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读书乃学者第二事修身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读书乃学者第⼆事修⾝第⼀
[导读]学问,最重要的是要在⾃⼰⾝上切要处融汇贯通,能切切实实去实践,去修炼⾃⼰,让学问融⼊到⾃⼰的⽣命中。
所以,修⾝第⼀,读书已是第⼆义。
⽂/朱熹
切⼰第⼀,读书乃学者第⼆事。
(选⾃《朱⼦语类》)
朱熹像(资料图图源⽹络)
读书乃学者第⼆事。
学问,就⾃家⾝⼰上切要处理会⽅是,那读书底已是第⼆义。
⾃家⾝上道理都具,不曾外⾯添得来。
然圣⼈教⼈,须要读这书时,盖为⾃家虽有这道理,须是经历过,⽅得。
圣⼈说底,是他曾经历过来。
今读书紧要,是要看圣⼈教⼈做⼯夫处是如何。
如⽤药治病,须看这病是如何发,合⽤何⽅治之;⽅中使何药材,何者⼏两,何者⼏分,如何炮,如何炙,如何制,如何切,如何煎,如何吃,只如此⽽已。
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然之理。
圣⼈⾔语,⼀重⼜⼀重,须⼊深去看。
若只要⽪肤,便有差错,须深沉⽅有得。
⽂字⼤节⽬痛理会三五处,后当迎刃⽽解。
学者所患,在于轻浮,不沉着痛快。
读书,须是穷究道理彻底。
如⼈之⾷,嚼得烂,⽅可咽下,然后有补。
看⽂字,须逐字看得⽆去处。
譬如前后门塞定,更去不得,⽅始是。
关了门,闭了户,把断了四路头,此正读书时也。
学者只知观书,都不知有四边,⽅始有味。
看⽂字,须⼤段着精彩看。
耸起精神,树起筋⾻,不要困,如有⼑剑在后⼀般!就⼀段中,须要透。
击其⾸则尾应,击其尾则⾸应,⽅始是。
不可按册⼦便在,掩了册⼦便忘却;看注时便忘了正⽂,看正⽂⼜忘了注。
须这⼀段透了,⽅看后板。
看⽂字,须要⼊在⾥⾯,猛滚⼀番。
要透彻,⽅能得脱离。
若只略略地看过,恐终久不能得脱离,此⼼⼜⾃不能放下也。
⼈⾔读书当从容玩味,此乃⾃怠之⼀说。
若是读此书未晓道理,虽不可急迫,亦不放下,犹可也。
若徜徉终⽇,谓之从容,却⽆做⼯夫处。
譬之煎药,须是以⼤⽕煮滚,然后以慢⽕养之,却不妨。
读书,放宽着⼼,道理⾃会出来。
若忧愁迫切,道理终⽆缘得出来。
天下书尽多在。
只恁地读,⼏时得了。
须⼤段⽤着⼯夫,⽆⼀件是合少得底。
⽽今只是那⼀般合看过底⽂字也未看,何况其它!
