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制粒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制粒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制粒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料的特性、制粒前的粉料加工、蒸汽与调质、模孔、制粒后的处理以及工艺的设计和人员的操作管理等。
(一)原料的特性(只指与制粒有关的特性)
原料的制粒性能取决于原料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如脂肪、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灰分等。
最重要的制粒性能是粘合性和润滑性。
前者影响颗粒质量;后者影响生产能力。
1.表达制粒性能的方法
1)单一原料的颗粒质量标准系数(用0—5六个数字表达)
0—不能制粒(50%以上的细粉) 1—很差(20%以上的细粉)
2—差(6%以上的细粉) 3—中等(3%以上的细粉)
4—好(1%以上的细粉) 5—很好(1%以下的细粉)
2)单一原料的制粒生产能力系数(也用0—5六个数字表达)
0—无(0—12.5kg/kwh) 1—很小(12.5—25kg/kwh)
2—小(25—50kg/kwh) 3—中等(50—75kg/kwh)
4—大(75—125kg/kwh) 5—很大(>125kg/kwh)
最佳状态下颗粒饲料生产电耗大致为8kwh/吨(不含粉料生产),即度电产量125kg/kwh。
但大多数情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度电产量只能达到75kg/kwh左右。
润滑性取决于原料中的油脂和水份含量,温度也有作用。
3)原料制粒性能表
组份质量系数产量系数组份质量系数产量系数
大麦 3 3—4 玉米 2—3 4
豆粕 2—3 4 菜粕 3 3
棉粕 4 3 菜粕 2—3 3—4
小麦 4 3—4 油脂 2—3 5
麦麸 2—3 2 次粉 3 3—4
肉骨粉 2—3 2—3 鱼粉 2—3 2—3
草粉 3 1—2 酒糟 4 2
奶粉 5 1 糖 5 1
矿物质 1—2 1 稻谷 3 2—3
米糠 1—2 1—2 稻草粉 1—2 1
可以用0-10来表示质量参数,好的用10,差的用0,起副作用的用负数。
如下表所示:
4)配合饲料的制粒性能系数的计算
只须将配方中各原料的比例乘以各自的系数,相加的总和即为该配方的制粒性能系数。
例如:原料品种配方比例 % 质量系数生产能力系数
玉米 59 3 3
大麦 12 3 3.5
肉骨粉 3 2 3
鱼粉 5 2 3
豆粕 21 2 4
计算结果如下:
质量系数=59%×3+12%×3+3%×2+5%×2+21%×2=2.71
生产能力系数=59%×3+12%×3.5+3%×3+5%×3+21%×4=3.14
2.不同化学成分对制粒的影响
1)脂肪原料中的脂肪是良好的润滑剂。
它可以减少物料对模孔的摩擦,使物料顺利通过模孔。
但添加量超过3%会影响其粘性、硬度及淀粉糊化。
2)纤维素有一定纤维含量时,可使颗粒具有固结能力(聚合作用)。
但纤维过多对制粒是不利的,因为纤维不容易吸收蒸汽而软化。
3)蛋白质蛋白质具有热塑性和粘结性,受热后可塑性增大,有利于成形。
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密度,生产率将会很高。
4)淀粉淀粉对制粒的影响很大。
淀粉糊化后能对颗粒起粘结作用。
高淀粉饲料一定要采用高温高水分调质,制粒效果才好。
5)无机质对环模的磨损较大,成形很难而且容易造成腐蚀,降低产量。
3.原料物理性能对制粒性能的影响
1)密度(容重)容重小的物料一般纤维含量较高,产量小、能耗高;容重大的物料能更多的吸水,调质效果好。
2)粒径小粒经的物料与蒸汽接触面积大,蒸汽容易穿过颗粒到达芯部因此调质效果好。
粒度分布也有影响,小颗粒和大颗粒应有一定比例。
如20%的细粉和80%的粗粒相配合可以得到密度更高的颗粒。
3)水份淀粉糊化条件之一。
重要的润滑剂之一。
4)含沙量应控制在0.1-0.5%之间,实际上达到0.5-1.0%,这也是国内环模寿命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寿命的原因之一。
(二)制粒前处理的影响
粉碎、配料、混合(油脂添加、液体添加)。
1.粉碎影响最大的工序。
粒径及粒度分布。
2.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CV≤10%。
油脂和液体添加量?
3.进入制粒线之前应清理、打碎物料团、除铁。
(三)蒸汽与调质的影响
蒸汽质量标准与添加量对生产能力的提高起正比作用,4%蒸汽量比1%蒸汽量的生产能力提高一倍,而且颗粒质量也显著提高,因为蒸汽的增加使粉料可塑性变大。
1.蒸汽质量温度130—150℃(干饱和蒸汽)、蒸汽压力、蒸汽添加量。
2.调质器的质量调质时间,主要目标是让热量与水份能渗透到颗粒内部。
(四)使用与操作的影响
1.制粒后的处理冷却器的型式首推逆流式、其次是卧式。
选择合适的风机并能调风量与风压。
压辊间隙要合适、进料要均匀。
选择合理的分级筛上下筛面的筛孔。
采取措施减少颗粒入仓过程的破碎。
2.合理调度,尽量减少更换配方。
3.定期清扫调质器、喂料器、冷却器、风管、分离器。
4.充分保证制粒机的润滑。
5.切刀保持锋利。
6.新环模正式使用前用磨料磨合,出孔率达到90%方能正常使用。
7.合理调整间隙(依据原料、颗粒直径、调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