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交流·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药物浓度的影响
陆晋军,刘文清,吴仁容,陆健,严叶良,徐云庆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D6 10(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影响。

 方法:对接受利培酮维持治疗的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利培酮及其代谢物9 羟(9 OH)利培酮血
药浓度检测,按照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10、5~10、<5)将患者分为A组(30例)、B组(20例)、C
组(27例)。

检测所有患者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利培酮及9 OH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关
系;于各组患者用药8周后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临床疗效
及不良反应症状。

 结果:A组CYP2D6 10C/C、C/T基因型频率与C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C组,
T/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B、C组(P均<0.05);B组C/T基因型频率与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C组,
T/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C组(P均<0.05)。

77例患者中,T/T基因型22例(28.57%),C/T基因型33
例(42.86%),C/C基因型22例(28.57%);不同基因型间利培酮、9 OH利培酮血药浓度及9 OH利培
酮/利培酮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T基因型患者血利培酮浓度显著高于C/T、C/C
基因型患者,而血9 OH利培酮浓度、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显著低于C/T、C/C基因型患者(P均<
0.05)。

C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A、B组,而TES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均<0.05)。

 结论:CYP2D6
10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代谢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相关;T/T基因型个体CYP2D6酶活较低。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2D6 10基因多态性;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1)06 0489 05
EffectsofCYP2D6 10genepolymorphsimondrugconcentrationofrisperidoneintreatmentofpa
tientswithschizophrenia LUJin jun,LIUWen qing,WURen rong,LUJian,YANYe liang,XUYun qing.
TheThirdPeople'sHospitalofJiangyinCity,Jiangyin214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differentcytochromeP4502D6 10(CYP2D6 10)
genepolymorphsimonrisperidoneconcentration. Method:Theplasmaconcentrationsofrisperidoneanditsme
tabolite9 hydroxyl(9 OH)in77schizophrenicpatientsreceivingrisperidonemaintenancetherapyweredetermined.
PatientsweredividedintogroupA(30cases),groupB(20cases)andgroupC(27cases)accordingto9 OHris
peridone/risperidoneratio(>10,5-10,<5).DetectedCYP2D6 10genepolymorphisminallpatients.After8
weeksofmedication,theclinicalefficacyandsymptomsofadversereactionswereevaluatedbytheConcisePsychiat
ricScale(BPRS)andthetreatmentemergetsymptomscale(TESS)foradversereactions. Results:CYP2D6 10
C/C,C/TgenotypefrequencyandCallelefrequencyingroupA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groupC,and
T/Tgenotypefrequency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groupsBandC(allP<0.05).ThefrequencyofC/T
genotypeandCalleleingroupB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groupC,andthefrequencyofT/Tgenotype
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groupC(allP<0.05).Amongthe77patients,22(28.57%)wereT/Tgeno
type,33(42.86%)wereC/Tgenotype,and22(28.57%)wereC/Cgenotype.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
serumconcentrationsofrisperidone,9 OHrisperidoneand9 OHrisperidone/risperidoneamongdifferentgenotypes
(P<0.05).SerumrisperidoneconcentrationinT/Tgenotypepatient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C/Tand
C/Cgenotypepatients,whileserum9 OHrisperidoneconcentrationand9 OHrisperidone/risperidoneratioweresig
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C/TandC/Cgenotypepatients(allP<0.05).ThetotaleffectiverateingroupCwas
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groupsAandB,whiletheTESSscore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groupsA
andB(P<0.05). Conclusion:CYP2D6 10genepolymorphismisassociatedwithrisperidonemetabolism,clini
calefficacyandadversereactions.T/TgenotypeindividualshavelowerCYP2D6activity.
Keywords: cytochromeP450family; 2subfamilyDmember6 10; risperidone; schizophrenia
作者单位214400 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陆晋军,刘文清,陆健,严叶良,徐云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吴仁容)
通信作者:陆健,E Mail:1721173356@sina.com
DOI:10.3969/j.issn.1005 3220.2021.06.019
精神分裂症病因可能与生长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1];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已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2]。

有研究[3]表明,利培酮及代谢物9 羟利培酮(9 OH利培酮)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临床上相同治疗剂量下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如催乳素升高、体质量增加等),可能与利培酮及9 OH利培酮血药浓度有关。

