,此说法被编进清乾隆年间(1736-1795)的《苏州府志》,当做信史记载。
另一个版本颇令人唏嘘,从前有一个和尚,同一位年轻的寡妇相好,但受佛家戒律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结合,于是,和尚一心系着与之隔着一条河的意中人,并且不分寒暑,趁着夜色的掩护偷偷摸摸涉水过来幽会。
日子一长,寡妇的儿子发觉了这个秘密,但
敢怒不敢言,只是日夜寒窗苦读。
多年后金榜题名,当官领悻,他孝顺母亲,怕冬天和尚涉水时连累母亲受冻,因此衣锦还乡时出资造了一座石桥,方便了那和尚。
不过他终究憎恨和尚让自己的父亲在阴间蒙受了委屈。
几年后母亲病故,那儿子便借故把和尚杀掉,然后报官自首。
官府问他原委,他说:“搭桥是为母尽孝,杀僧是替父报仇!”官府昕了赦免了他的死罪。
后来,人们就改称这座桥为“渡僧桥”了。
故事的真伪难以考辨,也是民间的一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