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_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1.2_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1.2_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e7638fd4d8d15abe234ef0.png)
《1.1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体验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之一——骨传导。
学会关心他人,尤其是关心残疾人。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学习重、难点】:(1)体验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练习【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不看课本做完以下问题)1.声音的传播靠,、和都能传播声音,不能传声。
2.声音在_____、______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_m/s.读课本上《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节内容,试着做做下面的题目: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2.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___.3.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声源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二、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小组同学结合一下问题,共同讨论合作得出结论)1、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哪些?(1)一是空气传导;即外界传来的声波→→→→→听到声音(2)二是骨传导;即外界传来声波→、→→听到声音〖想想做做〗:课本17页1~3分别是哪种传导方式?〖你知道么〗:一般来说,耳聋分为两类。
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的,是声音的发生了障碍引起的。
性的耳聋容易治愈,可以通过等途径来修复。
〖生活·物理〗:(1)、吃甜薄脆饼时为什么自己听起来很响而别人听到的声音却比较微弱?这是因为:吃薄脆饼时,自己是通过传导听到声音的,而别人是通过的振动听到的。
这说明骨传导比空气传导效果。
(2)、打雷或有巨大的声响时,我们经常用双手堵上耳朵或张开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为防止强烈的传到耳膜,把耳膜2、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塞紧,让其他同学在身后不同的位置讲话,试一试你能否准确地判断出讲话人的位置.不再塞耳,再试一次.把你感觉到的区别写在下面.结论:人耳是利用来准确判断发声体的位置的,堵住一只耳朵,只用另一只耳朵听声音,(能或不能)准确判断声音的位置。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aa4d645acfa1c7aa00ccfa.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学习目标1、知道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2、知道双耳效应及其应用;3、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学习重点: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学习难点:双耳效应二、知识准备1、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
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受影响。
三、学习过程【学点一】人耳的结构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中关于人耳结构及结构图部分的内容,了解人耳的构造,知道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2、请同学们参照“想想做做”中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跟踪练习: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绝大数是由传递的,声波到达人耳后引起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这种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①半规管⑤能将鼓膜的震颤传到耳内②听小骨⑥传递信号③听神经⑦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态反射、维持身体平衡④耳蜗⑧其内液体和纤毛的运动使许多神经产生感觉【学点二】骨传声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的方式来听到声音。
【学点三】双耳效应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18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题目: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跟踪练习:关于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听觉作用B.只有平衡作用C.既有听觉作用,也有平衡作用D.只有人耳分外耳、中耳、内耳。
四、小结1、⑴人耳形成听觉的途径?⑵什么是骨传导?⑶声音传到两耳的什么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2、你还存在哪些疑问?五、达标检测1、填写人耳听声音的途径:声源的声波→耳廓收集→振动→振动→信号→大脑→听到声音2、蛇是没有耳朵的,然而常听说打草惊蛇,下列关于蛇听觉的产生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蛇头贴在地上,头中的骨头接收到了打草传出的声音 B.蛇是利用了视觉效果C.蛇是利用了骨传声 D.蛇是利用了大地传声。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1c075735a32d7375a417802f.png)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NO:2班级姓名小组等级【课标要求】:联系实际,初步认识人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及相关联的物理现象。
【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提高观察能力和联系实物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掌握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3.激情参与,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预习使用指导】:1.利用10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20分钟做完导学案,标记出疑点交由小组长汇总,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2.A层同学要完成标有★的题目,B、C层同学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1:人耳是怎样感知声音的?2:人耳能感觉到说话的方向与位置是什么原因?说明了什么?3:蛇没有耳朵也能听声音,这是为什么?这在物理学上称之为什么?4:要想表现舞台上的立体声,我们应该怎么做?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空气传声和骨传导的区分:问题1:小丽很爱唱歌,并用录音机录下自己所唱的歌,可放自己的录音时,她为此感到迷惑,为什么不太像我的声音?你能帮她分析一下吗?问题2: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很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你的猜想是针对训练:1.蛇能听到声音,蛇是利用去倾听猎物的.2: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齿咬住一根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弦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仍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音乐作品,这说明()A人的牙齿可以振动发出声音B固体可以传声C贝多芬与其他人不同,有特异功能D人的牙齿也是听觉器官的一种探究点二:双耳效应:问题1:双耳听声音的主要好处:能判断声源的方向和产生的效果。