读书之法,先要熟读。
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
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
太凡看⽂字:少看熟读,⼀也;不要钻研⽴说,但要反复体验,⼆也;埋头理会,不要求效,三也。
三者,学者当守此。
书宜少看,要极熟。
⼩⼉读书记得,⼤⼈多记不得者,只为⼩⼉⼼专。
⼀⽇授⼀百字,则只是⼀百字;⼆百字,则只是⼆百字。
⼤⼈⼀⽇或看百板,不恁精专。
⼈多看⼀分之⼗,今宜看⼗分之⼀。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
如今⽇看得⼀板,且看半板,将那精⼒来更看前半板,两边如此,⽅看得熟。
直须看得古⼈意思出,⽅好。
读书须是专⼀。
读这⼀句,且理会这⼀句;读这⼀章,且理会这⼀章。
须是见得此⼀章彻了,⽅可看别章,未要思量别章别句。
只是平⼼定⽓在这边看,亦不可⽤⼼思索太过,少间却损了精神。
前辈云:「读书不可不敬。
」敬便精专,不⾛了这⼼。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精思。
⼤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皆若出于吾之⼝;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然后可以有得尔。
然熟读精思既晓得后,⼜须疑不⽌如此,庶⼏有进。
若以为⽌如此矣,则终不复有进也。
朱熹,号晦庵(资料图图源⽹络)
书须熟读。
所谓书,只是⼀般。
然读⼗遍时,与读⼀遍时终别;读百遍时,与读⼗遍⼜⾃不同也。
为⼈⾃是为⼈,读书⾃是读书。
凡⼈若读⼗遍不会,则读⼆⼗遍;⼜不会,则读三⼗遍⾄五⼗遍,必有见到处。
五⼗遍暝然不晓,便是⽓质不好。
今⼈未尝读得⼗遍,便道不可晓。
读书,理会⼀件,便要精这⼀件;看得不精,其它⽂字便亦都草草看了。
⼀件看得精,其它亦易看。
莫说道见得了便休。
⽽今看⼀千遍,见得⼜别;看⼀万遍,看得⼜别。
须是⽆这册⼦时,许多节⽬次第都恁地历历落落,在⾃家肚⾥,⽅好。
欧公⾔:「作⽂有三处思量:枕上,路上,厕上。
」他只是做⽂字,尚如此,况求道乎!今⼈对着册⼦时,便思量;册⼦不在,⼼便不在,如此,济得甚事!
今之学者,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
看⽂字须⼦细。
虽是旧曾看过,重温亦须⼦细。
每⽇可看三两段。
不是于那疑处看,正须于那⽆疑处看,盖⼯夫都在那上也。
圣⼈⾔语如千花,远望都见好。
须端的真见好处,始得。
须着⼒⼦细看。
⼯夫只在⼦细看上,别⽆术。
圣⼈⾔语皆枝枝相对,叶叶相当,不知怎⽣排得恁地齐整。
今⼈只是⼼粗,不⼦细穷究。
若⼦细穷究来,皆字字有着落。
看⽂字有两般病:有⼀等性钝底⼈,向来未曾看,看得⽣,卒急看不出,固是病;⼜有⼀等敏锐底⼈,多不肯⼦细,易得有忽略之意,不可不戒。
今⼈读书,看未到这⾥,⼼已在后⾯;才看到这⾥,便欲舍去。
如今,只是不求⾃家晓解。
须是徘徊顾恋,如不欲舍去,⽅能体认得。
看书⾮⽌看⼀处便见道理。
如服药相似,⼀服岂能得病便好!须服了⼜服,服多后,药⼒⾃⾏。
读得通贯后,义理⾃出。
读书,须看他⽂势语脉。
⼈读书,如⼈饮酒相似。
若是爱饮酒⼈,⼀盏了,⼜要⼀盏吃。
若不爱吃,勉强⼀盏便休。
近⽇真个读书⼈少,也缘科举时⽂之弊也,纔把书来读,便先⽴个意思,要讨新奇,都不理会他本意着实。
纔讨得新奇,便准拟作时⽂使,下梢弄得熟,只是这个将来使。
虽是朝廷甚么⼤典礼,也胡乱信⼿捻合出来使,不知⼀撞百碎。
前辈也是读书。
某曾见⼤东莱吕居仁。
之兄,他于六经三传皆通,亲⼿点注,并⽤⼩圈点。
注所不⾜者,并将疏楷书,⽤朱点。
⽆点画草。
某只见他礼记如此,他经皆如此。
诸吕从来富贵,虽有官,多是不赴铨,亦得安乐读书。
他家这法度却是到伯恭打破了。
⾃后既弄时⽂,少有肯如此读书者。
精神长者,博取之,所得多。
精神短者,但以词义简易者涵养。
中年以后之⼈,读书不要多,只少少玩索,⾃见道理。
千载⽽下,读圣⼈之书,只看得他个影象,⼤概路脉如此。
若边旁四畔,也未易理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