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白假丝酵母的形态及理化鉴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生理生化特征 2. 3. 1 碳水化合物的发酵
能长期保存 , 需经常倒置平板 , 而且有些菌株在平 板上培养稍久就不易判定结果 , 对菌株鉴定常常带 来困难 , 因此本实验采用液体培养法 。而且采用液 体培养时 , 接种的菌量也往往较固体培养的接种量
麦芽糖
A -
碳水化合物的发酵试验结果如表 1 所示 :
察。
b ) 固体培养基中的形态
将菌种直接接种于 M EA 斜面上 , 26 ℃培养 , 一周后记录 。 c ) 假菌丝的形成 将活化的菌种划线在 M EA 培养基上 , 在中间 盖上一片无菌盖玻片 。接种好的 M EA 平板于 26 ℃ 培养 3 d 后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假菌丝的有无及其 形态 。 d ) 芽管实验 直接挑取一活化的单菌落 , 加入含 0. 5 mL 酸 性液体培养基中 , 置于 37 ℃水浴培养 1 ~2h, 取 底部悬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芽管形成的情况 。 1. 2. 2. 2 生理生化特性 a ) 碳水化合物的发酵 测试葡萄糖 , 蔗糖 , 麦芽糖的发酵结果 。取 18 mm 口径的试管 , 放入倒置的 15 mm 口径的试
其中 “ + ”表示阳性 摇匀后观察 , 所有试管浊度都增大 , 可见白假
・58・ 参考文献 :
辽东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年 6 月
[ 4 ] 温 旺 荣. 白 念 珠 菌 快 速 分 离 鉴 定 方 法 [ J ]. 福建医学院学报 , 1993, 27 ( 1 ) : 91 - 92. [ 5 ] 祝建军 , 梁慧军 , 宋秀兰 , 等 . 科玛嘉念
表 1 糖发酵试验结果 糖类 结果 葡萄糖
A G
蔗糖
-
更容易把握 , 且接种的液体培养基培养 2 d 后 , 用 肉眼即可清晰辨别阴 、阳性结果 , 培养时间延长至
1 周仍不影响结果分析 。只要不被杂菌污染 , 一般
其中 A 为产酸 , G 为产气 , 产气
- 为不产酸或不
不会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

收稿日期 : 2006 - 03 - 15 作者简介 : 韦月平 (1972 —) , 女 , 广西来宾人 , 讲师 , 学士 , 主要从事生物教学 。
・56・
辽东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年 6 月 管 , 棉塞封口后灭菌待用 。先把这三种糖配成糖发 酵培养基 , 每取 4 mL 装入小试管中并接入菌体一 环 , 摇匀后倒置于大试管中 , 棉塞封口后 26 ℃ 培 养 。其间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及是否有气体产生 。 b ) 碳源化合物的同化 - 液体法 选用葡萄糖 , 蔗糖 , 麦芽糖 , 可溶性淀粉 , 甘 油 , 柠檬酸 。 把活化的菌接种于 4 mL 无菌氮源液体培养基 中 , 26 ℃ 培养 2 d, 以消耗多余的碳源 。在 15 mm 口径无菌试管中每管加入 4 mL 液体同化培养基 。 然后用无菌吸管把经过饥饿培养的菌悬液 , 滴入准 备好的试管内 , 每管五滴 , 棉塞封口后 26 ℃ 静置 培养 2 d, 摇匀后观察结果 , 浊度明显增大者为阳 性 , 反之则为阴性 。
第 13 卷第 2 期 韦月平 : 白假丝酵母的形态及理化鉴定 丝酵母对于上述碳源化合物均有同化作用 。
3 讨论
・57・
糖发酵实验一般采用溴甲酚紫 , 其变色范围为
pH 5. 2 ~6. 8, 颜色由黄变紫 。本实验采用溴百里
酚蓝作为指示剂 , 变色范围 pH 6. 0 ~7. 6, 颜色由 黄变蓝 , 此处 , 颜色对比较强烈 , 所以实验效果也 较好 。采用液体或固体培养往往对结果会产生较大 的影响 。例如在利用氮源实验中 , 由于有些氮源化 合物被酵母菌同化分解后的中间产物对酵母自身的 生长有抑制作用 , 因而在液体法测试中常出现假阳 性反应 , 所以氮源的同化反应常用固体生长法测 试 。固体培养时 , 还能在同一平皿中做菌落生长的 对照实验 , 更明显的观察到实验结果 。 碳源同化试验 , 以往文献中主要采用平板法 , 是在含无机氮源与各种碳源化合物合成的固体培养 基上 , 接种酵母样菌 。如该菌能利用 (同化 ) 平 板中的碳源化合物 , 则在接种线上可见明显的菌落 生长 , 如生长差则表示不同化 。此法影响因素较 多 , 且操作较繁 , 试剂用量大 , 而且平板培养基不