针对训练:1、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探究点三:人听到声音的条件:问题1:小刚说,我们只要距离不超过10米,无论在哪里只要你说话,我就能听到,他说的对吗?为什么?问题2:有人说,耳朵聋了不一定是耳膜坏了,对吗?针对训练:1、人听到声音的3个条件:、、。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导学案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298703bed5b9f3f90f1c33.png)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LRC20592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学习重点:人耳的构造;骨传声和空气传声学习难点:听到声音的过程自主学习:一.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过程:阅读课本16-17页“人耳的构造”部分阅读课本18页科学世界“双耳效应”部分二.骨传导:阅读课本17页“骨传导”部分反馈练习:1、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传给,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换句话说就是: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
3、声源到两只耳朵的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
4.下面情况中不能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的是()A.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住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B.听小骨损伤 C.听觉神经损坏 D.鼓膜破损5.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6. 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 B.同学们在教室里听到老师的讲话声C.捂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到的声音D.小明听到小华骨关节运动时发出的声音7. 在很多电影院里,为了更好的体现影片的效果,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 B.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噶都能听到声音C.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D.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效果8. 助听器的主要作用是:()A.传导声音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修复人耳中损坏的部分 D.以上说法都正确9. 课堂上,胖胖在偷偷的吃饼干,第一次他把饼干快速的塞进口中用力咬了一下,他自己听到很大的“卡嚓”声,他吓的惊恐的望着讲台上的老师,发现不但老师没有任何反应,就连同桌都没有意识到,看到大家都若无其事,胖胖十分开心,心想吃饼干是不会被发现的,于是他大胆的一块接一块的吃得喷香的,直到老师把他抓起来。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739f17227916888486d7bc.png)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是不同的。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1、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2、难点:声音的传播的有关计算三、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学生阅读P24,观察活动1:观察振动发声,从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
2、学生预习P25,声波是:______________。
声音以_____形式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不仅能被听见且可以“看见”。
比较(a)(b)两图,观察波形有什么不同?4、学生预习P26,活动2:传声试验,完成下列问题A、图2-6,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空气,铃声会变______。
当抽去到一定程度还能听到铃声吗?如果瓶内是真空呢?本实验表明:。
B、图2-7,把耳朵贴在水槽外面,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说明:_________。
C、图2-8,室内的同学能否听见敲击声?再将耳朵离开墙,还能听到声音吗?说明:____能够传声,而且____传声效果更好。
总结:声音需要___、___、___等作为传播的___来传声,在真空中,声音____传播。
5、图2-10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__。
一般地,固体传声速度__,气体传声速度__。
声音在150C 空气的传播速度约为:__;在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
6、声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7、观察图2-11,外界的声音顺着____传至____,引起振动。
通过___传到___,再通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产生听觉。
(二)合作讨论1、你还能日常生活中举出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子吗?2、你听到过回声吗?任何时候都能听到回声吗?3、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运用了什么物理研究方法?4、“打雷”时,看到闪电的同时就听到雷声吗?为什么?(三)课堂学习过程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发声也。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版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5da34e14791711cc7917a2.png)
【课前自主预习】
1. 人耳主要由、、等构成。人耳感知声音主要靠振动部分,传到部分,接收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发声损坏,人都会失去知觉。
2. 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的方式,即声音通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C.有正常的听觉器官 D.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2.声波传入耳朵的途径是( )
A.外耳道—鼓膜 —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 外耳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觉神经
3.声音既能通过听小骨传给听觉神经,也能通过头骨传给听觉神经。一个正常的人,听别人的声音是通过传递声音;听自己的声音是通过来传递声音的。
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
力(强/弱)于玻璃板.
