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同步练习试题(名师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我国贵州省已正式投入使用,射电望远镜接受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普通收音机差不多,它能接受来自太空的信息。

射电望远镜接受的信息属于()
A.红外线B.紫外线C.无线电波D.超声波
2、2013年6月15日,天宫一号内的宇航员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了科普教育活动.如图所示,位于北京地面课堂内的小明同学通过大屏幕观看太空授课直播.太空向地面传输的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的载体是()
A.超声波B.电磁波C.紫外线D.导线
3、如图所示,2021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推出了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系列报道,在5G、AI、MR等技术的加持下,通过采集代表委员及所在工作环境实时信号并运用CAVE演播室技术等比例还原真实场景,实现了主持人身处北京演播室,便可“一步跨进”采访场景。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机录制视频时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
B.使用AI(人工智能)将声音转化为文字是利用了语音识别技术
C.使用MR虚拟与现实交互技术看到物体时,没有光进入眼睛
D.运用CAVE投影系统显示的虚拟现实实质上是影子
4、下图是一款既能健身又低碳的“共享单车”,它是互联网、智能手机、GPS定位系統和单车的资源整合,关于“共享单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车手把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
C.以行驶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是静止的
D.GPS通过电磁波把单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统信息处理中心
5、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不连续的电磁波,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

雷达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

现在雷达正在跟踪一个匀速移动的目标,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雷达波形如图甲所示,30 S后在同一方向上监视屏显示的雷达波形如图乙所示。

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
4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则被监视目标的移动速度最接近( )
A.1200 m/s B.900 m/s C.500 m/s D.300 m/s 6、下列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A.手机的质量约为2.5Kg
B.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物理教材长度是26dm
D.辽宁地区六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5℃
7、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C919 大型商用客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造客机时采用密度大的材料,可以减轻其重量
B.客机在高空受到的大气压强比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大
C.客机利用电磁波进行导航,说明电磁波能在空气中传播
D.客机机翼表面制作成“上凸下平”形状是为了减小空气对飞机的阻
8、下列关于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
B.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真空罩能屏蔽电磁波
C.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D.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9、“收官之作,星耀全球”2020年6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火箭加速升空时,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
D.卫星与地面之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10、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随着“发射”命令的发出,我们听到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声音的强度达到了150分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听到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B.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佩戴耳机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嫦娥五号探测器是通过电磁波接受地面信号
D.声音的强度达到150分贝指的是音调很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2021年4月25日,台江县“乡村振兴·苗族姊妹节民俗文化周”在美丽的翁你河畔拉开帷幕。

如图示是两位苗家美女用手机在直播“姊妹节”活动场景。

利用手机拍照时,通过镜头成的是
立(选填“正”或“倒”)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手机直播是利用
(“声波”或“电磁波”)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要进行交谈,请你帮助宇航员想出三种能进行交谈的方法:
①.
②.
③.
3、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这是一种现象.“天舟一号”发射后,应进行多次变轨,地面的变轨指令是通过传递的.
4、用手机通话时,手机与手机之间通过传输信息的;某卫星到地球的距离是3×105m,地面的信息发送到该卫星大约需要s。