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的2D6(CYP2D6)属细胞色素类药物代谢酶之一,是利培酮的主要代谢酶[4 5]。

利培酮于体内经CYP2D6分解为活性代谢产物9 OH利培酮,二者虽均具药物活性,但前者在体内诱发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临床研究[6]证实,维持剂量的利培酮治疗2周后,血药浓度处于稳态,此时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呈相对恒定状态,可较好反映体内利培酮代谢速率。

为此,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号:2018 7号)批准,本研究探讨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血药浓度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
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7]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入组前4周内未接受系统抗精神病药治疗;③接受利培酮单药治疗,无药物过敏史;④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⑤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及内分泌等重要脏器系统疾病;②恶性肿瘤;③酒精或精神活性物质成瘾、滥用者;④患其他类型精神疾病;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共入组77例,男38例,女39例;年龄18~60岁,平均(40.9±9.7)岁;病程4~10年,平均(7.54±2.65)年;高血压12例,糖尿病4例,既往有吸烟史2例,既往有饮酒史2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培酮单药治疗,起始剂量1mg/d,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剂量,2周
内剂量增至2~6mg/d,分别于早上8∶00和晚上
20∶00时服药;直至剂量3mg/d后维持,8周为一疗程。

1.2.2 血药浓度检测方法 患者服用维持剂量的利培酮(3mg/d)2周后,于晨服药前抽取外周静脉
血5ml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 2K)抗凝管中,室温静置12min后以3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浆并于-20℃冰箱中保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将血清100μl、乙腈0.5ml、内标溶液20μl置入离心管内,经涡旋震荡15s后以
14650r/min的速度离心5min。

吸取上清液置于进样瓶内,采用血药浓度数据软件行进样分析,线性范围1~120ng/ml;按照患者血药浓度的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进行分组,>10归为A组,5~10归为B组,<5归为C组。

1.2.3 CYP2D6 10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 同时留取的EDTA 2K抗凝血,48h内按照血液基因组
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白细胞DNA提取,后行PCR扩增体系及循环体系设计。

PCR反应条件:
50℃预变性10min,继以95℃变性1min,95℃退火15s,65℃延伸1min,持续循环40个,每个循环
结束时进行荧光信号采集。

FAM检测通道选择CYP2D6 10C,标为红色,VIC检测通道选择
CYP2D6 10T,标为黑色。

从3组中各抽取4例进行CYP2D6 10等位基因测序,基因多态性类型包
括野生型(C/C)、杂合突变型(C/T)、纯合突变型(T/T)。

1.2.4 疗效及不良反应症状评估 分别于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8]及
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9]评估。

其中治愈:
BPRS较治疗前减分≥80%,显效:BPRS较治疗前减分60%~79%,有效:BPRS较治疗前减分30%~
60%,无效:BPRS较治疗前减分<30%,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TESS评分总
分0~100分,得分越高不良反应越严重。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多组间对比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两两对比采用LSD 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根据血药浓度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A组、B组及C组分别有30例、20
例及27例;各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各组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 各组CYP2D6 10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
Weinberg平衡定律,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

A组C/
C、C/T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C组(P均<0.05),T/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B、C组(P
均<0.05);B组C/T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C组(P均<0.05),T/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C组(P<0.05)。

见表2。

2.3 CYP2D6 10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关系 T/T基因型患者血利培酮浓度显著高于
C/T、C/C基因型患者,而血9 OH利培酮浓度、9 OH
利培酮/利培酮比值显著低于C/T、C/C基因型患者(P均<0.05);C/T及C/C基因型患者血利培酮浓度、9 OH利培酮浓度及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各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TESS评分对比 C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A、B组,而TESS评分显著高于
A、B组(P均<0.05);A、B组总有效率及TESS评
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珋x±s/例数,%) 
项目
A组(n=30)B组(n=20)C组(n=27

F/t/χ2值
P值
性别(男/女)
16/1410/2012/15
2.4480.294年龄(岁)
40.91±9.5340.82±9.9041.18±9.500.0090.991病程(年)
7.50±2.407.52±2.657.41±2.480.0140.986高血压
5(16.67)3(15.00)4(14.81)0.5120.774糖尿病
2(6.67)1(5.00)1(3.70)0.2550.880吸烟史
1(3.33)1(5.00)0(0.00)1.2410.538饮酒史
1(3.33)0(0.00)1(3.70