【挑战五星演练】
1.试从人耳的构造,简述人丧失听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该怎样爱护自己的耳朵?
2.蛇经常将头贴在地面前行,对外界的声音刺激非常灵敏,但是蛇没有耳朵。它是用什么方式“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解析:
2.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吃饼干时用手捂住自己的双耳时,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你身旁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解析:
【自主学习探究】
1.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发声,声音主要通过传递到人耳.
我们怎样听得见声音导学案
![我们怎样听得见声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b11f02524de518974b7d4e.png)
我们怎样听得见声音导学案学习目的:1、知道声响的发生和传达的条件,了解声响在不同物质中的传达的快慢不同。
2、了解人耳的结构,知道声响是怎样被人耳听到的。
3、观察演示实验,感知相关现象,学会剖析其中的道理,初步学会剖析与概括。
教学重点:声响发生的缘由及传达条件教学难点:声响以波的方式传达课堂导学:一、声响是怎样发生的1、声响是由物体而发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2、观察演示,思索效果:a:将铅笔轻触未发声的音叉,乒乓球没有太大的反响;将音叉敲响,再用铅笔轻触音叉,铅笔被弹开大幅度。
这个实验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这个实验的方法叫做。
b:敲响音叉,听,声响继续很长时间;再敲响音叉,稍后用手捏住音叉,声响立刻消逝。
再对比体验一次。
这个实验说明了。
二、声响是怎样传达的声源振动时,空气中就构成了疏密相间的波意向远处传达,这就是。
声响在传达的进程中,假定遇到阻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响叫做。
三、声响的传达需求介质1、教员讲课的声响,经过传递到了你的耳朵里。
2、〔课堂活动〕用手指甲轻刮课桌,人耳在空气中听此声响;在将耳朵贴着桌面听此声响,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异样的声响从空气中传到人耳,与从桌子传到人耳想比拟,从传到人耳的声响更响,这说明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
3、观察视频:真空传声。
经过以上活动,可以归结出:声响能经过、和气体传达。
声响在不同物质中的传达效果是的。
声响在中传达的效果比好。
声响在中不能传达4、当宇航员抵达月球后,他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停止交谈?四、声响的传达有多快?1、什么是声速?在不同物质中,声速相等吗?在同一种物质中,声速相等吗?2、百米赛跑中,假设终点计时员听见枪响后才末尾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正确吗?为什么?光在空气中每秒传达3×108米,你以为应该怎样计时才更准确?五、我们怎样听见声响?〔阅读课文、观看视频〝人耳是怎样听见声响的?〞〕外界的声响从外耳道传至,惹起的振动。
这个振动经过传到,再经过将信息传入大脑,人就发生了听觉。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崔鹏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崔鹏](https://img.taocdn.com/s3/m/6ab602a5284ac850ad024270.png)
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理解认识人耳的结构和听到声音的过程。
2、理解骨传导。
3、明白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自学题目(时间25分钟)【情境引入】:2004年9月,在雅典残疾人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千手观音》一舞世界惊。
舞蹈《千手观音》是聋哑女孩邰丽华领着20位聋哑演员排练出来的。
邰丽华两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了听力。
7岁时,邰丽华进入聋哑小学。
学校有一门特殊的课程叫律动课,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达给学生。
“嘭、嘭、嘭”,有节奏的震动通过双脚传遍小丽华的全身。
邰丽华说,一刹那,她震颤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幸福体验撞击着她的心。
她趴在地板上,用整个身体去感受这最美妙的声音!……:《千手观音》的编导张继钢说:“这些演员真不容易,每天我跟她们排练之后,每个人还要自己去练,身上真是有一股精神在感染我。
”基础题:目标一:人耳的结构基础题目:阅读课本17页认识人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耳廓:鼓膜听小骨外耳中耳鼓室------与咽鼓管相通外耳道:咽鼓管----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器维持身体平衡内耳耳蜗:听觉感受器所在地目标二:引起声音的基本过程【学法指导】:从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三方面理解结论:声源-------()--------()-----()-----()----()----()-----()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学法指导】:从以上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结论:神经性耳聋:由于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能或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非神经性耳聋(能或不能)治愈.。
波的形式振动振动外耳道振动振动信号信号信号目标三:骨传导学生阅读课本17页想想做做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结论:声音通过、、等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4c014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64.png)
课堂教学导学案年级:___八_ 学科:__物理____课题 2.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型行进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知道真空不能传声。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拓展性目标:介绍三种科学思维方法:类比法、转换法和理想实验法。
挑战性目标:利用回声测量距离,尝试规范书写计算题。
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目标导航【创设情境】[动画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各种各样的声音”,问:这些声音是怎样来的?【目标导航】同“学习目标”设问导读自学检测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阅读P24,活动1:观察发声物体的振动,回答下列问题.1.将敲击了的音叉插入水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手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收录机的扬声器上.手感受到: ______________。