5、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正在进行“天空之吻”。

地面控制中心通过(填“超声波”或“电磁波”)向它们发出信号。

对接完成之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填“运动”或“静止”)的。

“天舟一号”在穿越大气层的时候表面剧烈升温,这是通过的方式增大了它的内能。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为什么雷雨天打开收音机听广播时,会有“咔嚓、咔嚓”的声音杂在节目中?
2、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世纪,人们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互联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你还能举出一些互联网的用途吗?(至少写出两种)
3、“GPS”表示什么?有什么作用?
4、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
(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请回答:
①电磁辐射对我们人体有什么危害?
②你觉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时候我们可能受到了电磁辐射?为了减小电磁辐射的危害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
5、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通过光纤来传递信息的.光从图所示的光纤一端射入,从另一端射出.请将图中未完成的光路部分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接收天体辐射的无线电波,进行天体物理的研究;由于无线电波不太会受光照和气候的影响,因此可以全天候工作.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收音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红外线、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超声波属于声波.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太空通过电磁波向地面传输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接收信号,并通过电视机将其还原.故B正确;
C、紫外线的波长较短,绕射能力越差,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传播距离近,不宜用于传递声音信号和图象信号,故C错误;
D、从太空向地面传递信号,折磨远的距离不可能用导线,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电视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和图象信号的;(3)紫外线的波长较短,绕射能力越差,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传播距离近.
3、【答案】B
【解析】【解答】A.摄像机录制视频时把声信号和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A不符合题意;
B.使用AI(人工智能)将声音转化为文字是利用了语音识别技术,B符合题意;
C.人看见物体和像都是有光进入人的眼睛,C不符合题意;
D.运用CAVE投影系统显示的虚拟现实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而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录制视频是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存储起来;只要看到物体就有光进入人眼;影子是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
4、【答案】D
【解析】【解答】单车手把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单车坐垫设计为较宽,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以行驶的单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屋相对于单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房屋是运动的;GPS是通过电磁波把单车的位置信息传递给信息处理中心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5、【答案】C
【解析】【解答】从甲图两个波形可以看出,从发出到接收信息的时间是3×10-4s,则目标到雷达的距离为4.5×104m,从乙图两个波形图可以看出,从发出到接收信号的时间是2×10-4s,则目标到雷达的距离为3×104m,则目标在30s内所走的路程为1.5×104m,则目标的速度就是500m/s。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路程的计算,注意从图中得到的时间是发出到接收的时间,而计算距离时,应该将时间减半。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250g左右,一部手机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50g=0.25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故B符合实际;
C、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教材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2.6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 、辽宁地区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不会超过35℃,更不可能达到45℃.故D 不符合实际.
故选B .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7、【答案】C
【解析】【解答】A. 根据 m V ρ= 可知,制造客机时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可以减轻其重量,A 不符合题意;
B.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客机在高空受到的大气压强比地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小,B 不符合题意;
C.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也能在空气中传播,故客机利用电磁波航,说明电磁波能在空气中传播是正确的,C 符合题意;
D. 客机机翼表面制作成“上凸下平”形状是利用了流速大压强小的规律从而产生升力,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分析】利用公式m=ρV 分析;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决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特点及光纤通讯、卫星通讯方面的知识。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A 不符合题意;
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 符合题意;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C不符合题意;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
(2)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4)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9、【答案】A
【解析】【解答】A.燃料燃烧时,消耗化学能,得到内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A符合题意;
B.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利用内能做功,将内能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B不符合题意;
C.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不符合题意;
D.卫星与地面之间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火箭在加速上升时,内能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卫星与地面之间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10、【答案】C
【解析】【解答】A.听到的轰鸣声属于声音,超声波是听不得的,A不符合题意;
B.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佩戴耳机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嫦娥五号探测器是通过电磁波接收信号的,C符合题意;
D.声音的强度达到150分贝指的是响度很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戴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航天器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

二、填空题
1、【答案】倒立;实;电磁波
【解析】【解答】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物体在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电磁波能传递信息,手机直播是利用电磁波把信息传递到远方。

【分析】(1)照相机成像特点是:倒立、缩小、实像;
(2)移动通信设备一般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2、【答案】利用电磁波交谈;利用文字交流;利用手语交流
【解析】【解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光、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据此分析:
①可以利用无线电,即电磁波进行交谈;
②将要交流的内容写到纸上,利用文字交流;
③也可以采用类似聋哑人的手语进行交流.
【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光、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答案】扩散;电磁波
【解析】【解答】解: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物理角度说这属于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通信一般就是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的,
故“天舟一号”发射后,应进行多次变轨,地面的变轨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故答案为:扩散;电磁波.
【分析】(1)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航天通信一般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4、【答案】电磁波;0.001
【解析】【解答】手机与手机之间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地面
信息发送到卫星需要的时间
5
3
8
310
110
310/
s m
t s v m s
-

===⨯
⨯。

【分析】了解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事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信息到卫星的时间。

5、【答案】电磁波;静止;做功
【解析】【解答】太空中的航天器向地面传递信息利用电磁波,“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天舟一号”在穿越大气层的时温度升高是摩擦造成的,是做功改变了内能。

故答案为:电磁波;静止;做功。

【分析】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可以传递信息,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简答题
1、【答案】答:当发生闪电时,由于电流的迅速变化在空间激起了电磁波,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于是听到了“咔嚓”的声音.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着电磁波.
2、【答案】解:网络通信是利用电磁波和通信线路,将分布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它的用途很多,网上购物,网上看病,网上视频,网上发布新闻,等等。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网络通信的用途,即:网上购物,网上看病,发电子邮件等等。

3、【答案】解:GPS是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一个能够快速提供精确的位置和时间等信息的系统,全球通用、全天候服务.
【解析】【分析】“GPS”表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根据它的作用回答.
4、【答案】解:(1)电磁辐射对我们人体的危害有:①热效应:人体中的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②非热效应:人体的电磁场,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人体电磁场就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③累积效应: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2)①日常生活中我们受到电磁辐射的情况有:电力系统附近(例如高压电线)、各种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例如基站附近)、电脑系统、手机等.②为了减小电磁辐射的危害我们应当注意:1、避免长时间操作电脑,注意休息;2、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3、接打手机时,尽量使用耳麦;4、电脑安装防护装置,减弱电磁辐射;
5、远离高压电线和各种无线电信号发射装置.
【解析】【分析】此题属于信息给予题,只要同学们仔细分析材料,认真总结,就会从中得到需要的
答案.
5、【答案】解:从图示可以看出光通过光纤维传播时,光在光纤维内部发生全反射,延长入射光线画入点,过入射点作出此点处圆弧的切线,根据反射规律,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
故答案为:
【解析】【分析】光信号在光纤内壁上不断反射向前传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