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49 No.6
Jun.2020f t糾f教学参考
教法学法倒琰初中物理课室学生发散思雄的培养策略
吉存德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校江苏泰州225724)
文章编号:l〇〇2-218X(2020)06-0057-01
初中物理课堂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笔 者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实例,探讨自己在教学中的一 些做法。
一、 借助奇妙的现象来激活学生思维兴趣
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某些事物能够切实激发学 生的兴趣,他们将主动融人探索之中,而且效率极高。
由此可见,兴趣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参与研究和探索 的热情,并且能够间接影响到相关活动的成效。
所以 当我们希望能够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时,教师务必要关注思维兴趣的激发,唯 有如此学生才能发散思维.从而在更加充分的思维训 练中提升思维水平。
比如,在探索声音的产生机理时,教师可以给学 生演示这样一个奇妙的物理现象:先将一个播放器放 在一个纸盒里(鞋盒),纸盒子的上表面就成一个“舞 台”,然后将用彩纸剪成的小人放在“舞台”上,当播放 器在播放音乐时,这些“小人”就开始“翩翩起舞”。
这 样奇妙的现象将有效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为什么这 些“小人”会动起来呢?有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学生的 思考将更有活力,他们在进一步研究中将探索声音与 振动之间的关系。
二、 在规律探究中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规律教学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科学探究 是进行规律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即物理教师要让学 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展开思考,并采用科学探究的 方式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搜集证据、总结结论等操作。
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每一步他们都可能遇到 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问题进 行有效分析,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难点的突破。
笔者认为,教师要善于结合真实场景来设计探究 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挣脱原有的框架开展思维训练,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许多学生在小 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就已经有所接触,但是他们的相 关认识还非常肤浅,初中物理的教学就要以科学探究 为重心,引导学生展开积极而有效的分析。
笔者在教 学的时候,先提出问题“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路径有何特点?”学生从已有经验的角度出发给出猜
想“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继续引导“怎
样来验证这一猜想呢?”学生发散思维多方位地展开
研究,完成对规律的验证;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提问
“如何来理解这项规律呢?”学生展开分析,并将问题
拓展为:如果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还能沿直线
吗?如果光由一种介质进人另外一种介质,光路又会
怎样调整?这些问题大大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前一个问题严格地讲已经超过了初中物理所要求的
范围,但既然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我们可以让学生自
己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后一个问题则直
接延伸到有关折射现象的研究,这在教学中可以起到
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训练思维灵活性
灵活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特征,在初中物理课堂
上,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验教学来帮助学生训练思维的
灵活性。
实验是物理学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它能够
为学生的物理认知建构提供大量的感性素材,实验本
身也将促使学生更快地发现问题并启动思考,而且实
验教学本身也能促使学生对物理规律产生深刻的理
解和认识。
比如,在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笔者先提出一
个问题“现在黑板上有一个字母‘A’,怎样操作可以
让我们看到一个倒立‘A’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
题,学生展开讨论:人倒立过来看就可以了;借助凹面
镜也可以;凸透镜也行……学生所展示的第一个答案
可以调节课堂氛围;第二个答案虽然不是本课研究的
课题,但是也可以结合实验让学生稍作了解,第三个
答案正好为我们即将展开的探索做好了铺垫。
笔者
将凸透镜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寻找:是不是一定
是倒立的像?要成倒立的像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
倒立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这些问题的探
索还将继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他们的思维成果
也将促成本课探究任务的完成。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积极探
寻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可靠途径,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编辑:博闻1
m
E-m ail :X W L551@ 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