物 ) 7 g, 蒸馏水加至 1000 mL , 121 ℃、 30 m in 灭 菌。 5 ) 碳源培养基 : 麦芽糖 12. 75 g, 糊精 2. 75 g, 琼脂 15. 00 g, 蒸馏水 1000 mL , pH 4. 5, 121 ℃、 20 m in灭菌 。 1. 2 实验方法 1. 2. 1 分离方法 a ) 唾液的采集和处理 正常成人早晨用清水漱口后 , 采集其自然排出 - 1 的非刺激性唾液 5 mL 左右 , 将唾液稀释成 10 浓 度备用 。 b ) 菌的分离 以上述口腔唾液作为分离样品 , 移取 0. 1 mL 唾液于分离培养基上 , 涂布均匀后置于 26 ℃ 恒温 培养 。待其长出后 , 挑取可疑菌落 , 对经过革兰氏 染色和显微镜个体观察初步认为是假丝酵母菌者 , 进行单菌分离培养 。
白假丝酵母的形态及理化鉴定
韦月平

(辽东学院 农学院 , 辽宁 丹东 118003 )
摘 要 : 在实验室里对白假丝酵母进行分离培养 , 并且通过形态特征 , 生理特征对其进行初步的鉴 定 。鉴定结果显示 : 糖发酵实验中白假丝酵母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 不发酵蔗糖 ; 碳源同化实验中显示白 假丝酵母对碳源化合物均有同化作用 。 关键词 : 白假丝酵母 ; 分离鉴定 ; 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 : R379.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 4939 ( 2006 ) 02 - 0055 - 04 白假丝酵母又称白色念珠菌 , 半知菌亚门 , 芽 孢杆菌 , 隐 球酵 母 科 , 有 完 整 的 核 和 细 胞 壁 。 是人和动物的常住型寄生菌 , 是一种条件致病真 [2] 菌 。 近年来 ,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 I V ) 感染 者的增加 , 国内外学者在白假丝酵母致病性方面已 作了大量工作 。随着这方面工作的不断 进展 , 实验室中对白假丝酵母的形态及理化的鉴定对于临 床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KH2 P04 2. 0 g, M gSO4 0. 05 g, CaCl2 0. 05g, 蒸馏水 1000 mL , pH 5. 4,高压灭菌 。 3 ) 糖或醇发酵培养基
白假丝酵母 ( Candida albicans) 从人体口腔中 分离筛选所得 1. 1. 2 仪器 机械式微波炉 , 电脑 , 显微 镜 , 数码 相机 , 恒温水浴锅 , 电热恒温培养箱 ,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 菌锅 , 无菌操作台 , 电子天平 , 光谱 723 型可见分 光光度计 , 1. 1. 3 培养基 : a ) 普通培养基 麦芽浸出琼脂培养基 (M EA ) : 麦芽糖 12. 75 g, 糊精 2. 75 g, 甘油 2. 75 g, 蛋白胨 0. 28 g, 琼脂 15. 00 g, 蒸馏水 1000 mL ,
2 结果 2. 1 形态特征 2. 1. 1 麦芽浸出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 26 ℃ 培养 3 d 后 , 细胞球形 , 卵形 , 椭圆形 ,
(NH4 ) 2 SO4 5. 0 g, KH2 P04 1. 0g, M gSO4 0. 5 g, 酵母浸膏 0. 88 g, 葡萄糖 (或其他种类碳源化合
[ 6 ] 石栋 , 夏俊哲 . 白假丝酵 母的研 究进 展 [ J ].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 2003, 26 ( 4 ) : 35. (责任编辑 : 陈庚顺 )
院学报 , 1993, 16 ( 1 ) : 73 - 76.
