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
语文必修下册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2.能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认识沙皇的专制统治,正确认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情节的讨论分析,从中认识别列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塑造方法。
教学难点: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套中人”的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课文细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外国文学中,有三位名声响当当的短片小说家。
他们是——(让学生说)欧亨利、莫泊桑和契诃夫。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的是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鲁迅评价他是“我最喜爱的作家”,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位无与伦比的作家。
有人说他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
契诃夫在批判什么呢?他是如何做到幽默讽刺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起去欣赏品读。
二、教学过程
(一)说套子,识人物。
(从人物特征的夸张去感受小说风格)
1.这篇小说的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那么我们首先来说说“套子”。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把它们圈画出来。
雨鞋,雨伞,棉大衣,伞套,表套,刀套,脸套子,衣领,黑眼镜,羊毛杉,堵耳朵眼的棉花,车篷,壳子。
“古代语言”“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政府的告示”“报纸上的文章”“房子、卧室、帐
子、被子”“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2.概括别里科夫人物形象。
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包得这么严实、装进套子里面,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性格的人。
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思想保守,行为拘谨……
3.从他的人物形象塑造上面,可不可以感受到契诃夫那种幽默讽刺的风格?
人物塑造上十分夸张荒谬,保守到极致,比如说连那削铅笔的小刀都装在一个小套子里、在耳朵里塞棉花,这些细节描写都是十分夸张,极具讽刺意味的。
4.总结: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套子呢?我想是数不清的。
除了小说里已经具体写出来的以外,其他有没有了呢?我看肯定还有。
这些套子,有些是看得到的,有形的;有些是看不到的,无形的,也就是思想上的。
他身上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套子套在他身上,让他变成了一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以及从夸张的人物塑造中感受契诃夫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二)叙“套子”,品人物(梳理情节,从夸张滑稽的情节中感受小说风格)
1.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别里科夫这样一个奇怪的人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简要概括。
漫画事件:一个促狭鬼给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画了一幅漫画,让别里科夫难看极了。
自行车事件:别里科夫看到科瓦连科和华连卡上街骑自行车,他觉得不成体统。
正面冲突:别里科夫到科瓦连科家去进行劝导,但被科瓦连科反驳,甚至科瓦连科推下楼,这时刚好被华连卡看到,并遭到嘲笑。
病重去世:发生冲突后别里科夫卧床不起,一个月后死了。
2.梳理情节,完成表格。
情节神态语言动作
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
正面冲突
病重死亡
3.从情节中感受小说幽默讽刺的风格
给别里科夫的“爱情故事”加一个修饰语。
夸张滑稽……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入文本,从情节构思与叙述上,感受契诃夫的幽默讽刺风格。
4.着重探讨小说结局
这个夸张离奇的恋爱故事,尤其是这个情节的结局,可信吗?在具体的讨论中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别里科夫和华连卡会结婚吗?
(2)别里科夫有可能不死吗?
任何情况下别里科夫都没有试图走出套子,唯有爱情使他“昏了头”,这么一个因循守旧、惧怕改变的一个人也会被热情活泼、诚恳自由的姑娘吸引,但因为他们性格的不可调和,注定了他们不可能结婚。
华连卡起到了对比衬托作用,鲜明的对比也是幽默讽刺风格的体现。
为什么别里科夫一定要死呢?
①脸色发青发白、心神不定,手抖等病症表现,积郁成疾,直至死亡;②性格决定命运;③时代背景——社会上肯定还有有一些新东西;④小说的风格——幽默讽刺夸张)
5.丰富送葬情节,描写别里科夫死后送葬的场景。
小说构思了夸张滑稽、漫画式的情节来进一步塑造别里科夫的形象,我们也再次感受到了契诃夫幽默讽刺的风格。
那么,你能不能结合别里科夫的形象和小说风格丰富一下小说最后的送葬情节,描写一下别里科夫的样子。
学生发挥想象力,既有文本根据又要有自己的想象。
写完后交流讨论。
随后展示原文:......这时候他躺在棺材里,神情温和、愉快、甚至高兴,仿佛暗自庆幸终于装在一个套子里,从此再也不必出来了似
的。
是啊,他的理想实现了!老天爷也仿佛在对他表示敬意似的,他下葬的那天天色阴沉,下着雨!我们大家都穿了雨鞋,打了雨伞......(展示后交流这样写的妙处:夸张幽默,对比鲜明)
总结:
情节神态语言动作
漫画事件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
自行车事件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还成体统吗?这怎么行?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正面冲突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倒过来用脑袋走路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病重死亡神情温和、愉快、甚至高兴仿佛暗自庆幸终于装在一个套子里,从此再也不必出来了似的
通过夸张的人物塑造、离奇的情节构思、和华连卡人物的对比,包括情节上面的对比,我们都可以感觉到别里科夫他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抵抗新事物、保护旧事物这一人物形象。
他把自己一直禁锢在套子里,不敢跨出半步,他遭受着心理的折磨,直至死亡。
(三)比“套子”,析人物(单元整个意识,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感悟)
部编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
《祝福》鲁迅祥林嫂鲁四老爷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林冲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别里科夫
《促织》蒲松龄成名
《变形记》卡夫卡格里高尔
部编版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批判”,里面有鲁迅的《祝福》,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促织》《变形记》。
这些作品里面的主人公都是套子里的人。
我们挑祥林嫂和鲁四老爷,进一步理解别里科夫人物形象背后的深意。
讨论:如果要开设一个人物专栏,你会把别里科夫和祥林嫂放在一起比较好还是和鲁四老爷放在一起比较好?
祥林嫂:身上都套着社会传统的“套子”,精神上遭受着折磨。
并最终走向了死亡。
祥林嫂也被装在了“套子”里。
童养媳的身份,三从四德的自觉,好女不嫁二夫的贞洁观,守寡再嫁之后自惭形秽,无一不是封建礼教给她缝的套子。
她也是套种人。
鲁四老爷:顽固守旧,传统专制的维护者。
总结:别里科夫既是受专制压迫的受害者,又是维护专制的帮凶。
讨论: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大家长压迫祥林嫂可以理解,为什么别里科夫一个小人物可以辖制整个中学足足十五年,全城都受着他的辖制。
沙皇专制统治。
专制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和毒害(旧势力顽固周围的人怕他们,没勇气和他们斗、革命力量弱)
(四)课堂小结
部编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
社会与“思想变异”《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
社会与“形态变异”《促织》《变形记》
社会与“性格转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我们通过这篇小说的学习,能够感受到契诃夫对这个社会的关注,对这个社会现象的批判。
第六单元的这些文章都是跟社会以及人们在这个社会压迫下面思想和行为有关系的。
《祝福》和《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社会的压迫让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异,《促织》《变形记》都是由人变成了虫子,是形态上面的变异,也是思想上的变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性格的转变,社会的逼迫,导致了林冲由一个随遇而安、性格比较软弱的人,后来不得不被逼着反抗、上梁山。
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人们思想上面、形态上面、性格上面的转变。
所以我们要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在这个社会之下的人们,同时我们也要看看在社会中的自己,观照自身,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