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论文范文:中风偏瘫中医针刺肢体训练干预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风偏瘫中医针刺肢体训练干预效果【摘要】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肢体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中风后偏瘫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9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肢体训练,观察组接受中医针刺结合肢体训练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36/39)高于对照组74.36%(29/39)(P<0.05);治疗后,两组眼斜口歪、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

结论中风后偏瘫患者通过醒脑开窍针法结合肢体训练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关键词】中风;偏瘫;醒脑开窍针法;肢体训练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其临床表现为偏瘫、昏迷不醒、失语及智力障碍等,具有高致残率及致死率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

西医多采用巴氯芬、乙哌立松等药物治疗,虽可以缓解症状,但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大。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偏瘫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衡、阻于脉络、气虚血瘀,致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因此,应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之法治疗[2-3]。

醒脑开窍针法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之功效。

本研究选取我院78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旨在探究中医针刺结合肢体训练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中风后偏瘫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9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0.24±3.58)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7.62±2.14)个月;类型:丘脑脑梗死15例,额颞叶脑梗死24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1.32±3.62)岁;病程
4~12个月,平均病程(7.40±1.94)个月;类型:丘脑脑梗死17例,额颞叶脑梗死22例。

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头部CT、心电图、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为中风后偏瘫;年龄≥50岁;颅内无出血;患者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肝、心、肾功能障碍;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短暂性脑缺血。

1.3方法
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并给予两组脱水降颅压、改善循环等基础治疗。

1.3.1对照组接受肢体训练治疗,步骤如下:①取仰卧位,悬吊两侧膝关节,抬起臀部并维持20s;取侧卧位,悬吊两侧膝关节,抬起臀部并维持20s。

②腰部训练,于仰卧、俯卧、侧卧等体位下,静、动态结合进行闭链运动等,动作如下:取仰卧,维持单腿悬挂,并进行动态训练;取仰卧位,维持双腿悬挂。

40min/次,5次/周。

1.3.2观察组接受中医针刺结合肢体训练,选穴,辅穴:极泉穴、委中穴、尺泽穴;主穴:内关穴、人中穴、三阴交穴。

肢体训练方式同对照组,醒脑开窍针法施针方式,内关穴:选择提插捻转+泻法15~30mm直刺;人中穴:采取重雀啄法于鼻中隔方向行10~15mm斜刺;三阴交穴:采取提插补法沿皮肤与胫骨内侧缘进针30~50mm呈45°斜刺;极泉穴:采用提插泻法朝穴下30mm行30~50mm直刺;尺泽穴:选取提插泻法屈肘至120°行30mm直刺;委中穴:采用提插泻法行15~30mm直刺。

1次/d,5次/周,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4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肌力达4级以上,偏瘫、失语等显著改善,且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恢复;有效:肌力达2级以上,上述症状明显改善,且能独自行走;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将有效、显效计入总有效率。

1.5观察指标
①疗效。

②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眼斜口歪、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均计:重度3分、中度2分、轻度1分、无症状0分。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眼斜口歪、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积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眼斜口歪、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3讨论
脑中风会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患者于早期治疗后仍会引发一系列后遗症,如眼斜口歪、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对患者生活、家庭带来严重经济及精神负担。

肢体训练是通过加强躯干肌肉与非主导侧肢体运动能力,加强肌群与神经之间的统合、反馈功能来提高身体的控制、平衡能力及稳定状态[4-5]。

其应用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增强重力在训练过程中的作用,做闭链运动训练,进而提升患者运动功能[6-7]。

中医认为,中风脑脉失养、气血亏损,痰浊、瘀血、肝风等病理因素可导致脑窍受到蒙蔽,从而引发卒中。

中风是由脏
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瘀血阻滞而发病[8]。

因此,治疗以益气壮阳、活血化瘀为主,针刺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能有效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功能,对促进皮质受损区供血、供氧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醒脑开窍针法可开窍醒神、滋补肝肾、疏通经络,选穴以督脉、阴经穴为主,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

三阴交穴刺之可补脑益髓、调气安神,疏通此穴可使言语机巧灵活、流利;内关穴刺之可和阴阳、调血脉、神明;人中穴刺之可通利语窍、醒神开窍,使咽喉机关灵活;委中、尺泽、极泉穴刺之可调经络、通经气,纠正局部肌腱、肌肉等失衡状态,进而改善阴阳经的相对平衡[9]。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醒脑开窍针法具有扩张病灶周围血管,调节血液流变学水平,建立侧支循环等效果,同时能有效提高大脑皮质功能,增加脑细胞营养,改善脑组织功能,从而提高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10]。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01)。

提示,中医针刺结合肢体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针刺结合肢体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能促进症状改善,改善肢体功能,效果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