本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举出一些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生预习P25,完成下面问题.1.________是声音的传播形式.例如:课本P25图24中,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2.声音以_________形式传播.3.把声音显示出来声音是一种波,不仅能被听见,而且可以“看见”。
用______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比较活动2中(a)(b)两图,观察波形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教案)
![1.2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eb123783c4bb4cf7ecd14f.png)
教学重点
1、感知声音的“物理”过程。
2、骨传导原理。
教学难点
利用双耳效应,很好的理解立体声。
教学方法
交流探讨、探究
教具学具
音叉、四个漏斗、两段1.2米的塑料管、
1米杆、胶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题
直接引题。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那么我们的耳朵又是怎样感知声音的呢?
设计并实验
分析论证
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在耳聋后是如何创作的?
头骨、颌骨真的能够传播声音?
1、将振动的音叉放到耳朵的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
3、请学生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板书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空气传导
骨传导
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头骨颌骨能够听到声音贝多芬就是利用骨传导
学生讲贝多芬的故事
学生用音叉进行实验探究,体会骨传导
结论:
头骨颌骨能够传播声音
双耳效应
1、教师提问:耳朵能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吗?
2、教师适当讲解
学生游戏
阅读,双耳效应
小节
你有哪些收获?A|、知识上
B、方法上:
学生回答
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1、立体声收音机开关问题
2、查阅资料,了解助听器
学生思考
人耳的构造
1、请同学们结合挂图(或模型)讨论:耳朵是通过Fra bibliotek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导学案2: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导学案2:我们怎样听见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cd57182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a.png)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是不同的;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难点:声音的传播的有关计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声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利用转换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声现象直观地呈现出来;2.完成预习案,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独立完成。
预习案一、知识梳理1.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2.声音的需要、、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传播。
3.在小学数学课中我们已经知道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路程=。
声音传播的和传播所用的之比叫做声速。
4.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速在中最快,在中次之,在中最慢。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5.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形式向远处传播。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
知识链接: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如果原声与回声时间间隔小于,不能区别原声和回声,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加强原声。
二、预习自测1.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垂钓小儿不敢应人的原因是和能够传声,把鱼吓跑。
2.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土电话说明了可以传播声音。
我的收获: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一:声音产生的原因1.将敲击了的音叉插入水中,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现象:。
2.用手握住振动的音叉,还能发出声音吗?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
3.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子吗?分析上述现象,得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也停止。
探究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课本活动3,观察实验现象:1.用抽气机将逐渐抽去空气,铃声会变__。
人教版物理八下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WORD教案6
![人教版物理八下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WORD教案6](https://img.taocdn.com/s3/m/caf5ef72a98271fe900ef91f.png)
声现象.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利用声音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关心残疾人。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感知声音的过程。
【难点】骨传导的原理。
学习探索:【阅读思考】1.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 ,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____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_____。
3.声源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___ 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___________的重要基础,这就是___________ 。
【素质提升、分层训练】1.耳聋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2.立体声是怎么回事?3.人直接听自己说话和听自己的录音,这两种情况传声方式相同吗?请分析一下。
