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US指导前向钢丝通过的技术要点(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VUS指导前向钢丝通过的技术要点(全文)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CTO)病变约占全部冠脉造影的1/3。
与非CTO病变PCI手术具有极高成功率不同,CTO 病变介入治疗难度大,成功率低。
80%的CTO介入治疗失败是导引导丝不能通过病变,故迄今为止CTO介入治疗最大的技术难点仍然是如何操作导引导丝通过闭塞病变。
在常规方法如平行钢丝等技术失败后,血管内超声可以帮助术者明确钢丝与血管的相对位置关系,有助于提高PCI成功率。
但由于该方法相对复杂,需要相应的培训以缩短学习曲线,在此就IVUS 指导前向钢丝通过的技术要点做简要介绍。
1、使用IVUS指导前向钢丝通过,首选要熟悉指引导管内腔大小、IVUS 导管外径以及其他介入器械的外径,以及相关匹配关系,一般情况,用6F 指引导管可以完成IVUS实时指导的双钢丝平行钢丝技术;7F 指引导管可以同时容纳IVUS导管和1个微导管,经过微导管可方便的更换钢丝或者调整钢丝头端塑性;8F 指引导管可以同时容纳IVUS导管、微导管(包括Corsair微导管)和球囊导管,方便指引导管内球囊锚定更换微导管,经微导管更换钢丝。
以上几种器械的组合,均可以保证完成IVUS实时指导导引钢丝穿刺近端纤维帽,但是实际工作中,IVUS发现近端CTO纤维帽位置后,可以在DSA下找到对应的导引钢丝穿刺位置,在指导钢丝穿刺进入病变后再通过IVUS确认穿刺CTO纤维帽成功,而不必强调IVUS 实时指导,因为有可能会影响导引钢丝的操作。
2、利用IVUS指导前向导引钢丝通过CTO病变,首先要通过造影图像选择适合进行IVUS指导的病变。
需要闭塞处有成角度数不大的分支血管,分支血管直径要大于1.5mm,长度长于IVUS导管头端至探头距离,血管不能太迂曲,主支或分支近端血管存在严重狭窄时可先行预扩张,
2.0mm球囊预扩张可以保证IVUS导管的顺利通过。
3、IVUS可获得闭塞近端纤维帽的特点,如纤维帽穿刺点大小,纤维帽钙化情况,闭塞近端分支的位置以及导引导丝通过闭塞点的位置。
造影显示无残端闭塞的血管未必都是真正的无残端闭塞,IVUS下可以发现部分闭塞血管近端是存在明确的入口,这样的病变,选择软导丝就可以进入闭塞病变内,避免过早选用硬的导引钢丝进入夹层。
IVUS还可以提示近端闭塞纤维帽的大小以及钙化程度,对前向导引钢丝通过病变的机会有预判价值,如果IVUS显示近端纤维帽钙化严重,闭塞处纤维帽小的话,可以尽早寻求逆向开通CTO病变的可能。
当导引钢丝进入近端纤维帽后,钢丝无法到达远端真腔时,可以通过IVUS确认导引钢丝进入近端纤维帽的位置,如果导引钢丝非常靠近分叉嵴部,应调整穿刺点更靠近纤维帽中心,DSA下在更靠闭塞近端的位置再次穿刺。
4、当导引钢丝前向进入内膜下假腔,平行钢丝尝试进入真腔失败,逆向技术也无法通过病变时,可采用IVUS辅助导丝重新进入真腔。
首先,需先用1.5-2.0 mm小球囊扩张,将IVUS导管送入闭塞段内,首先确定导引钢丝位于内膜下还是斑块内;然后寻找导引钢丝进入内膜下的位置,在此位置以近重新调整导引钢丝方向;寻找合适的投照角度,将IVUS图像和DSA图像整合,在DSA下可以准确判断导引钢丝是顺时针或者逆时
针旋转,IVUS图像下确定导引与血管真腔位置,调整导引钢丝穿刺。
此方法可导致内膜下血肿延长,增加分支损失可能。
IVUS指导导引钢丝在血管真腔或者斑块内重新寻找远端血管真腔,其实际为IVUS指导的导引钢丝rewire技术,与Stinger的reentry技术从内膜下返回真腔不同。
熟悉闭塞段近端及闭塞段内各分支血管与主支血管在IVUS图像下的相对位置,有利于帮助术者调整导引钢丝方向,经过训练可以将IVUS图像和DSA图像进行完美的整合,提高前向钢丝的通过CTO病变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