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西湖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是 ()
A . 制订实验计划
B . 猜想与假设
C . 发现并提出问题
D .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2. (2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的波形图。
则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 . 丙声音在空气传播最快
C . 甲声音的响度最小
D . 丁声音属于噪声
3. (2分) (2016八上·宜昌期中) 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A . 音色和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响度和音调
4. (2分)课堂发言的同学声音一定要洪亮,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声速
5. (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 . 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 .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6. (2分) (2015八上·安陆期末)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 .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 . 安陆冬季室外的平均气温
C . 健康人的体温
D . 鲜鱼最佳的冷藏温度
7. (2分) (2019九上·黑龙江期中) 下面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
A .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B . 到在地上得水一会变干了
C . 深秋早晨草地的叶子上有露水
D . 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细
8. (2分)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 . 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 . 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 .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9. (2分) (2019八上·巴州期末) 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一定熔点的一组是()
A . 冰、铁、铝
B . 蜡、铝、玻璃
C . 蜡、玻璃、沥青
D . 冰、铁、沥青
10. (2分)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记录明显错误的是第6min的数据
B . 从第4min起,水不再吸热
C . 若第8min后继续对水加热,水温将保持不变
D . 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0℃
11. (2分)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 . 同时沸腾
B . 稍后沸腾
C .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温度
D .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12. (2分)下列是小明同学对有关光学现象的解释,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眼近视是因为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B . “猪八戒照镜子,表里如一”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 人在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D .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后不可能有紫光
13. (2分)(2011·福州) 空调遥控器能够控制空调的开机、关机、调温等,利用的是()
A . 红外线
B . 紫外线
C . X射线
D . 可见光
14. (2分)下列关于图所示的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甲:太阳光穿过树林形成光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B . 乙: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形面,是光的色散现象
C . 丙:桥在湖口形成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D . 丁:碗中水里的筷子看上去弯折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15. (2分) (2019八上·韶关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B .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 . 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D .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二、填空题 (共6题;共20分)
16. (4分) (2019八上·潮安月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都能发出声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是________现象。
17. (2分)深秋时节,在教室的窗户玻璃上有时会看到一些水珠,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水珠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
18. (1分) (2018九上·合肥期中)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同时沸腾。
19. (2分)①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②人们利用声呐探知海的深度;③中医通过“闻”来诊病;④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以上事例中,能表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________,能表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________。
20. (2分) (2019八上·青山月考) 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_(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_(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21. (9分) (2018八上·乳源期中) 分析下列过程分别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的过程,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并判断他们的吸热放热情况:
(1)刚从水中走出来,感觉特别冷: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吸热或放热);
(2)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 :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吸热或放热);
(3)北方冬天的玻璃窗上结冰花: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吸热或放热),冰花出现的位置是在________(室内/室外);
(4)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吸热/放热)。
三、作图题 (共2题;共10分)
22. (5分)如图中一发光点S在不透明的木板AB的左边,木板上有一个小孔,请在如图中画出光线能达到的范围,并在此范围中打上阴影线。
23. (5分) (2017八上·江阴期中) 作图题
如图所示,人眼在S处,P、Q是不透光的挡板,试作出人眼通过PQ之间的缝隙所能看到的挡板右侧的范围。
四、试验题 (共7题;共44分)
24. (4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1)用刻度尺测量3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________ 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号(填写编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____(能/不能);理由:________.
25. (5分)探究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与篮球的材质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篮球的________有关;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在探究猜想一时,我们只选择材质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的篮球,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其他条件都相同,用力向下拍不同的篮球,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
方案二: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不同的篮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
方案三:其他条件都相同,使不同的篮球反弹到相同的高度,观察比较它们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
【评估与交流】
⑴按照方案一探究,其不足之处是________;
⑵按照方案二探究,篮球反弹后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________;像这种用反弹的高度来表示篮球反弹性能强弱的方法,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________;
⑶按照方案三探究,篮球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________。
26. (2分) (2018八上·福田期末) 在音乐中,中调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率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________高 . 用音箱来播放音乐,可以增大声音的________ . (本题两空均选填声音的特性)
27. (5分) (2018八上·丹徒期末) 小王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图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烧杯内水的温度为________℃.
(3)小王完成实验后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说明水上方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小王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28. (10分) (2017八上·江苏期中) 小华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如图所示).
(1)小华在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以下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2)小华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发现实际观察时,无论如何调节孔到蜡烛的距离,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仍不够清晰,你能帮她想个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________.
(3)小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如图所示,右图为孔的形状特写),继续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4)另有几个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来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________ 设计更合理,依据是________.保持孔的大小不变,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9. (10分) (2017八上·宿豫期中) 晴天正午,小健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
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________(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你选用________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健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____(可靠/不可靠).
(3)小健的同桌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另外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
B .
C .
D .
(4)小健知道了光斑的成因后,又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他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戊所示.
小健用针孔相机观察校园内旗杆顶上的国旗,如图己所示.则他在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国旗的形状是()
A .
B .
C .
D .
(5)小健把针孔相机靠近旗杆顶上的国旗进行观察,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国旗的像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6)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 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 . 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 . 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 . 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0. (8分)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露水在阳光下消失”是________现象,需要________;(2)“冬天的冻衣服晾干”是________现象,需要________;(3)“用久的灯泡壁变黑”是________现象,需要________;(4)“水结冰”是________现象,需要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 (共6题;共20分)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1-2、
21-3、
21-4、
三、作图题 (共2题;共10分)
22-1、
23-1、
四、试验题 (共7题;共44分)
24-1、
24-2、
24-3、
25-1、26-1、27-1、27-2、27-3、27-4、28-1、28-2、28-3、
28-4、29-1、29-2、29-3、29-4、29-5、29-6、30-1、30-2、
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