4、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儿才能听到,实质是声波遇障碍物________ 回来的结果。
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 秒以上,人耳才能将原声与回声分开,如果不到______ 秒,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__________。
3.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同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同步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https://img.taocdn.com/s3/m/6f171a10f46527d3250ce065.png)
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我们来预习【学习目标解读】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2.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学会关心他人;3.知道骨传导是另一种感知声的途径。
【生活中的物理】1.骨传导式助听器的原理与传统助听器类似,只不过是将放大的声音经由一个振动器传出,而振动器必须置于耳后的乳突上。
因此,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眼镜框架或发箍,而在外观方面,又以眼镜式较优,也较常用。
那么,它是利用什么原理使耳聋病人听到声音的呢?2.用Mp4和立体声耳机听音乐,有亲临剧场听音乐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课前自主预习】1. 人耳主要由、、等构成。
人耳感知声音主要靠振动部分,传到部分,接收部分。
其中任何一部分发声损坏,人都会失去知觉。
2. 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的方式,即声音通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3.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我们来学习【核心要点梳理】1.2.3.5.【知识要点突破】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振动就一定不发声 B.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有时可不需要介质传播 D.上述说法都不对解析:2.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吃饼干时用手捂住自己的双耳时,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你身旁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解析:【自主学习探究】1.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l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发声,声音主要通过传递到人耳.解析:【思维学法训练】1. 关于耳朵的卫生保健中有这样一条: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巴,使咽鼓管张开,或者紧闭嘴巴同时双手堵住耳朵,这样可以避免鼓膜被震破。
导学案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导学案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8b602326192e45361066f549.png)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3.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课前预习1﹑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及_______传给,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课堂导学1﹑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引入:声音是物质振动发出的,依靠介质向外传播,当传播到人的耳朵处,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活动1:了解人耳构造并理解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2﹑骨传导引入: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就会耳聋。
是不是所有的耳聋患者都不能感知声音呢?活动2 :课堂互动实验(想想做做)实验结论:3﹑双耳效应的原理引入:眼睛能够确定发声体的位置,闭上眼睛也能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活动3 :课堂互动实验:(1)闭上眼睛,看能否辨别发声体的位置;(2)闭上眼睛,再堵住一直耳朵,看能否辨别发声体的位置。
实验结论:课堂精练1﹑列关于人耳感知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发出声音,人耳就听到了声音B.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个振动通过听小骨和其他组织传给大脑,人就感知了声音C.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信号传给大脑,人耳就听到了声音D.人如果没有耳廓就不能听到声音2﹑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弦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仍能继续谱写出伟大的音乐作品.这说明()A.人的牙齿也是听觉器官B.人的牙齿可以发出声音C.固体可以传声D.贝多芬对声音有特异功能3﹑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敲击声,感觉第一次的敲击声较大,据此作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第一次是骨传导B.第二次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C.固体传声时能量损失较小D.第二次铅笔的振动较小4﹑有人设想,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突然飞来的流星落在特的不远处,那么对于这位宇航员来说,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他能用耳朵听到撞击的声音B.他能像看无声电影一样,完全感知不到声音C.他能清晰的感知声音D.无法判断5﹑下列现象与双耳效应无关的是()A.雷雨天,雷声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大象判断生源的位置比人判断更准确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声临其境的感觉课后练习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耳道完全堵塞时,无论如何也听不到声音B.鼓膜完全损坏时,无论如何也听不到声音C. 听觉神经损坏时,也能听到声音D.利用骨骼传播也能听到声音2、有句成语叫“隔墙有耳”,若把耳朵贴在墙上,就可以听到隔壁房间里的人说话声。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https://img.taocdn.com/s3/m/810c55064a7302768f993902.png)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2011-9-7一、课前预习(一)、基础知识部分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A、人耳的构造和感知声音的过程1、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又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B、耳聋的分类和原因2、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或等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3鼓膜听小骨等部位发生障碍造成的耳聋叫做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造成的耳聋叫做性耳聋。