0.7280.695利培酮血药浓度(ng/ml)2.05±1.004.33±1.49
14.38±1.29 △759.1170.0009 OH利培酮(ng/ml)37.12±2.8428.90±3.45 29.14±2.9 △71.1310.0009 OH利培酮/利培酮18.11±1.156.67±0.32
2.03±0.68 △
2751.471
0.000
注:与A组比较, P<0.05;与B组比较,△P<0.05表2 各组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
例数,%) 
组别基因型T/TC/T
C/C等位基因TCA组(n=30)0(0.00)17(56.67)13(43.33)9(30.00)21(70.00)B组(n=20) 3(15.00)
11(55.00)6(30.00)8(40.00)12(60.00)C组(n=27)
19(70.37)

 5(18.52)

 3(11.11

22(
81.48)
 5(18.52


χ2

37.31016.294P值0.0000.000
 注:与A组比较, P<0.05;与B组比较,△P<0.05
表3 
CYP2D6 10
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血药浓度的关系(珋x±s)
项目
T/T(n=22)C/T
(n=33)C/C(n=22)F



利培酮(ng/ml)9.57±1.322.82±1.12
2.60±1.14
261.77509 OH利培酮(ng/ml)30.15±3.0434.80±3.40 36.00±3.52 19.56909 OH利培酮/利培酮3.15±1.3512.42
±2.42
13.80
±2.68
151.71

注:与T/T基因型者比较, P<0.05表4 各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TESS评分对比较(
珋x±s/例数,%) 
组别临床疗效
治愈显效
有效无效
总有效
TESSA组(n=30)14(46.67)6(20.00)5(16.67)5(16.67)25(83.33)10.54±2.19
B组(n=20)8(40.00)5(25.00)3(15.00)4(20.00)16(80.00)11.27±2.54C组(n=27)4(14.81)4(14.81)
5(18.52)
14(51.85)13(48.15)

14.57±3.97 △F/χ2

9.65513.852P值0.0080.000
注:与A组比较, P<0.05;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利培酮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已被证实可通过结合并抑制高亲密性5 羟色胺及多巴胺受体发挥药理效应,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
]。

研究[11
]认为,约85%的利培酮在体内代谢为9 OH利培酮,9 OH利培酮的药理作用与利培酮相似。

故利培酮及9 OH利培酮血药浓度总和即为对利培酮的治疗反应。

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关键
成员CYP2D6是利培酮代谢反应中最为主要的限速酶,可划分为弱代谢、中度代谢、强代谢、超强代谢4种表型,影响个体利培酮转化为9 OH利培酮的速率,体现为个体利培酮及9 OH利培酮药动学参数差异[12];由于单纯利培酮及9 OH利培酮血药浓度
均伴不同程度的波动,故利培酮、
9 OH利培酮单一或联合的血药浓度均不适合作为判断利培酮代谢的指标[13
]。

当服用利培酮达稳态后个体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呈相对恒定状态,以此比值作为判断
利培酮体内代谢速率的有效指标;通常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越大,利培酮的代谢速率越快[14 15]。

本研究患者连续服用利培酮达稳态后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行利培酮及9 OH利培酮血药浓度检测,按照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将患者分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入组者CYP2D6 10基因多态性;结果显示,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排除上述因素对药物代谢可能造成的影响。

各组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分布显示,A组
C/C、C/T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C组(P均<0.05),T/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B、C组(P
均<0.05);B组C/T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C组(P均<0.05),T/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C组(P<0.05);表明CYP2D6 10基因多态性影响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

与Molden等[16]及杨燕等[17]对亚洲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CYP2D6 10T/T基因型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明显高于C/T、C/C基因型患者,9 OH利培酮血药浓度及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显著低于C/T、C/C基因型患者,表明CYP2D6 10T/T基因型对利培酮代谢存在明显影响;而CYP2D6
10C/T及C/C基因型患者的利培酮、9 OH利培酮血药浓度及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提示CYP2D6 10括野生型、杂合突变型个体对利培酮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张婷等[18]研究证实CYP2D6 10T/T基因型个体显著影响利培酮的代谢;提示CYP2D6 10T/T基因型个体
CYP2D6酶活较低,而CYP2D6 10C/T及C/C基因型个体CYP2D6酶活更高。

