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和标题的作用概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整体分析概括和局部
分析概括
[目标解说] 人物形象鉴赏是高考小说阅读的重中之重。高考考查人物
形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整体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一种是局 部分析概括,要求揣摩片段文字中人物的性格或心理。二轮复 习中,应以这两种题型为发力点,使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既准确 又全面。
整体分析概括
• 《甄嬛传》 明确小说中人物 • 《裸婚时代》 暗示小说内容特征 • 《北京青年》 地点,人物 • 《笑傲江湖》 暗含主人公以及时代的特点 • 《林黛玉进贾府》交代人物,概括情节
小说题目作用
• 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孔乙己》 • 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林黛玉进贾府》 • 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
练习
2012江西卷:雨果《实报例复分》 析
小说开头彭恩打①电交话代的故情事节发,生的有时哪间些、作地用点?、人物。 分析:从结构上②看点,明彭彭恩恩打的电身份话。处于文章的开头, 因此可联系全文③来表作现答彭,恩如的引性格起特全征文。、铺垫、线索 等。从塑造人物④形为象下方文面作看铺,垫。“一锅可笑的大杂烩, 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 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等语言刻画了 人物语言尖刻的特点。从内容上看,本文开头即交 代了小说主人公的情况——活动的时间、地点及身 份,同时还有对他的外貌描写,至于文章主旨方面, 开头段体现不明显,可以不考虑。
③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感 情倾向。作者对人物介绍、评价的感情倾向常常通过一些带情 感色彩的词句表现出来,抓住这类词句有助于把握人物形象。 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正面的,一般会用褒义词来概括其 特点;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反面的,一般会用贬义词来 概括其特点;如果作品中人物形象丰满,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一般会从两方面客观评价。 ④对时间距离较远的中国小说,要注意宏观、历史地评价小说 人物;对空间距离较远的外国小说,尤其是西方小说,要注意 用西方文化视角来看待文中人物。
情节作用题
常见提问方式: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
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 有什么作用? 典型例题:2012年江西卷《报复》 12.小说开头写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 用?
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刻画人物性格。 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位于开头: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5)设 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或者开头,呼应标题、卒章 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①明确命题指向,注意区分“概括”与“分析”、“形象”与 “性格”之别。“概括”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而 “分析”是要求在概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文字分析。“形象” 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 身份地位等。 ②找足找全相关的人物描写文字,不仅要找出直接描写人物的 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的文字,还要注意侧面描写的文字。 侧面描写更多的是通过环境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 人物的性格特征。筛选过程中尤其不要忽视了描写人物的细节 文字,概括时还要注意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 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 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 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 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 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 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 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 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 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草料场后,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 得动”。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风雪的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 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 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 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 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 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 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内容上的作用: 情节与全文的关系:
点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环境
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交代了人物身份; 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 格。 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1、小说各类开头作用
特殊情节的作用:
(1)设疑(悬念)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
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其作用是造成悬念,
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 《药》 • 5、具有象征意义。 《阿Q正传》 • 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枪口下的
人格》
• 7、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感。
《铁齿铜牙纪晓岚》
• 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祝福》
• 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猫和老鼠》
4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 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 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 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 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 5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 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者的“题材”都 是包含人物复杂内心的“这一点”。
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小结:自然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 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打基础。 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 展示世态风情。 ⑥深化作品主题。
练习
小说标题的作用
• 作者为何会取这些题目?从小说题目 中我们明白了关于小说的什么?
(1)环境描写的特点。 (2)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故事 情节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社会环境的作用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 用心……女人……却只限于男人,……年 年如此,家家如此……”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 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 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 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 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 是玻璃醢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 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 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局部分析概括
1首先要读懂小说,一定要能梳理小说的 情节,从整体上理解小说的结构。因为片 段离不开整体。 2然后要理解所给的片段,分清是哪类描 写,哪些描写,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3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在人物的 这一片段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 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 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练习
小说鉴赏
——环境描写
环境
1、社会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 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 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 因素的描写。
2、自然环境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 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环境类题目的命题方向
“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 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 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
了全市镇。” ——《祝福》
——象征和暗示,深化主旨(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 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 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 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 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深化作品主题)
—— 首段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使人初步 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增加事情的 真实性。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 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或 某种心理。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 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 寂。”
——《祝福》
——衬托当时“我”孤寂悲愤的心情。
• 常见设问方式:
• 10、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 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让 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 看下去。 引发读者思考。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结】小说标题的内涵和作用
• 1、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 • 2、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 3、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 4、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 使文章结
构更加严谨。 • 5、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 6、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 7、突出主题
小说标题的作用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故事背景,渲染
环境氛围。关注以时间、地点、环境为标题的文 章。(环境) 2、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关注以 人物特征为题的文章。(人物) 3、标题是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或故事情节的 发展。关注以人物特征为题的文章。(人物) 4、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以事件为 题的文章。(情节) 5、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了全文;寄托情 感,深化主旨,隐含比喻象征意义。关注以物象 为题的文章。(主题、情节) 6、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关注以情感为题的文章。(主题) 分析标题的作用,往往还要考虑对读者的作用,也 就是达到的效果。
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
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作用为: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
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特殊情节的作用:
2、小说结尾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欧 亨利式结尾)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 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 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 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 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 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 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 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 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祝福》
—— 暗示着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 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 作用。
——《林黛玉进贾府》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 系
《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 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 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 代背景、揭示文章主题等。
自然环境描写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 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
[解题指导] 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从两个 大的角度考虑: 一是结构上,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 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情节 本身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开头、中间、 结尾; 二是内容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 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考虑全面后,对号 入座,解决要点遗漏问题。
结构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