C、声音的传导方式4、声音通过骨、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5、声音通过传导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最后形成听觉,这种传导方式称为空气传导。
(二)、预习效果检测1、我们听到树上黄鹂鸟的叫声的传声方式是传导,用牙齿接触振动的音叉我们也能听到声音,这种传声方式是传导。
你在预习过程中碰到那些困惑。
(三)、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两种传导方式-----空气传导和传导2、知道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二、课内探究1、重点声音的传导方式之空气传导探究活动一敲击音叉,分析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方法提示:阅读教材听声过程:声音→→→听觉神经→大脑形成听觉。
思维拓展:你还能说出耳廓、鼓膜、听小骨和听觉神经的作用吗?2、重难点:声音的传导方式之骨传导(1)、探究活动二如图1所示,敲击音叉,用耳朵直接感知声音,听到的声音较,用同样的力敲击音叉,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接触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时听到的声音较。
分析听到声音的过程。
图1 听声过程:声音→、→听觉神经→大脑形成听觉。
3、知识拓展:双耳效应⑴、双耳效应的概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就是双耳效应。
⑵、双耳效应的应用:一是使声音听起来有感,二是人利用双耳效应确定的位置。
4、学习效果检测:(1)、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A、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到音叉的声音B、用手指堵住耳朵,再听音叉的声音C、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D、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指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2)、下列关于人耳听到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听小骨→鼓膜→听觉神经→大脑B、声音→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C、声音→头骨→听觉神经→大脑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三、课外延伸1、下列哪种听觉器官损坏后无法用助听器矫正()A、鼓膜B、听小骨C、耳廓D、听觉神经◆2、下列由于双耳效应造成的是()A、雷雨来临之前,闪电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敲击长铁管的一段,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C、在山谷中大喊一声“大山你好”,过一会儿可以听到相同的声音“大山你好”D、剧场中的音乐具有立体感,使人身临其境3、有些耳聋的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新人教版(I)](https://img.taocdn.com/s3/m/4c96cc43168884868762d6cf.png)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新人教版(I) 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教学过程:实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在黑板写字,倒水,走路等,让学生说教师在干什么。
一、1 结合生物知识,写出听到声音的过程的流程图:你能说出人失聪的原因吗?思考:失聪的人就一定不能听到声音吗?《千手观音》的舞蹈演员都是聋哑人,他们靠什么来感知音乐?二、骨传导实验2:尝试用骨传导听声音方法1、用音叉听声音(1)将敲响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尾部用嘴咬住,看能否听到声音,并比较一下,声音有什么不同。
(注意一定要等到听不到声音时再用牙咬)方法2、用笔杆听声音(1)先咬住笔杆的一端,用手指弹击他的另一端,感受声音的大小。
(2)将牙松开,仍用指弹击笔杆的另一端,这时再感受声音,两次的声音一样吗?骨传导介绍《千手观音》与骨传导的资料三、双耳效应:实验3:小游戏:让一位同学的一只耳朵堵上,只用一只听声音,并且合上眼,找一位同学在他旁边拍手,看这位同学对声源的感觉如何。
如果把堵上的耳朵再放开,用两只耳朵听声音,看他对声源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双耳效应:由于声音传到人的两只耳朵时的(),人们通过这种微小的差异就能(),这就是双耳效应。
四、达标练习1、人能听到双声道立体声广播中的立体声,主要原因是()A.声音是立体的 B.人耳具有双耳效应C.有两个扬声器 D.一只耳朵也可听见立体声2、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A.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B.医生用听诊器听取音叉的声音C.用手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D.听到耳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3、声音到达人耳,首先要引起________振动,这种震动经过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 ,它再把信号传给_______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一般来说,耳聋分为两种: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_______ 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的,是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如鼓膜损坏、听小骨损伤引起的)。
物理初二上人教新资料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物理初二上人教新资料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852872a5e9856a5712600a.png)
物理初二上人教新资料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学习目标】1.明白人耳的构造。
2.明白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重点】人耳怎么样听到声音的?【难点】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晰双耳效应。
