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师讲义-资产评估基础-0202-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2讲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二、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一)概述
·劳动价值论是阐明商品价值决定于人类无差别的一般劳动的理论。

·认为价值实体是客观的,衡量价值的尺度也是客观的。

因此劳动价值论又被称为客观价值论。

(二)商品的两因素原理
商品两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1.理解什么是商品?
商品
·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使用价值
(1)概念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2)理解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自然属性不同,使用价值也会不同:煤、木材
同一种商品兼有各种自然属性,具有多种使用价值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使用进入消费环节
3.交换价值
(1)概念
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2)表现
①表现为比例关系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②表现为相对性
不同的交换对象交换价值不同,且因时因地而变。

4.价值
(1)概念
(2)理解
①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得到体现。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对立的,是相互排斥、互相矛盾的。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取得价值,而商品购买者则是为了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卖者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买者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能兼得,要得到一方,必须以放弃另一方为前提。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内在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得到解决。

(三)劳动的二重性原理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1.商品两要素与劳动二重性关系
商品的两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2.具体劳动
(1)含义
①是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

(是看得见的)
②在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成果上都各不相同。

③不同的使用价值体现轻重不同的劳动,这种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

比如,木匠劳动的目的是制作某木器。

劳动对象是木料,使用的工具是斧子,锯子等。

这种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

(2)不同商品具有不同使用价值
除了其构成的物质要素各有其特殊的自然属性外,还因为生产它们的劳动力各有其特殊的具体形式。

3.抽象劳动
(1)含义
①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

②如果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③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地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2)理解
抽象劳动眼睛看不见,但确实存在。

例如,生产过程中,想办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如何避免产生残次品等。

4.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关系
·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二者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具体劳动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

(例如:一条毛巾和一块香皂均是10元)
(四)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考)
商品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价值量、劳动量及劳动时间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的多少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资产评估及时更新完整一手课件微信(QQ)852433795,谨防倒卖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确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3.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2件/小时)
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30分钟/件)
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4.结论
价值量只与劳动时间相关。

(1)劳动时间相同,生产率高的创造更多使用价值。

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但由于所形成的总价值量不变,因而包含在单位产品中的价值量相应减少。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经济中,劳动生产率高的个别价值在还原为社会价值时,会还原为更高的价值。

(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既是价值量如何决定的规律,也是价值量如何实现的规律。

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1)现实的市场上出现价格偏离价值的现象
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受到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

(货币因一种或多种原因突然升值或贬值)
另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

(价格决定供求,供求反过来影响价格。

)(2)背离现象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上下波动始终以价值为基础。

价格的涨落会相互抵消,均价和价值相等。

价格波动中,供求趋于平衡,使价格接近价值。

3.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

第二,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

生产者为了多获利润,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努力降低商品的价格。

第三,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商品生产者就会获利多、发展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反之,则会获利少,甚至亏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直至破产。

三、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马克思认为抽象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其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活劳动和物化的劳动均能创造价值。

2.依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要求生产者努力去改进技术,逐渐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增加产品数量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能够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也就没有价值。

(三)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四)价值要转化为价格就必须依靠市场
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至少应当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在商品交换中充分体现价值规律,严格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
二是要拥有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并建立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

(五)认清价值的本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在经济生活中,劳动价值论要求认清价值的本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能简单以市场价格代替价值。

知识点内容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