1. 2. 2 鉴定方法 1. 2. 2. 1 形态特征 ) a 液体培养基中的形态
先将菌种接在 M EA 斜面上 26 ℃ 培养 2 d, 然 后取菌体一环接入含 40 mL 液体 M EA 培养基的
100 mL 有菌环和醭膜形成 , 以发芽或二分裂的形式 增殖 。 2. 1. 2 麦芽浸出琼脂培养基中培养 : 26 ℃ 培养 10 d 后 , 菌落奶酪状 , 乳白色 , 表 面平滑 , 返光 , 边缘流苏状 , 并可见假丝伸入培养 基内 。 2. 1. 3 假菌丝的形成 : 观察盖玻片 , 可见有假菌丝产生 , 菌丝较长 , 如藕节状 。 2. 1. 4 芽管试验 : 取底部悬液镜检 , 有芽管生成 , 但数量不多 。
第 13 卷第 2 期 辽东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Vol . 13 No. 2 2006 年 6 月 Journal of L iaodo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Jun. 2006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1. 1. 1 菌株
[3] [1]
pH 4. 5, 高压灭菌 。 b ) 分离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 ( PDA ) : 马铃薯 200 g, 蔗糖 20 g, 琼脂 15 g, 蒸馏水 1000 mL , 自然 pH , 121 ℃、 20 m in 灭菌 。冷却至 大约 45 ℃ 倒入含 3000 单位与 6000 单位青霉素的 无菌平皿中 , 混匀后静置 , 凝固待用 [4] c ) 鉴定培养基 1 ) 酸性液体培养基 (NH4 ) 2 SO4 5. 0 g, KH2 P04 1. 0 g, 酵母浸膏粉 0. 2 g, M gSO4 ・7H2 O 0. 5 g, 葡萄糖 7. 0 g, 蒸馏 水 1000 mL。调节 pH 值 1. 5 ~2. 0 分别按每支试管 4 mL 培养基分装 , 121 ℃、 20 m in 灭菌 , 置冰箱 备用 。 2 ) 液体培养基 (检验芽管 ) 葡萄糖 1. 0 g, 蛋白胨 10 g, (NH4 ) 2 SO4 5. 0 g,
4 结语
由实验可知 , 白假丝酵母发酵葡萄糖产酸产 气 , 发酵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 不发酵蔗糖 。
2. 3. 2 碳源化合物的同化 - 液体法
目前对白念珠菌的鉴定方法很多 , 比如菌落特 征 、菌体形态观察 、生态特性 、免疫血清检查等 等 , 而且方法的进展很快 。特别是免疫学技术和分 子生物学技术
[ 1 ] 席丽艳 , 郭宁如 , 吕桂霞 . 白念珠菌致病
性的研究 [ J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1992, 25 ( 1 ) :
19 - 21. [ 2 ] 张育华 . 白念珠菌与临床 [ J ]. 泸州医学
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快速检测念珠菌的应用 [ J ]. 上 海医学杂志 , 2001, 16 ( 5 ) : 303.
蛋白胨 2 g, NaC l 5 g, 葡萄糖 (或其他种类的 糖 ) 10 g, K2 HP04 0. 5 g, 溴百里酚蓝 1%水溶液 3 mL (先用少量 95%乙醇溶解 , 加水至 1% ) , 加入 蒸馏水至 1000mL , 调 pH 值为 7. 0 ~7. 2, 121 ℃、 30 m in 灭菌 。 4 ) 液体同化培养基 :
[ 5, 6 ]
碳源化合物的同化 - 液体法试验结果如表 2 所 示:
表 2 碳源化合物同化的结果 碳源 化合物 结果 蔗糖
+
, 这些尚处于研究阶段的方法使
检测更为可靠 , 简单易行 , 但其设备等要求较高 ,
可溶性 淀粉
+
甘油
+
糊精
+
麦芽糖
+
柠檬酸
+
所以一般认为最简便的初步鉴定方法还是观察在其 假丝末端或中间是否形成典型的厚膜孢子 , 再结合 其他生化特征加以鉴别 。总之 , 面对种种各有利弊 的方法 , 应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条件加以选择 , 以 达到所需的目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