【知识回忆】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而产生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基本上能够传声的介质。
真空〔填“能”或“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4.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学习探究】【要点1】人耳的结构【活动一】阅读课本p16“人耳的构造”部分,完成下面的问题①画出人耳感知声音的流程图:②人失去听觉,可能是哪部分出现了问题?③失聪的人一定感知不到声音了吗?【要点2】骨传导【活动二】〔1〕将敲响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尾部用嘴咬住,看能否听到声音,并比较一下,声音有什么不同。
阅读课本p17“骨传声”这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①声音通过,也能传导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②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他是采纳方式来听自己演奏的声音的.【要点3】双耳效应【活动三】自学课本p18科学世界中的内容,小组交流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什么是双耳效应?②由于双耳效应,人们能够准确判断,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是.③如何让声音的立体声效果更好?回答:1.讨论P17的”想想做做”,三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 1.2-2用牙齿听声,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__;人们能够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人的耳朵具有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1、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特别大,然而,在你旁边的人却感受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要紧是因为(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人太远了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D、饼干太干了2、在剧院里,我们听到音乐有丰富的立体感,这是因为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编写者:刘学真张小宁时间:2013.2.20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体验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之一——骨传导。
学会关心他人,尤其是关心残
疾人。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学习重、难点】:(1)体验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双耳效应与立体声。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练习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不看课本做完以下问题)
1.声音的传播靠,、和都能传播声音,不能传声。
2.声音在_____、______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_____m/s.
读课本上《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节内容,试着做做下面的题目: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_,这样人就听
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
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___.
3.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声源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
二、合作学习与展示交流(小组同学结合一下问题,共同讨论合作得出结论)
1、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哪些?
(1)一是空气传导;即外界传来的声波→→→→→
听到声音
(2)二是骨传导;即外界传来声波→、→→听到声音〖想想做做〗:课本17页1~3分别是哪种传导方式?
〖你知道么〗:一般来说,耳聋分为两类。
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的,是声音的发生了障碍引起
的。
性的耳聋容易治愈,可以通过等途径来修复。
〖生活·物理〗:
(1)吃甜薄脆饼时为什么自己听起来很响而别人听到的声音却比较微弱?
这是因为:吃薄脆饼时,自己是通过传导听到声音的,而别人是通过的振动听到的。
这说明骨传导比空气传导效果。
(2)打雷或有巨大的声响时,我们经常用双手堵上耳朵或张开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为防止强烈的传到耳膜,把耳膜
2、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塞紧,让其他同学在身后不同的位置讲话,试一试你能否
准确地判断出讲话人的位置.不再塞耳,再试一次.把你感觉到的区别写在下面.
结论:人耳是利用来准确判断发声体的位置的,堵住一只耳朵,只用另一只耳朵听声音,(能或不能)准确判断声音的位置。
三、课堂小结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
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四、达标测评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
__________.
3.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声源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
4.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____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5.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6.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靠骨传导判断的
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7、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8、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巧合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只有鼓膜损坏,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
B.如果只有听小骨损坏,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
C.如果只有听觉神经损坏,使用助听器是不能听见声音的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10.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大象判断声源的位置比人判断更准确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