最后在各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症状观察中,C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A、B组,而TES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均<0.05),但A、B组总有效率及TE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
CYP2D6 10T/T基因型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相关。

分析原因可能是
CYP2D6 10T/T基因型为利培酮代谢产生影响,导致药物代谢丧失、性质改变或药物代谢率下降,从
而影响疗效及不良反应症状。

既往研究中王皓等[19]指出CYP2D6基因多态性可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产生影响,与本次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相似之处。

综上,CYP2D6 10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代谢、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密切相关;T/T基因型个体
CYP2D6酶活较低,影响利培酮代谢及血药浓度;临床利培酮的治疗中,对出现的治疗反应的不同应考虑到个体利培酮代谢的差异。

本研究样本量偏少,且未探讨9 OH利培酮/利培酮比值对CYP2D6代谢类型的预测效能,故今后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吴荣琴,宋立升,赵亮,等.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症错误监控功能
改变的比较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29(3):
183 185.
[2]栗琦,李雪冰,范荣.利培酮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
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16):117 119.
[3]楼江,严伟,王刚,等.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及其代谢
物血药浓度的相关性[J].中国药房,2016,27(26):
3601 3604.
[4]门涛.CYP2D6和CYP3A5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提高利培酮临
床疗效的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11):107 110.[5]赵楠,赵侠,向倩,等.CYP2D6,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
对利培酮缓释微球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5,31(B11):217 218.
[6]PuangpetchA,VanwongN,NuntamoolN,etal.CYP2D6poly
morphismsandtheirinfluenceonrisperidonetreatment[J].
PharmgenomicsPersMed,2016,9(1):131 147.
[7]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
184 188.
[8]司天梅,于欣.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
杂志,2018,51(3):157 162.
[9]张长春,王绍礼,程伟,等.丁螺环酮、阿立哌唑合并利培酮治
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
46(3):460 462.
[10]范小冬,向霞,杜彪.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系统评价[J].药物评价研究,2018,41(4):671 675.[11]陈秋莹,诸佩超,王豪.HPLC 电化学法在血清利培酮及9 羟利培酮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9,34(9):844 847.[12]曾雷,元静,康传媛,等.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关联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
(2):139 145.
[13]LanB,MaF,ChenS,etal.Toremifene,ratherthantamoxifen,mightbeabetteroptionfortheadjuvantendocrinetherapyin
CYP2D6 10T/TgenotypebreastcancerpatientsinChina[J].
IntJCancer,2018,143(10):2499 2504.
[14]田利萍,邹莹,吴景竹.精神分裂症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相关性[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28
(2):98 100.
[15]SchoretsanitisG,SpinaE,HiemkeC,etal.Asystematicreviewandcombinedanalysisof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studiesfor
long actingrisperidone[J].ExpertRevClinPharmacol,2017,10
(9):965 981.
[16]MoldenE,WaadeRB,HoffM,etal.Impactofageingonserumconcentrationsofrisperidoneanditsactivemetaboliteinpatients
withknownCYP2D6genotype[J].BasicClinPharmacolToxicol,
2016,119(5):470 475.
[17]杨燕,肖林,李双娇,等.亚洲人群CYP2D6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及其代谢物血药浓度关系的系统评价
[J].转化医学杂志,2019,8(1):40 44.
[18]张婷,饶庆敏,许莹,等.精神分裂症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9,42(4):306 311.
[19]王皓,徐红林,钱博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关系探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8):44 48.
(收稿日期:2020 07 03 修回日期:2021 10 15)
·简讯·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年征订启事
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办的《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已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版)以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标准刊号ISSN1672 7770,CN32 1727/R。

杂志主要反映神经外科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和新经验,内容主要涉及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及手术技术等,兼顾头颈外科、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影像学等学科。

及时反映我国与世界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神经外科学的学术交流。

内容丰富、实用、可读性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面向广大中、高级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以及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与科研单位。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设有专家论坛、论著、学术交流、临床研究、经验总结、短篇报告与个案报导、讲座、综述、新技术推广、信息等栏目。

欢迎踊跃投稿与订阅!投稿请使用网上投稿系统:www.lcsjwk.com。

如需订阅者,可直接向邮局订购,本刊邮发代号:28 316。

漏订或需补订者请与编辑部联系。

来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264号《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邮编210029,电话025 82296070,E mail:lcsjwk@163.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