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灵魂和精髓。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日后成长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关注公共事务,具有社会责任感
小学生目前处于成长的阶段,对社会事务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但这并不
妨碍培养他们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
在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公共事务
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如通过课堂模拟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公共资源;参观社会公共设施如公园、博物馆等,了解其背后的建设者,获得其中的教育启示等。
这些活动都能够帮助学生
提高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集体荣誉,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小学阶段,集体生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小学生学习、生活是在集体中完成的。
课堂中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塑造集体主义精神。
如在班级或团体集体活动中,加强班
级团结、互助、合作意识,让学生了解共同生活中的群体心理和集体力量,强调团队合作
的重要性。
加强班级守则、团队合作、礼仪等教育,学生能够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注
重集体荣誉感。
三、尊重他人,具有人文关怀
小学生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的阶段,应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引导学
生尊重他人,发扬人文精神。
在课堂讲解中加强自我教育和不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实际学习中,加强团队协作,让学生意识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了解到自
己的优点和缺点,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提高自我意识。
四、追求进步,具有创新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创新精神,小学生时期也是一个逐渐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时期,教育应该鼓励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质,鼓励学生始终追求进步,发展创新精神。
课堂中可通过讨论创意、分享学习成果等方式,让学生习惯思考、创造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